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生本教育下的初中物理课堂

【作者】 张宏方

【机构】 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那么,具体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打造一堂高效优质的课呢?生本理念指导下的物理教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通过这段时间的尝试,自己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和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近年来,通过一些变革,教学模式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已不再是教师在课堂一讲到底传统的教学,而是有意将机会交给学生,给学生展示机会,学生都是有好奇心有表演欲的,但学生投入程度往往取决于对老师的喜欢。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很多时候学生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一门课程,并努力把这门课学好,以引起教师的重视和关注,这已经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可以说学生对一个教师的态度及对这门课的学习态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所以我们就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真正的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以及生活方面,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由之前生疏变得和谐融洽、民主及亲切,真正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让他们积极主动并保持愉悦的心情来学习。还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博学,掌握多方面的知识,自然而然地散发出自己的人格魅力,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
  二、做好前置性学习的要求,给学生以展示个人魅力的平台
  第一次接触“生本教育”这一理念时,其多样精彩的前置性学习让我眼前一亮,课堂上全民参与热火朝天的场景让我羡慕不已。原来,学生可以做得这么多,做得这么棒,原来上课还可以这样上。以前我一般就只是让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填写《学案》,更多的是对于知识的预习,可生本教育中的前置性学习却改变了以往的单一枯燥的预习方式,鼓励学生去收集资料,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动脑筋思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接下来,我首先在课堂中进行了尝试,那时候正好是初二第一节课,学习《长度》,我给学生布置的课前学习的问题是:
  1、甲物体的长度是1.6,乙物体的长度是18,哪个物体更长呢?
  2、如果需要测量窗帘和物理课本的长度,你选择什么样的测量工具?理由是什么呢?
  3、你有办法用三角板和直尺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吗?
  4、用你手中的三角板,测出你想测量的物体的长度,至少五个物体,并记录下来。
  待到上课那天,学生非常积极地发言表达了他们的观点,说出了他们的办法,这出乎了我预料,并且他们还去查阅了资料,了解了一些特殊测量方法。而这在我以前的教学中是没有出现过的。通过前置性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单位的重要性,选择合适额两工具的方法,测量时记录结果必须注意的问题。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归纳出结论,比生硬地强调效果会好很多。
  要使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更为生动有趣,物理教师就要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关系。物理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需要人类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探索。将初中物理教学转向与学生共同探索,教师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以探索物理知识为媒介,去认识世界的万事万物,使物理知识得以灵活运用。物理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息息相关,当然就要通过物理知识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让学生自主地探索,挖掘科学的奥秘,并充分地发挥创造潜能,以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
  三、物理教学生活化,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物理课程其实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课程,它的很多内容是对平时日常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规律所进行的描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事情进行观察,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器材对规律进行展示。例如:(1)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课程的时候,因为一般来说,中学学生对月食和日食等了解的都比较少,不容易理解,那么教师可以运用身边的器材进行简单的模拟,把小朋友玩的皮球模拟成地球,把乒乓球模拟成月亮,然后用小的手电筒作为太阳,进行月食以及日食成因的展示,这样能够较好地表达教师讲课的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实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2)讲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三个概念时,找两位声音差别比较大的同学事先站到教室外,分别朗读一句话,请大家都猜一猜是谁在说话?选两位同学,一个声音特别低沉,一个声音特别尖细,又再另找两个同学,一个声音特别响亮,一个声音特别小声,请同学们说说平时你们感觉这四位同学说话声音有什么不同,然后引入课题:物理学上用什么专用词语区分这些不同的声音?产生这些声音的不同的因素是什么?从学生熟悉的物理现象引出要探索的物理问题,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索的热情、研究问题的专注。
  四、注重培养学生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许多学生对物理学科感兴趣,觉得做实验有很多乐趣,但如果要他们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会觉得无从下手,因为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学生不知所措。因为,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通过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非常关键的,结合知识和生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有效的。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和用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通过实践来把物理学好学透。初中学生是靠兴趣来学习物理这门课程的,他们对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兴趣。例如:学习了测量以后,对如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而好奇;学习了电学以后,对为什么一个100W的灯泡点亮后比60W的灯泡点亮后更亮等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而感兴趣;可以让学生回家再父母的陪伴下,使用电笔检测火线,对比100w和60W灯泡的亮度,观察配电箱中各个开关上文字,并测试他们的作用,只开电视观察电表的转动,闭合家里所有用电器开关时候观察电表的工作情况,关掉家里所有的用电器开关,观察用电器待机状态时候电表的变化情况,从而对电路有一个全方位的深入了解,进一步提高他们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因为这些物理现象往往是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和发生的,所以,不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对学习物理的兴趣。根据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一些物理问题,教师要选择放手,让学生们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们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还能锻炼他们的能力,做到“学”与“用”的结合。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于物理的兴趣,将学习自然而然地延伸到课后,延伸到生活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中就应尽可能地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让他们爱学习,肯学习,会学习。把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让教师传授知识,也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一堂高效的课,一定是学生作为主体,学生动起来的课,而能否打造出这样一节课,并且把这样的状态变成常态,一定是功夫在课外。以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前置性学习开始,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已经开始,好奇心就被调动,课堂不过是一个集中学习展示解决问题的时段,课后,学生的学习还会继续,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并且变成一种习惯而自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