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改革政治课堂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 吴家祥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吴仲良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政治课一直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作为一名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一直在思考:政治课留给学生最有价值的东西到底应该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对于保尔那段关于生命的名言可能我们早已烂熟于心。而在人的生命历程中,中学应该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政治老师的任务就是要把生活的知识、社会的规范、做人的道理告诉学生。政治课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功能是不可否定的。但现在的政治课堂上还存在的一些弊端导致思想政治课滞后于我们的社会实际,滞后于学生的实际。
一、政治课教学现状分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年来,陈旧的教育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纵观我们的政治教学,我们不能不清醒地看到目前我们的政治课教学依然存在着如下弊端:
1、在教学目标上:传授知识,我们的老师是轻车熟路,而能力的培养,品格、情感、道德等方面的目标却一直处于教师教学的边沿,在设置上显得空泛,脱离学生的实际,很多时候被老师作为形式摆在他们的教案本上。
2、在教学方法上:讲解、灌输仍然是老师教学的法宝,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探究,偶尔能在观摩课,优质课上觅得一点踪影,满堂灌,一言堂,常常使学生有一种“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的昏昏然,其结果是一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学生却一无所获。
3、在教学手段上: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还是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现代化教育手段的逐渐普及,政治课堂已有很大的变化,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对于粉笔黑板情有独钟,多媒体也只是在上研究课、观摩课时昙花一现,开放得绚烂而凄美。
4、在教育资源的开发上:学校像一个文化孤岛,师生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下教与学,完全忽略了政治课是一个与时代发展结合最为密切的学科,忽略了对学校、家庭、社区等丰富的教育资源的开发。
5、在教学评价上:成绩成了师生心中那永远的痛。最不愿提起,却常被触及。考试成绩是衡量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是评价学生的唯一准绳。对老师,缺乏对其教育观念、教育能力水平的考核;对学生,只重视学生书面笔试的终极学习结果,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态度与情感体验,特别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考察。
二、对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进入新的时期以来,教学改革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政治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由于我们对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政治课的教学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远不相称,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转变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无穷的。政治教师只有用自己正确的政治觉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去影响、感染学生,才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信度和实效。特别是当前,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使德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师如果没有积极进取、奋力开拓的精神是难以胜任这门课程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者的一个规则就是:要把自己在广泛的意义上培养好,那时你就必然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当你致力于教育别人时,不论是在教育活动的范围以内,或是在它的范围以外。同时要努力于自我教育。”我们政治教师所从事的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在塑造学生心灵的同时,也必须努力完善自己的“灵魂”,只有“身正”才能“为范”。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召学生,使他们领悟做人的道理,同时,也使学生乐于上思想政治课,从深层次上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
2、教学手段要多种多样
中学政治课传统的授课方式除了听报告、开班会外,基本上是课堂讲授,教学手段简单。现在,随着高科技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教学手段也日益先进。比如,除了教科书、教参,黑板、粉笔以外,增加了大量的辅助用具,如教学挂图、照片、投影片、幻灯片、录像片、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光盘等,使得教学手段丰富多样。
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怎样合理地使用,不同的地区、学校、课程、学生、教师的情况不同,在选择、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组织和设计。但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还是几种方式联合使用,实际上都需要对这些手段进行合理配置,优化选择。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组织教学手段、管理使用这些教育资源的能力。如果不具有这些能力,就容易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为手段而手段,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手段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作用,教育效益低,资源使用不合理,教学效果差。因此,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的多种多样,为实现教育目标开辟了多种路径,关键是教师要具有指挥、协调的组织管理能力。
3、教学方法应多姿多彩
众所周知,相同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引发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结合课改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而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远不像现象上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单调、机械
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通过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已创立了许多被证明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好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认真消化、吸收。比如在具体教学过程巾,教师特别重视学生这个主体,想方设法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特别是就当今社会发生的大事要事、国际新闻、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仅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谈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药方”。运用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品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许多烦恼的问题。诸如人际关系、考试焦虑、心理障碍等。用法律常识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纠纷。
此外,新的教学方法还有许多。诸如:讨论式教学法、“学导式”电化教学法、直观感知教学法、参观法、实际训练法、探究的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的推广和应用,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生机,注入了活力。当然,对于别人创立的任何好的教学方法,都不可盲目地照抄照搬,还必须从本校的教学条件、学生实际出发。对此,《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
内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也应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综合选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4、运用多元的评价标准
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方式日益暴露出诸多弊端,不合理的评价机制,只会阻碍素质教育的贯彻。因此,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十分必要。新课标强调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通过评价,使学生能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所以我认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评价应放开,应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能力培养的过程性评价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评分卷可用,但问题的设计要体现思想性、方法性和能力性。应遵循知识、能力、觉悟相统一的原则,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关作业、测验考试等,不仅要有利于培养和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识记能力,更要注意培养和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克服片面强调记资料、观点的“死记硬背”倾向。
可喜的是,现在有的省的政治中考已经全部采用开卷形式,这是出题方式“以记忆型向能力型”迈出的重大一步,势必会为政治课贯彻素质教育铺平道路。
以上是本人对深化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的一些拙见,抛砖引玉,期望广大从事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共同来参与讨论,提供宝贵经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更上一层楼,充分贯彻素质教育思想。
我们都知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对于保尔那段关于生命的名言可能我们早已烂熟于心。而在人的生命历程中,中学应该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政治老师的任务就是要把生活的知识、社会的规范、做人的道理告诉学生。政治课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功能是不可否定的。但现在的政治课堂上还存在的一些弊端导致思想政治课滞后于我们的社会实际,滞后于学生的实际。
一、政治课教学现状分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年来,陈旧的教育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纵观我们的政治教学,我们不能不清醒地看到目前我们的政治课教学依然存在着如下弊端:
1、在教学目标上:传授知识,我们的老师是轻车熟路,而能力的培养,品格、情感、道德等方面的目标却一直处于教师教学的边沿,在设置上显得空泛,脱离学生的实际,很多时候被老师作为形式摆在他们的教案本上。
2、在教学方法上:讲解、灌输仍然是老师教学的法宝,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探究,偶尔能在观摩课,优质课上觅得一点踪影,满堂灌,一言堂,常常使学生有一种“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的昏昏然,其结果是一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学生却一无所获。
3、在教学手段上: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还是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现代化教育手段的逐渐普及,政治课堂已有很大的变化,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对于粉笔黑板情有独钟,多媒体也只是在上研究课、观摩课时昙花一现,开放得绚烂而凄美。
4、在教育资源的开发上:学校像一个文化孤岛,师生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下教与学,完全忽略了政治课是一个与时代发展结合最为密切的学科,忽略了对学校、家庭、社区等丰富的教育资源的开发。
5、在教学评价上:成绩成了师生心中那永远的痛。最不愿提起,却常被触及。考试成绩是衡量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是评价学生的唯一准绳。对老师,缺乏对其教育观念、教育能力水平的考核;对学生,只重视学生书面笔试的终极学习结果,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态度与情感体验,特别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考察。
二、对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进入新的时期以来,教学改革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政治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由于我们对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政治课的教学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远不相称,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转变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无穷的。政治教师只有用自己正确的政治觉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去影响、感染学生,才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信度和实效。特别是当前,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使德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师如果没有积极进取、奋力开拓的精神是难以胜任这门课程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者的一个规则就是:要把自己在广泛的意义上培养好,那时你就必然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当你致力于教育别人时,不论是在教育活动的范围以内,或是在它的范围以外。同时要努力于自我教育。”我们政治教师所从事的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在塑造学生心灵的同时,也必须努力完善自己的“灵魂”,只有“身正”才能“为范”。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召学生,使他们领悟做人的道理,同时,也使学生乐于上思想政治课,从深层次上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
2、教学手段要多种多样
中学政治课传统的授课方式除了听报告、开班会外,基本上是课堂讲授,教学手段简单。现在,随着高科技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教学手段也日益先进。比如,除了教科书、教参,黑板、粉笔以外,增加了大量的辅助用具,如教学挂图、照片、投影片、幻灯片、录像片、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光盘等,使得教学手段丰富多样。
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怎样合理地使用,不同的地区、学校、课程、学生、教师的情况不同,在选择、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组织和设计。但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还是几种方式联合使用,实际上都需要对这些手段进行合理配置,优化选择。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组织教学手段、管理使用这些教育资源的能力。如果不具有这些能力,就容易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为手段而手段,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手段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作用,教育效益低,资源使用不合理,教学效果差。因此,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的多种多样,为实现教育目标开辟了多种路径,关键是教师要具有指挥、协调的组织管理能力。
3、教学方法应多姿多彩
众所周知,相同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引发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结合课改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而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远不像现象上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单调、机械
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通过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已创立了许多被证明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好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认真消化、吸收。比如在具体教学过程巾,教师特别重视学生这个主体,想方设法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特别是就当今社会发生的大事要事、国际新闻、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仅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谈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药方”。运用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品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许多烦恼的问题。诸如人际关系、考试焦虑、心理障碍等。用法律常识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纠纷。
此外,新的教学方法还有许多。诸如:讨论式教学法、“学导式”电化教学法、直观感知教学法、参观法、实际训练法、探究的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的推广和应用,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生机,注入了活力。当然,对于别人创立的任何好的教学方法,都不可盲目地照抄照搬,还必须从本校的教学条件、学生实际出发。对此,《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
内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也应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综合选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4、运用多元的评价标准
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方式日益暴露出诸多弊端,不合理的评价机制,只会阻碍素质教育的贯彻。因此,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十分必要。新课标强调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通过评价,使学生能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所以我认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评价应放开,应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能力培养的过程性评价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评分卷可用,但问题的设计要体现思想性、方法性和能力性。应遵循知识、能力、觉悟相统一的原则,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关作业、测验考试等,不仅要有利于培养和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识记能力,更要注意培养和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克服片面强调记资料、观点的“死记硬背”倾向。
可喜的是,现在有的省的政治中考已经全部采用开卷形式,这是出题方式“以记忆型向能力型”迈出的重大一步,势必会为政治课贯彻素质教育铺平道路。
以上是本人对深化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的一些拙见,抛砖引玉,期望广大从事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共同来参与讨论,提供宝贵经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更上一层楼,充分贯彻素质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