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 肖立波
【机构】 衡阳市石鼓区角山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信息技术是新时代的产物,也是学生接触新世界的方式和手段,更是初中阶段学生必备的学习技能之一。部分相对来说较为落后的地区也实现了计算机的配置和使用,这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必进行过多的赘述。本文接下来将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的普及和实施,谈谈农村初中如何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将信息技术课堂打造得更加完善。
关键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措施
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同步率没有其他课程来的快,因此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比较吃力的情况,这就需要老师根据现状将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完善,从而使其更加适应于初中教学,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信息化程度在一些方面和城市相比稍显逊色,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在开展起来的时候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接下来就通过信息技术课堂的相关性谈谈如何在农村初中有效完善课堂。
一、通过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对于初次接触信息技术的学生来说,他们怀有期待和好奇,因此老师需要在这些期待和好奇的基础上完成信息技术知识的普及,特别是对农村的学生来说,他们和城市的学生相比在学习资源和教学手段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只要老师认清差距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就能够弥补不足。信息技术的第一堂课其实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日后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因此,老师需要从计算机的发源史和相关知识的介绍,把学生的兴趣带动起来,例如在第一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告诉同学们计算机是经过多久的演变才到今天这个样子的,通过列举1936年到2006年这七十年间的变迁,先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下计算机的历史,接着在给学生讲《信息交流的方式》这个单元的时候,让几位同学分别扮演不同时期的住民:上古时期、商朝以及民国和现在,这四组人群需要在老师的指示下完成符合当时当地的信息交流,通过同学们的表演,我们可以看到上古时期的居民一般采用的是比划和发声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因为他们尚未具备完整的说话体系,而商朝因为逐渐形成了甲骨文,文字有了新的表现形式,人们可以通过阅读文字来领会说话人想要传达的信息,到了民国以及现在,信息交流也从电话演变到了视频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从以上同学们的表演可以看出,信息交流的方式一直在演变,从而形成了今天这样如此便捷的状态,通过这些表演,学生对于想要了解信息技术的兴趣就会大增,从而在彰显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方面更进一步。
二、把课堂自主权交给学生,实现和老师之间的互动
有时候老师可以适当改变一下课堂的氛围,并将话语权和自主权交给学生,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在上课的时候学生的关注点可能会因为知识点的难度而失去听课兴趣,这时候可以通过将课堂转变为比赛现场的方式促使学生全体都参与进来,比如把信息技术的知识点设置成问答题的模式,再让现场增设几名主持人和参赛选手,不妨效仿开心闯关,让扮演主持人的学生控制好场面,学生和老师沟通之后方可确定用来提供给学生答题的题目数量和类型,比如在上Flash动画这个单元的时候,可以设置以下问题实现和扮演参赛选手之间的互动:Flash软件的功能是A.文字编辑,B.数据运算、C.动画制作、D.演示文稿操作。最先拍桌子的同学获得回答资格,根据回答正确程度往下类推,信息技术的课程知识点零散也不好记忆,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记忆功能也不会有多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通过以上的答题模式,既让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加强了不少,也让知识点顺利进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对于农村地区的初中生来说,没有什么比新奇有趣的教学课堂更吸引他们的注意了,因此,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的兴趣大大提升,同时又将整个课堂的气氛带动了起来,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方式毫无疑问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在和老师互动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也达到了促进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变迁这个终极目标。
三、利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相关知识点
在学习《建设超链接》这个部分的时候,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样一个顺口溜:创建书签是关键,选择对象要记全,文档位置需找好,最后大功就告成。通过这样一个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瞬间就能帮助学生掌握制作超链接的方法,同时顺口溜因为字数少且押韵,在学生之间的传送度也颇为广泛,这样做能够在学生之间引起一股“顺口溜风”,让他们都学着自己去编一个顺口溜,学生在自行编顺口溜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将知识点都记在了心里,因为如果自己对知识点没有进行一个较为仔细和系统的研究,是不可能把顺口溜编出来的。实际上也是从另一方面实现了信息技术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的完善和巩固。一旦知识点被记牢了,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时候就会以一个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面对,这其实也是教师的最终目的,从而使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更具趣味性和活跃度,让师生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和学。
结语
信息技术的有效性需要多种多样的方式去实践和提升,相信通过对这些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一定能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秀芳.浅谈如何构建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20):200.
[2]严利平.聚焦课堂行为促进有效教学--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行为应对策略分析[J].新课程·上旬,2014,(11):186-187.
关键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措施
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同步率没有其他课程来的快,因此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比较吃力的情况,这就需要老师根据现状将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完善,从而使其更加适应于初中教学,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信息化程度在一些方面和城市相比稍显逊色,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在开展起来的时候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接下来就通过信息技术课堂的相关性谈谈如何在农村初中有效完善课堂。
一、通过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对于初次接触信息技术的学生来说,他们怀有期待和好奇,因此老师需要在这些期待和好奇的基础上完成信息技术知识的普及,特别是对农村的学生来说,他们和城市的学生相比在学习资源和教学手段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只要老师认清差距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就能够弥补不足。信息技术的第一堂课其实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日后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因此,老师需要从计算机的发源史和相关知识的介绍,把学生的兴趣带动起来,例如在第一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告诉同学们计算机是经过多久的演变才到今天这个样子的,通过列举1936年到2006年这七十年间的变迁,先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下计算机的历史,接着在给学生讲《信息交流的方式》这个单元的时候,让几位同学分别扮演不同时期的住民:上古时期、商朝以及民国和现在,这四组人群需要在老师的指示下完成符合当时当地的信息交流,通过同学们的表演,我们可以看到上古时期的居民一般采用的是比划和发声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因为他们尚未具备完整的说话体系,而商朝因为逐渐形成了甲骨文,文字有了新的表现形式,人们可以通过阅读文字来领会说话人想要传达的信息,到了民国以及现在,信息交流也从电话演变到了视频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从以上同学们的表演可以看出,信息交流的方式一直在演变,从而形成了今天这样如此便捷的状态,通过这些表演,学生对于想要了解信息技术的兴趣就会大增,从而在彰显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方面更进一步。
二、把课堂自主权交给学生,实现和老师之间的互动
有时候老师可以适当改变一下课堂的氛围,并将话语权和自主权交给学生,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在上课的时候学生的关注点可能会因为知识点的难度而失去听课兴趣,这时候可以通过将课堂转变为比赛现场的方式促使学生全体都参与进来,比如把信息技术的知识点设置成问答题的模式,再让现场增设几名主持人和参赛选手,不妨效仿开心闯关,让扮演主持人的学生控制好场面,学生和老师沟通之后方可确定用来提供给学生答题的题目数量和类型,比如在上Flash动画这个单元的时候,可以设置以下问题实现和扮演参赛选手之间的互动:Flash软件的功能是A.文字编辑,B.数据运算、C.动画制作、D.演示文稿操作。最先拍桌子的同学获得回答资格,根据回答正确程度往下类推,信息技术的课程知识点零散也不好记忆,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记忆功能也不会有多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通过以上的答题模式,既让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加强了不少,也让知识点顺利进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对于农村地区的初中生来说,没有什么比新奇有趣的教学课堂更吸引他们的注意了,因此,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的兴趣大大提升,同时又将整个课堂的气氛带动了起来,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方式毫无疑问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在和老师互动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也达到了促进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变迁这个终极目标。
三、利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相关知识点
在学习《建设超链接》这个部分的时候,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样一个顺口溜:创建书签是关键,选择对象要记全,文档位置需找好,最后大功就告成。通过这样一个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瞬间就能帮助学生掌握制作超链接的方法,同时顺口溜因为字数少且押韵,在学生之间的传送度也颇为广泛,这样做能够在学生之间引起一股“顺口溜风”,让他们都学着自己去编一个顺口溜,学生在自行编顺口溜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将知识点都记在了心里,因为如果自己对知识点没有进行一个较为仔细和系统的研究,是不可能把顺口溜编出来的。实际上也是从另一方面实现了信息技术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的完善和巩固。一旦知识点被记牢了,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时候就会以一个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面对,这其实也是教师的最终目的,从而使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更具趣味性和活跃度,让师生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和学。
结语
信息技术的有效性需要多种多样的方式去实践和提升,相信通过对这些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一定能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秀芳.浅谈如何构建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20):200.
[2]严利平.聚焦课堂行为促进有效教学--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行为应对策略分析[J].新课程·上旬,2014,(11):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