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

【作者】 张 桃

【机构】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嘴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解答应用题,能够使学生更牢固地理解基础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以新课标的要求为基准,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
  随着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体系。因此,教师必须采用有效策略,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探讨。
  一、创设生活化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把题目融入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进行分析,既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充分掌握专业的数学知识,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应用题教学生活化,并引导他们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比例应用题时,可以用两杯咖啡作为道具,让学生品尝并评价。学生会认为一杯咖啡较浓,一杯咖啡太淡,老师在此时提出问题,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回答是因为比例的问题。然后教师拿出咖啡的说明书,按照1∶8的比例调配咖啡最为合适。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如果有100g的温水,需要加多少g的咖啡粉最为合适。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得出最后的答案。当教师把题目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时,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逻辑思维得到有效锻炼,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强化解题思路训练,培养逻辑思维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重在对小学生逻辑性思维的考验。为此,应培养与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规范其解题思路。读题、标注、画图、梳理、解答是正确的解题流程,是应用题的解答结构。锻炼小学生的应用题剖析能力,培养解题习惯,对小学生应用题解答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例如:上海到南京的水路长392千米,两港同时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的船每小时行32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4千米,两船几小时后相遇?解答这道题目,小学生应先认真审题,然后将该应用题目中的关键词,全部数值、“相对”、“每小时”、“相遇”等,随之针对相遇问题来画出甲乙的简单行程图,有利于辅助题目的解答与思考,对该题目的结构和思路进行梳理与总结,最终将应用题的答案规范的解答并计算出来,是该题目的整个解析过程。
  三、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解题策略
  大部分学生分解题困难的原因是没有找到恰当的解题策略所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研究、善于归纳针对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并进行恰到好处地引导、点拨。有些题目较为复杂,若按常规方法来思考根本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思维从全局出发,从整体上把握,全面观察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例如:有4个数的平均数是16;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20后,这4个数的平均数为18。改动的那个数原来是多少?大部分同学可能都想知道4个数各是多少,都忙着去试找这4个数,显然不可能也是没有必要的。此题的解答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去把握,不要只看到其中的某个数,简单地把这4个数分开来考虑。先要知道改动后的4个数的总和为18×4=72,改动前4个数的总和为16×4=64,改动后比改动前增加了72-64=8,那么,什么数“增加8”后变为20呢?这样问题就简单化了。
  四、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发散学生思维
  在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可以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不同的训练。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摆脱习惯方法的干扰,引导学生跳出原来的解题模式。在课堂教学和练习中,还要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的思维发散提供情景、条件和机会。首先是概念和语言的发散,同一个概念或问题,在不同的题目中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去描述。如“平均数”这一概念,在简单应用题中称它为每份数;在归一应用题中称它为单一量。通过这样的发散,使学生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并揭示出了应用题之间的联系。还可以让学生多举实例说出属于某一概念外延的事物。如让学生说出属于除法的简单应用题有:等分除法;包含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通过这种发散训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除法应用题,由部分扩展到了全体。另外,还要注意条件和问题发散,这种发散训练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数量关系让学生设想出根据条件可以求解的各种问题。例如:要修2400米长的路,已经修了5天,平均每天修160米,余下的要8天修完。根据这些条件,可让学生想出可以解答的问题:①已经修了多少米?②剩下的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③全程平均每天修多少米?通过多角度、多方面地变化问题,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师应认识到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采用新的策略方法对传统方式进行变革,激发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提高他们解决生活数学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效率,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韦腾.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探讨[J].新课程(上)2012年01期
  [2]樊赛清.如何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应用题[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16期
  [3]翟光.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