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

【作者】 韩红迎

【机构】 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应用题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应用题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的实际应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发挥创新思维,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阐述了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意义和的特点,对提高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应用题教学  教学方法
  数学应用题反映了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各种实际问题,使学生既了解到数学的实际应用,又初步培养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认识到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一、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意义
  初中数学大纲中指出:“要学生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适应社会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基本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应用题反映了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通过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不仅促进了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1、促进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
  应用题教学将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运用有机结合,有益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消化理解,增强知识的应用性。初中应用题教学引导学生使用方程的思路分析和解答应用题,表现为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分式方程运用题、一次函数应用题等,应用题分布于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中,意在提高学生对方程知识和方程思想解的理解和运用。
  2、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
  在应用题教学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是一个不断循环增值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消化、整合和灵活运用,实际上就是一种知识与能力融合升华的表现。应用题反映了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应用题的解答实际上是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运用过程。通过应用题教学,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数学应用题的特点
  1、注重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建构数学关系,形成独立的数学问题,从而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解决问题,实现日常数学向学校数学的提升。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思考、体会数学的本质。
  2、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新的初中数学教材不仅在应用题的数量上显著增加,而且在内容的选取、课题的引入、知识的应用等方面都突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向学生提供了贴近他们的生活、真实而富有挑战性、反映社会动态关注社会发展的学习素材,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3、注重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1、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解答数学应用题,首先要读懂题目,才能够正确解答。因此,要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审题在解答应用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在日常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先要将题目通体快速的浏览,弄清题目大意;然后仔细的阅读,抓住题目中的重要语句和关键词,弄清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含义;最后要将应用题中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内容,从而使大脑中建立一个灵活的转化机制。例如,“四年前哥哥的年龄是弟弟年龄的3倍,今年哥哥的年龄是弟弟的1.5倍,求哥哥和弟弟今年的年龄分别是几岁?”在题目中,给出了四年前这样一个时间概念,这个是计算结果不容忽视的因素,其次是四年前哥哥的年龄是弟弟的2倍,现在哥哥的年龄是弟弟的1.5倍,关于这些数字,在读题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通过有效的分析,学生就能认识到这个题目主要考察对《二元一次方程》的掌握情况,从而找到解答问题的思路。
  2、注重培养学生建模能力
  建立正确数学模型,是学生理解并解决数学应用题的重要基础。所谓数学建模就是在阅读材料、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去粗取精、抽象概括,利用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从实际问题到纯数学问题,既有对新信息的分析加工,又有对记忆中的原有信息的提取再加工,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教学的过程,要让学生对于整个解答过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只有让学生慢慢了解如何分析数学应用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才能够真正提高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保证教学的效率。例如,在了解一个企业近几年来盈利情况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统计图,在图上把盈利状况展示出来,促使学生利用统计图很好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答案,提高教学效率。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从案例中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课堂中通过动态展示,让学生能够观看到形象化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平均增长率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在网上找一些工资、利息等增长率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以更好地掌握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题的教学不容忽视。初中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科教学的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加强实践和探索,从而不断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探究[J].黄宝明.教育教学论坛.2013(07)
  [2]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张东海.西部素质教育.2015(18)
  [3]高效课堂中学生数学应用问题能力的培养[J].陈作宏.西部素质教育.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