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语文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探究
【作者】 向金亮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老君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语文教学应努力构建一个有效的师生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师生互动;教学氛围
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也是所有学科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学科,长期以来受到重视,但是在长期的传统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其中语文教学所应该达到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课堂的主人”等要求,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同时该要求有效地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手段、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增加了师生交流的频率,因此,互动教学模式成为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初中语文互动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广泛推进,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已经普遍采用了互动教学模式,但是由于语文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不一致,再加上缺乏科学、具体的指导措施,使得互动教学的运用呈现出好坏不一的教学效果,多数班级则出现了浮躁和混乱的现象,使得互动教学模式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只有互动的表象而没有互动的实质。互动教学需要自然而然的碰撞,而非为了互动而互动,虽然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氛围枯燥的现象已经没有了,但是在浮躁的互动模式下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对互动教学的评价不及时、不具体,使得在互动教学之后没有总结和反思互动教学需要改进的方面,使得互动教学也停滞不前。
二、初中语文运用互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第一,传统教学模式所出现的弊端需要新的教学模式来弥补。在应试教学的影响下,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以“满堂灌”为主要方式,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授,几乎面面俱到,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使得学生兴趣降低,课堂氛围枯燥,教学效果不理想。这种教学模式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使二者产生疲惫的状态,并且教学效率低下。
第二,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其需要互动教学。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性:一是语文课程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人文、对学生进行人文性的熏陶;二是不同的学生对语文人文性的感受与体验完全不同;三是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这三个特性决定了语文学科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同时引导和启发学生,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
第三,相关教育理论认为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从心理学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互动教学模式从本质上符合马克思理论所强调的认识来源于实践的理论,人的发展的基础是实践活动。因此,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来说,实践就是要参与课堂的发言、体验、思维等,主要自己主动积极地输出和输入信息,才能够与环境产生互动,一味地模仿教师或者接受教师的思维并非真正的学习过程。从知识的迁移和同化角度来看,学习过程就是在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合作学习以及迁移学习理论等都为互动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初中语文运用互动教学模式的主要措施
1、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应始终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
1.1更新师生观念,培养互动意识?
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将自己定位为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和控制者,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学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关系也难以建立。在当前提倡发展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教育改革和学生的需要。为了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应转换其角色,逐步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积极组织师生互动环节,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师生(下转第91页)(上接37页)之间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1.2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压抑学生,而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因此,应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推动师生之间相互理解。
学生尊重老师,信任老师,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老师也应尊重热爱学生,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情绪。老师对学生要有耐心和信心,尤其对那些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照和鼓励。
1.3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师生互动的有效进行依赖于建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深刻研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把握好重难点,采用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激发不同水平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每个人都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学活动的师生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参与者,既是信息的发送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加工者。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教学效果不好,应将课堂由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转变为师生的“大合唱”。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有效模式,既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又可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还能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2.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学不仅是教育学的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促进师生互动的必要条件。老师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心的笑容、一句赞叹的话语都会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如果师生之间关系紧张,学生会因为讨厌老师而厌恶学习。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时刻注意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语文作文的教学设置写作方面的话题时,多以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等积极向上的题材为主,鼓励学生写日记、小作文,以贴近生活实际的事情为主题,让学生自然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这样,老师和学生很容易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产生一种自然的感情交流。
结语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来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共同进步,逐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瑞红.初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现状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
[2]张耀贤.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有效互动[J].考试周刊,2014.
关键词:初中语文;师生互动;教学氛围
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也是所有学科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学科,长期以来受到重视,但是在长期的传统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其中语文教学所应该达到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课堂的主人”等要求,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同时该要求有效地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手段、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增加了师生交流的频率,因此,互动教学模式成为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初中语文互动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广泛推进,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已经普遍采用了互动教学模式,但是由于语文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不一致,再加上缺乏科学、具体的指导措施,使得互动教学的运用呈现出好坏不一的教学效果,多数班级则出现了浮躁和混乱的现象,使得互动教学模式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只有互动的表象而没有互动的实质。互动教学需要自然而然的碰撞,而非为了互动而互动,虽然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氛围枯燥的现象已经没有了,但是在浮躁的互动模式下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对互动教学的评价不及时、不具体,使得在互动教学之后没有总结和反思互动教学需要改进的方面,使得互动教学也停滞不前。
二、初中语文运用互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第一,传统教学模式所出现的弊端需要新的教学模式来弥补。在应试教学的影响下,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以“满堂灌”为主要方式,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授,几乎面面俱到,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使得学生兴趣降低,课堂氛围枯燥,教学效果不理想。这种教学模式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使二者产生疲惫的状态,并且教学效率低下。
第二,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其需要互动教学。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性:一是语文课程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人文、对学生进行人文性的熏陶;二是不同的学生对语文人文性的感受与体验完全不同;三是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这三个特性决定了语文学科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同时引导和启发学生,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
第三,相关教育理论认为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从心理学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互动教学模式从本质上符合马克思理论所强调的认识来源于实践的理论,人的发展的基础是实践活动。因此,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来说,实践就是要参与课堂的发言、体验、思维等,主要自己主动积极地输出和输入信息,才能够与环境产生互动,一味地模仿教师或者接受教师的思维并非真正的学习过程。从知识的迁移和同化角度来看,学习过程就是在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合作学习以及迁移学习理论等都为互动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初中语文运用互动教学模式的主要措施
1、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应始终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
1.1更新师生观念,培养互动意识?
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将自己定位为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和控制者,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学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关系也难以建立。在当前提倡发展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教育改革和学生的需要。为了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应转换其角色,逐步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积极组织师生互动环节,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师生(下转第91页)(上接37页)之间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1.2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压抑学生,而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因此,应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推动师生之间相互理解。
学生尊重老师,信任老师,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老师也应尊重热爱学生,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情绪。老师对学生要有耐心和信心,尤其对那些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照和鼓励。
1.3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师生互动的有效进行依赖于建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深刻研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把握好重难点,采用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激发不同水平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每个人都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学活动的师生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参与者,既是信息的发送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加工者。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教学效果不好,应将课堂由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转变为师生的“大合唱”。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有效模式,既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又可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还能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2.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学不仅是教育学的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促进师生互动的必要条件。老师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心的笑容、一句赞叹的话语都会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如果师生之间关系紧张,学生会因为讨厌老师而厌恶学习。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时刻注意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语文作文的教学设置写作方面的话题时,多以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等积极向上的题材为主,鼓励学生写日记、小作文,以贴近生活实际的事情为主题,让学生自然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这样,老师和学生很容易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产生一种自然的感情交流。
结语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来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共同进步,逐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瑞红.初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现状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
[2]张耀贤.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有效互动[J].考试周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