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英语生本阅读课感悟
【作者】 范红丹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2016年十二月,我很荣幸地接到广元市初中英语解学英老师名师工作室安排的课例研究任务,上一节生本阅读课。一直以来,我对如何上好阅读课都感到比较迷茫,老师们常常把阅读课上成了词汇、短语及句型讲解的语法课,这样一节课完了,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们除了听老师讲、记笔记、回答问题等机械程序外,阅读热情并不高,学习氛围也不浓厚。所以,我个人非常渴望能够有机会,和更多优秀的老师们一起,研讨阅读课到底应该怎么上,才能让原本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阅读课,变得生动、有趣且有效。
这堂生本阅读研讨课,我选择的是八年级下册二单元的阅读课内容,体裁是一封感谢信。大致内容就是Ben Smith先生给Miss Li写信,感谢她给予他的帮助,让他拥有狗助手Lucky。该课经过了两次设计完成。首先,我个人做了一个初步的教学过程设计,然后,我在解学英老师名师工作室和徐海燕老师名师工作室会议上简单地进行了说课,老师们也提出了不少的好建议,回到学校后,我借班上了一节。区教研室的解老师和我校的几位英语老师都来进行了观摩。因为这个班已经学过这篇课文,所以顺理成章地按我的设计完整地上了一课。上完课后,我就马上和解老师以及我们学校的老师沟通交流,总的来说,课堂设计的流程是清晰而完整的,按照读前-读中-读后安排阅读任务,任务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遗憾的是,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少,学习氛围不够理想,课堂缺乏趣味性,并且解老师指出设计的问题比较简单,没有发掘更值得思考的问题供学生们思考讨论。于是,我虚心接受了他们好的建议,马上重新调整教学方案,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整,一是安排了前置任务,任务内容是:以小组为单位预习拼读新单词和课文,学生们互相纠错;了解课文大意,每两个小组负责对一个段落进行提问,提问方式可以多样化,问答题、选择题或判断题都可以;鼓励学生提更深层次的问题,不要只停留在文章表面,我也在学生提问准备时给了很好的引导;二是将根据课文复述填空改成了观看一段充满爱的导盲犬视频后填空,这样既增添了趣味性,还能让学生们更直观地去理解dog helper是如何帮助残疾人的,弥补了上一节课的不足。
改动教学设计后,我在自己所教的班进行了第二次教学,两个名师工作室的老师和其他学校的老师都来进行了观摩。我第一次和我的学生们这么愉快地体验了一节别开生面的阅读课,这对我来说就像是蜕变。
上完了这节阅读课,听课老师们进行了课例交流研讨。一位老师说,可以用这三个词来概括这节课:Questions, Ideas, Great。老师们特别肯定了这节课的四个亮点。亮点一,课堂教学设计新颖,教师精心设计阅读教学活动,按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分别设计相应的阅读活动,学生不仅对课堂的理解更深入透彻,也培养了学生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亮点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前置任务中鼓励学生提问,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很到位,每个问题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课文本身,还涉及了很多课本之外的东西供学生们畅所欲言,学生们的回答也是非常精彩,此环节的头脑风暴激发了学生们的内动力,既培养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亮点三,注重任务素养的培养,全文以“爱”为主线,重点讲到了Lucky对残疾人Ben Smith的帮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去感受爱、理解爱;亮点四,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选择了生活中学生们感兴趣的或熟悉的资源去激活课堂,尤其是视频选材恰如其分,视频内容能更加生动直观地让学生们了解导盲犬是如何帮助主人,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供更多可供表达的内容。当然,除了优点以外,我也虚心学习了老师们提出的其他好的建议。解老师提出,阅读课第一课时基本达成共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思考阅读课第二课时的设计。
随后,我便思考了很多,也和其他英语老师进行讨论,研究第二课时该如何设计。实际上,在网络上都很难找到几个成功的阅读课第二课时案例,所以,自己一时又陷入了困境。但一天下午在和一个同事交流时,无意中她的话提醒了我,她说阅读课第二课时基本都是讲解语法,比较枯燥,还是要想法用游戏的方式上比较好。于是我脑洞大开,突发奇想,想到了一个可以让学生们一边游戏一边学习语法的活动——玩单词卡片。当时我兴奋极了,立即就和学生们沟通这个游戏的可操作性。学生们也很积极,他们都答应试一试。第一次实践是我负责把文中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的重要句子挑出来分到各小组,然后让组内孩子分工,自己动手用彩色卡纸制作单词卡片。第二节课上我会随机地把卡片发给学生,请学生们现场上台站队连句子。我想,既然学生们能站对位置,那么句子里诸如主谓宾、主系表等句子结构,学生们不是一下就懂了吗?可是在班上安排这个任务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光站对位置组成句子好像还不够,谁来负责讲句子里面重要的词汇用法呢?我把自己的疑虑一说出来,马上就有一个男孩给我出了一个好主意,他说学生们可以把自己负责的单词的用法写在卡片背面,不论谁在游戏中拿到了这个单词卡,都可以给大家讲解和板书。我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于是就让大家周末认真准备。周一下午课堂上,我先把学生们制作好的卡片按小组收集好(说实话,学生们做的单词卡片既工整又精美,的确是花了不少功夫),再在课堂上随机发卡片,请拿到卡片的学生上台组合句子。实际上,站队组合句子花不了多少时间,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单词讲解上。我观察到几乎每个孩子的卡片背后都罗列了他负责的单词的用法,不论学过还是没学过,都要挨着讲,当然一节课只讲了两个句子。这次课堂实践后,我又反复思考,进行了再调整,只让学生讲重点的新词用法,至于以前学过的已熟悉的就不再多提了,这样可以腾出时间讲更多的内容。第二次实践后,我感觉效果还不错,不过每次做卡片是不是又(下转第64页)(上接67页)不太环保,于是我又想到了另一种方法——学生当小老师。我将文中重点句子分配到各小组内,让他们一起合作备课,其中一个学生负责上台讲解,一个负责翻译句子,小组负责句子朗读。真不要小瞧了这些孩子们,各个组课后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的讲解真的非常精彩,板书规范工整,还不时有课堂问题互动,台上的学生们俨然一个小老师的架势。这样的课堂实践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都渴望自己上台露一手。我想,这样坚持锻炼下去,每个孩子都能变得更加自信和阳光。当我用手机记录下学生们的课堂展示,并和他们以及他们的家长一起在班级QQ群里分享时,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开心而自豪的目光和家长们欣慰而满足的笑脸。
通过这些反复实践,我最大的感受是:孩子们的学习潜力是无限的,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是可以点燃的,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是可以渐渐培养的,小组合作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引导和鼓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做;只要我们老师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和机会,他们一定回馈给我们不一样的收获与精彩;作为老师,更需要做好的是,思考如何高效地设计课堂活动来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内在潜力。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与学的探究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在课堂上演绎,在课堂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让老师和学生们在课堂上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一起进步,共同成长!
这堂生本阅读研讨课,我选择的是八年级下册二单元的阅读课内容,体裁是一封感谢信。大致内容就是Ben Smith先生给Miss Li写信,感谢她给予他的帮助,让他拥有狗助手Lucky。该课经过了两次设计完成。首先,我个人做了一个初步的教学过程设计,然后,我在解学英老师名师工作室和徐海燕老师名师工作室会议上简单地进行了说课,老师们也提出了不少的好建议,回到学校后,我借班上了一节。区教研室的解老师和我校的几位英语老师都来进行了观摩。因为这个班已经学过这篇课文,所以顺理成章地按我的设计完整地上了一课。上完课后,我就马上和解老师以及我们学校的老师沟通交流,总的来说,课堂设计的流程是清晰而完整的,按照读前-读中-读后安排阅读任务,任务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遗憾的是,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少,学习氛围不够理想,课堂缺乏趣味性,并且解老师指出设计的问题比较简单,没有发掘更值得思考的问题供学生们思考讨论。于是,我虚心接受了他们好的建议,马上重新调整教学方案,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整,一是安排了前置任务,任务内容是:以小组为单位预习拼读新单词和课文,学生们互相纠错;了解课文大意,每两个小组负责对一个段落进行提问,提问方式可以多样化,问答题、选择题或判断题都可以;鼓励学生提更深层次的问题,不要只停留在文章表面,我也在学生提问准备时给了很好的引导;二是将根据课文复述填空改成了观看一段充满爱的导盲犬视频后填空,这样既增添了趣味性,还能让学生们更直观地去理解dog helper是如何帮助残疾人的,弥补了上一节课的不足。
改动教学设计后,我在自己所教的班进行了第二次教学,两个名师工作室的老师和其他学校的老师都来进行了观摩。我第一次和我的学生们这么愉快地体验了一节别开生面的阅读课,这对我来说就像是蜕变。
上完了这节阅读课,听课老师们进行了课例交流研讨。一位老师说,可以用这三个词来概括这节课:Questions, Ideas, Great。老师们特别肯定了这节课的四个亮点。亮点一,课堂教学设计新颖,教师精心设计阅读教学活动,按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分别设计相应的阅读活动,学生不仅对课堂的理解更深入透彻,也培养了学生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亮点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前置任务中鼓励学生提问,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很到位,每个问题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课文本身,还涉及了很多课本之外的东西供学生们畅所欲言,学生们的回答也是非常精彩,此环节的头脑风暴激发了学生们的内动力,既培养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亮点三,注重任务素养的培养,全文以“爱”为主线,重点讲到了Lucky对残疾人Ben Smith的帮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去感受爱、理解爱;亮点四,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选择了生活中学生们感兴趣的或熟悉的资源去激活课堂,尤其是视频选材恰如其分,视频内容能更加生动直观地让学生们了解导盲犬是如何帮助主人,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供更多可供表达的内容。当然,除了优点以外,我也虚心学习了老师们提出的其他好的建议。解老师提出,阅读课第一课时基本达成共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思考阅读课第二课时的设计。
随后,我便思考了很多,也和其他英语老师进行讨论,研究第二课时该如何设计。实际上,在网络上都很难找到几个成功的阅读课第二课时案例,所以,自己一时又陷入了困境。但一天下午在和一个同事交流时,无意中她的话提醒了我,她说阅读课第二课时基本都是讲解语法,比较枯燥,还是要想法用游戏的方式上比较好。于是我脑洞大开,突发奇想,想到了一个可以让学生们一边游戏一边学习语法的活动——玩单词卡片。当时我兴奋极了,立即就和学生们沟通这个游戏的可操作性。学生们也很积极,他们都答应试一试。第一次实践是我负责把文中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的重要句子挑出来分到各小组,然后让组内孩子分工,自己动手用彩色卡纸制作单词卡片。第二节课上我会随机地把卡片发给学生,请学生们现场上台站队连句子。我想,既然学生们能站对位置,那么句子里诸如主谓宾、主系表等句子结构,学生们不是一下就懂了吗?可是在班上安排这个任务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光站对位置组成句子好像还不够,谁来负责讲句子里面重要的词汇用法呢?我把自己的疑虑一说出来,马上就有一个男孩给我出了一个好主意,他说学生们可以把自己负责的单词的用法写在卡片背面,不论谁在游戏中拿到了这个单词卡,都可以给大家讲解和板书。我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于是就让大家周末认真准备。周一下午课堂上,我先把学生们制作好的卡片按小组收集好(说实话,学生们做的单词卡片既工整又精美,的确是花了不少功夫),再在课堂上随机发卡片,请拿到卡片的学生上台组合句子。实际上,站队组合句子花不了多少时间,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单词讲解上。我观察到几乎每个孩子的卡片背后都罗列了他负责的单词的用法,不论学过还是没学过,都要挨着讲,当然一节课只讲了两个句子。这次课堂实践后,我又反复思考,进行了再调整,只让学生讲重点的新词用法,至于以前学过的已熟悉的就不再多提了,这样可以腾出时间讲更多的内容。第二次实践后,我感觉效果还不错,不过每次做卡片是不是又(下转第64页)(上接67页)不太环保,于是我又想到了另一种方法——学生当小老师。我将文中重点句子分配到各小组内,让他们一起合作备课,其中一个学生负责上台讲解,一个负责翻译句子,小组负责句子朗读。真不要小瞧了这些孩子们,各个组课后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的讲解真的非常精彩,板书规范工整,还不时有课堂问题互动,台上的学生们俨然一个小老师的架势。这样的课堂实践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都渴望自己上台露一手。我想,这样坚持锻炼下去,每个孩子都能变得更加自信和阳光。当我用手机记录下学生们的课堂展示,并和他们以及他们的家长一起在班级QQ群里分享时,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开心而自豪的目光和家长们欣慰而满足的笑脸。
通过这些反复实践,我最大的感受是:孩子们的学习潜力是无限的,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是可以点燃的,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是可以渐渐培养的,小组合作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引导和鼓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做;只要我们老师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和机会,他们一定回馈给我们不一样的收获与精彩;作为老师,更需要做好的是,思考如何高效地设计课堂活动来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内在潜力。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与学的探究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在课堂上演绎,在课堂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让老师和学生们在课堂上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一起进步,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