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指导
【作者】 王 强
【机构】 四川省阆中市金子乡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贯彻新课标的教学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使用能力,高度重视写作教学。怎样才能让学生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巧妙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结合教学实践,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积累语言,夯实写作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素养。”语文的积累不光凭借书本,依靠课堂,还应延伸到课外,取材于生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如背诵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段;可以师生共同收集电视、广播、收音机等各种媒体语言;还可以开辟说话园地,从说话中积累语言,或从课外阅读中生活中积累语言,让学生在写作时灵活运用,进而提高运用、整合语言的能力。
二、认真观察、体验感悟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任何一位作家的创作都是以亲身体验生活为基础的,如司马迁的巨著《史记》,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巴金的《家》《春》《秋》等。可以说,观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吃苹果就不知道苹果的滋味,登了长城就能体验长城的雄伟壮观。有了这样一种体验,就会有创作的素材,写作的激情。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
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让学生写我们学校的桂花,我先叫学生观察学校里所有桂花树的形状、给人的感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再让他们闻闻、享受桂花的清香,并展开想象,然后看看小小桂花的颜色、形状,动手摸摸桂花。在每个环节,各抒己见,老师及时点拨,从而使学生加深对学校桂花的了解。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全面认识桂花,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自己亲身体验的东西,印象一定是深刻的,自然而然就可以把他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学生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就不觉得难了。
三、从生活出发,展开想象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依据现实而构想的奇妙的思维活动,通过想象可以“创造”一个美好自由的精神世界。英国诗人雪莱曾说:“想象是创造力。”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西游记》就是作者吴承恩依据唐朝玄奘取经的故事想象出来的。他在书中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这四个人物形象,还有惊险、怪异的“八十一难”。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首先想象要丰富。比如作文题目:让我变成。。。。。。有学生这样想到:我有很多想变的东西,但是我最想变的是一条小鱼。我变成了小鱼后,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水里游泳了。春天,冰雪融化,百花齐放,我就在清清的溪水里游来游去。有时突然跃出水面,看看小溪旁边茂盛的树木。我还可以游到瀑布旁边,去欣赏瀑布旁泉水演奏的动听歌曲。夏天,我在溪水里洗澡。清凉的溪水,让我和其他小鱼玩的更高兴,更快乐,我还可以和其他小鱼去捕食小虾米,品尝一下鲜美的小虾的味道。秋天,是一个果实累累的季节。每当我们戏水时,一片片红色的树叶纷纷向大树妈妈告别,然后就离开妈妈的怀抱。我可以跃出水面,将一片片树叶压到小溪底下,让小溪也感觉一下树林的味道。
其次想象要合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思绪飞扬,往往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地想象开去,有时还会偏离轨道,产生一些奇思妙想。因此,写作指导时,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象合理的要求,引导他们只有想象合理,才有价值。是否合理,儿童往往对这把尺子掌握不准,若概念性的提出要求,儿童对要领的掌握会出现偏离现象,作为老师应在于适度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于现实,做到合理现象。如人类幻想像鸟一样在天上飞而制造了飞机,从幻想拥有神话中的顺风耳而发明了电话,想象嫦娥奔月而发明“嫦娥一号”。
再次想象要有真情实感。想象是自己对未来的幻想,饱含着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因此,我们在写想象作文时也应该在描写未来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新大纲指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说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最后,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想象作文是拓宽学生思路的有效形式。作文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愿意写的文章,把自己所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所顾忌的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写想象作文《假如我是—— 》,因为在学生心灵世界里,都蕴藏着一个个美好的愿望,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不同,所想象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避免过多的限制,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想,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敞开心怀说出自己的幻想或愿望,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有的说想当一名考古学家,有的说想当一名宇航员,有的说想当一名科学家,还有的说假如我是哈里。波特,我将用手中的魔法棒,让自己当一名和平使者,尽一切努力来维护和平、消除战争,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充满和平的阳光。。。。。。学生的发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用儿童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说出了真情实感,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引导学生充分展示个性,激发了学生求异创新的创造思维。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要求他们积累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提高,就会把写作当作一种习惯、一种享受。
一、积累语言,夯实写作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素养。”语文的积累不光凭借书本,依靠课堂,还应延伸到课外,取材于生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如背诵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段;可以师生共同收集电视、广播、收音机等各种媒体语言;还可以开辟说话园地,从说话中积累语言,或从课外阅读中生活中积累语言,让学生在写作时灵活运用,进而提高运用、整合语言的能力。
二、认真观察、体验感悟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任何一位作家的创作都是以亲身体验生活为基础的,如司马迁的巨著《史记》,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巴金的《家》《春》《秋》等。可以说,观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吃苹果就不知道苹果的滋味,登了长城就能体验长城的雄伟壮观。有了这样一种体验,就会有创作的素材,写作的激情。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
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让学生写我们学校的桂花,我先叫学生观察学校里所有桂花树的形状、给人的感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再让他们闻闻、享受桂花的清香,并展开想象,然后看看小小桂花的颜色、形状,动手摸摸桂花。在每个环节,各抒己见,老师及时点拨,从而使学生加深对学校桂花的了解。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全面认识桂花,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自己亲身体验的东西,印象一定是深刻的,自然而然就可以把他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学生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就不觉得难了。
三、从生活出发,展开想象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依据现实而构想的奇妙的思维活动,通过想象可以“创造”一个美好自由的精神世界。英国诗人雪莱曾说:“想象是创造力。”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西游记》就是作者吴承恩依据唐朝玄奘取经的故事想象出来的。他在书中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这四个人物形象,还有惊险、怪异的“八十一难”。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首先想象要丰富。比如作文题目:让我变成。。。。。。有学生这样想到:我有很多想变的东西,但是我最想变的是一条小鱼。我变成了小鱼后,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水里游泳了。春天,冰雪融化,百花齐放,我就在清清的溪水里游来游去。有时突然跃出水面,看看小溪旁边茂盛的树木。我还可以游到瀑布旁边,去欣赏瀑布旁泉水演奏的动听歌曲。夏天,我在溪水里洗澡。清凉的溪水,让我和其他小鱼玩的更高兴,更快乐,我还可以和其他小鱼去捕食小虾米,品尝一下鲜美的小虾的味道。秋天,是一个果实累累的季节。每当我们戏水时,一片片红色的树叶纷纷向大树妈妈告别,然后就离开妈妈的怀抱。我可以跃出水面,将一片片树叶压到小溪底下,让小溪也感觉一下树林的味道。
其次想象要合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思绪飞扬,往往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地想象开去,有时还会偏离轨道,产生一些奇思妙想。因此,写作指导时,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象合理的要求,引导他们只有想象合理,才有价值。是否合理,儿童往往对这把尺子掌握不准,若概念性的提出要求,儿童对要领的掌握会出现偏离现象,作为老师应在于适度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于现实,做到合理现象。如人类幻想像鸟一样在天上飞而制造了飞机,从幻想拥有神话中的顺风耳而发明了电话,想象嫦娥奔月而发明“嫦娥一号”。
再次想象要有真情实感。想象是自己对未来的幻想,饱含着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因此,我们在写想象作文时也应该在描写未来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新大纲指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说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最后,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想象作文是拓宽学生思路的有效形式。作文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愿意写的文章,把自己所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所顾忌的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写想象作文《假如我是—— 》,因为在学生心灵世界里,都蕴藏着一个个美好的愿望,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不同,所想象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避免过多的限制,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想,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敞开心怀说出自己的幻想或愿望,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有的说想当一名考古学家,有的说想当一名宇航员,有的说想当一名科学家,还有的说假如我是哈里。波特,我将用手中的魔法棒,让自己当一名和平使者,尽一切努力来维护和平、消除战争,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充满和平的阳光。。。。。。学生的发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用儿童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说出了真情实感,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引导学生充分展示个性,激发了学生求异创新的创造思维。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要求他们积累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提高,就会把写作当作一种习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