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高效课堂中激情教学的实践与运用
【作者】 翟亚妃
【机构】 甘肃省庆阳市东方红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深远的课题。教师注重用激情点燃学生的热情,这不仅能使语文教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激情教学重要性;激情教学的要求;激情教学的培养
一、激情教学的重要作用。
语文教学不单单是机械的记忆,它是等同于生命的存在,鲜活的情感教育才让语文有了生机与活力。新课改要求教师采取更多巧妙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情绪。作为语文教师,仅仅教学还不够,饱满的精神,足够的热情才能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才能使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孩子们学习语文,更多的是教会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正如一句广告词所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让孩子在语文的海洋里尽情驰骋,在轻松的舞台上跳跃,发挥个性,裙舞飞扬。
(一)激情教学让教师活力四射。语文就如春天的小草,在春风里随风舞动,充满生机。它不像数学,逻辑性强,它是有着丰富情感的学科。因此,更需要老师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充满活力的激情。教师的思维敏捷、思路清晰,思想活跃是激情的体现;有了激情,理念活了,教材活了,教具活了,方法活了;有了激情,课堂就充满了灵性;有了激情,听说读写的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组织,综合实践的安排,都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有了激情,教师将在激情的课堂上活力四射,让学生心服口服。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学生定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感染、熏陶、内化、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上要求的“培养人文性”“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意见”等等,就会自然而然地在热情洋溢的氛围中培养。
(二)激情教学让学生生龙活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积极的情感去唤醒和激励学生,以自身丰富的情感,挥洒自如地创设一个又一个巧妙的情境,点燃学生内心深处情感的火花。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天真烂漫、好奇易动、只要教师能将孩子们的兴趣激发起来,那么学生不仅仅是在上课,轻松自在的氛围会让他们忘记自己,无论发言、讨论、展示,孩子们都是在表演,他们的激情一旦被点燃,在课堂上精神会更振奋,情绪会更高涨,注意力会更集中,发言会更踊跃,思维会更活跃,观念会更异彩纷呈,作业会更一丝不苟,教学效果自然会更佳。
(三)激情教学让课堂生机勃勃。在激情的课堂中,老师与学生热情高涨,教师创设情境吸引、感染、召唤着学生,学生则在老师鼓励、赞美的话语中充满自信。他们就是舞台上尽情跳跃的舞者,教师是那个领舞,带着孩子们尽情跳跃,满腹的诗书在轻柔的乐声中流淌,优雅、甜美,正如那吮吸了雨露的荷花,个个都精神抖擞,在花池中随风舞动。
二、激情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激情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积极性和产生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教师上课时如果没有激情,那就没有动力,课堂气氛就会非常沉闷。同样,学生在课堂上如果没有激情,就不会产生好奇感,更不会对要学的内容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的激情来激发,因此教师的激情教学尤为重要。
(一)激情教学来源于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爱。爱是神圣的,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一心一意地投入,心灵的满足是最好的动力。只有这样的老师才会爱岗敬业并倍加珍惜,会全心全意、满腔热忱地倾注于教学工作。同时,教师还应热爱生活,生活中懒懒散散的教师,授课时也会松松垮垮;生活中对外界冷漠的教师,授课时也会平平淡淡、毫无激情。
(二)激情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爱、对生活的爱,应该是激情的源头。在爱的包围下教师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地关注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实施教师对学生的点拨和引导。热爱生活,对教育事业怀有远大的理想,兴趣广泛,性格乐观、豁达,这些应是语文教师具有的良好素质。在爱的港湾用自己的激情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启迪学生,使学生在情感升华的过程中增强彼此的信任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激情来源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自信。自信是个美丽的天使,她可以让人意气风发。首先教师要对自己的授课内容了如指掌,授课就能做到激情迸发、绘声绘色、生动有趣。我们要拨动学生心灵的那根琴弦,用积极的态度和状态面对学生。讲课前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然后在此基础上编写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做到脱稿讲述,信心倍增。相反,如果教师准备不充分,上课照本宣科,必然会在课堂上闪烁其词、断断续续。
三、注重在日积月累中提升激情教学的能力素质。
(一)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伟大思想家马克思说:“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其教学效果可能就是天壤之别。我们所教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波涛彭湃的,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和适时的情感宣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有吸引力,要丰富、准确、精练、逻辑性(下转第59页)(上接75页)强,而且表达要清晰、形象,讲课声音大小、速度快慢,都要讲究,做到抑扬顿挫,富有幽默感和戏剧性,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只有这样才可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课堂表现力。
(二)专注学生成功感的培养。“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因为“。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次成功,即使他们的成功只不过是写对了一个字也应该适时鼓励,让学生感到高兴,促使他们向着第二次、第三次……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
(三)创设表现空间,拓展激情。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和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展露头脚。我们可以将课文改编成剧本让学生表演,让那些平时不爱发言但极具表演才能的学生露露脸;也可以在课堂让学生画一画,将课文用画表现出来,让有画画天赋的学生一显身手。而“再表现”的欲望,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使他们在课上满怀兴趣,集中精力,课下又根据自己的爱好,翻阅课外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使学生各得其所,达到健康发展个性的目的。
(四)养成站着讲课、大声讲课的习惯。教师坐着讲课,巍然不动,四平八稳,激情自然出不来。而站着讲课有利于交流,有利于反馈。大声讲课容易调动教师的情绪,学生也容易感受到教师魅力四射的激情,一节课也就能在师生双方兴奋、收获、欢乐中结束。
(五)掌握讲课艺术,放得开,不拘谨。讲课是需要灵活调控教学语言的,不同的内容需要我们变换不同的语言。例如讲到热烈、兴奋、激动、愤怒、紧急、呼唤的内容时,速度就需急骤,滔滔汩汩;在讲述情感平静的内容时,速度就需舒缓。有情节的地方抓住不放,苍白的地方一带而过;有时几个字、几句话一块儿讲,有时一个字就要拖上好几个节拍;有时抑制住感情如同生活中的耳语,有时又需大声疾呼声撕力竭也在所不惜。这样的教学语言才可激发学生的激情。
总之,课堂是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之上,我们不必压抑自己的天性,要让情感流泻,该笑则笑,该乐则乐,从而拨动学生思想感情的琴弦,让他们在这个轻松而充满激情的舞台上快乐地舞蹈!
关键词:激情教学重要性;激情教学的要求;激情教学的培养
一、激情教学的重要作用。
语文教学不单单是机械的记忆,它是等同于生命的存在,鲜活的情感教育才让语文有了生机与活力。新课改要求教师采取更多巧妙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情绪。作为语文教师,仅仅教学还不够,饱满的精神,足够的热情才能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才能使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孩子们学习语文,更多的是教会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正如一句广告词所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让孩子在语文的海洋里尽情驰骋,在轻松的舞台上跳跃,发挥个性,裙舞飞扬。
(一)激情教学让教师活力四射。语文就如春天的小草,在春风里随风舞动,充满生机。它不像数学,逻辑性强,它是有着丰富情感的学科。因此,更需要老师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充满活力的激情。教师的思维敏捷、思路清晰,思想活跃是激情的体现;有了激情,理念活了,教材活了,教具活了,方法活了;有了激情,课堂就充满了灵性;有了激情,听说读写的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组织,综合实践的安排,都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有了激情,教师将在激情的课堂上活力四射,让学生心服口服。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学生定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感染、熏陶、内化、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上要求的“培养人文性”“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意见”等等,就会自然而然地在热情洋溢的氛围中培养。
(二)激情教学让学生生龙活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积极的情感去唤醒和激励学生,以自身丰富的情感,挥洒自如地创设一个又一个巧妙的情境,点燃学生内心深处情感的火花。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天真烂漫、好奇易动、只要教师能将孩子们的兴趣激发起来,那么学生不仅仅是在上课,轻松自在的氛围会让他们忘记自己,无论发言、讨论、展示,孩子们都是在表演,他们的激情一旦被点燃,在课堂上精神会更振奋,情绪会更高涨,注意力会更集中,发言会更踊跃,思维会更活跃,观念会更异彩纷呈,作业会更一丝不苟,教学效果自然会更佳。
(三)激情教学让课堂生机勃勃。在激情的课堂中,老师与学生热情高涨,教师创设情境吸引、感染、召唤着学生,学生则在老师鼓励、赞美的话语中充满自信。他们就是舞台上尽情跳跃的舞者,教师是那个领舞,带着孩子们尽情跳跃,满腹的诗书在轻柔的乐声中流淌,优雅、甜美,正如那吮吸了雨露的荷花,个个都精神抖擞,在花池中随风舞动。
二、激情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激情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积极性和产生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教师上课时如果没有激情,那就没有动力,课堂气氛就会非常沉闷。同样,学生在课堂上如果没有激情,就不会产生好奇感,更不会对要学的内容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的激情来激发,因此教师的激情教学尤为重要。
(一)激情教学来源于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爱。爱是神圣的,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一心一意地投入,心灵的满足是最好的动力。只有这样的老师才会爱岗敬业并倍加珍惜,会全心全意、满腔热忱地倾注于教学工作。同时,教师还应热爱生活,生活中懒懒散散的教师,授课时也会松松垮垮;生活中对外界冷漠的教师,授课时也会平平淡淡、毫无激情。
(二)激情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爱、对生活的爱,应该是激情的源头。在爱的包围下教师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地关注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实施教师对学生的点拨和引导。热爱生活,对教育事业怀有远大的理想,兴趣广泛,性格乐观、豁达,这些应是语文教师具有的良好素质。在爱的港湾用自己的激情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启迪学生,使学生在情感升华的过程中增强彼此的信任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激情来源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自信。自信是个美丽的天使,她可以让人意气风发。首先教师要对自己的授课内容了如指掌,授课就能做到激情迸发、绘声绘色、生动有趣。我们要拨动学生心灵的那根琴弦,用积极的态度和状态面对学生。讲课前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然后在此基础上编写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做到脱稿讲述,信心倍增。相反,如果教师准备不充分,上课照本宣科,必然会在课堂上闪烁其词、断断续续。
三、注重在日积月累中提升激情教学的能力素质。
(一)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伟大思想家马克思说:“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其教学效果可能就是天壤之别。我们所教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波涛彭湃的,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和适时的情感宣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有吸引力,要丰富、准确、精练、逻辑性(下转第59页)(上接75页)强,而且表达要清晰、形象,讲课声音大小、速度快慢,都要讲究,做到抑扬顿挫,富有幽默感和戏剧性,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只有这样才可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课堂表现力。
(二)专注学生成功感的培养。“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因为“。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次成功,即使他们的成功只不过是写对了一个字也应该适时鼓励,让学生感到高兴,促使他们向着第二次、第三次……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
(三)创设表现空间,拓展激情。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和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展露头脚。我们可以将课文改编成剧本让学生表演,让那些平时不爱发言但极具表演才能的学生露露脸;也可以在课堂让学生画一画,将课文用画表现出来,让有画画天赋的学生一显身手。而“再表现”的欲望,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使他们在课上满怀兴趣,集中精力,课下又根据自己的爱好,翻阅课外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使学生各得其所,达到健康发展个性的目的。
(四)养成站着讲课、大声讲课的习惯。教师坐着讲课,巍然不动,四平八稳,激情自然出不来。而站着讲课有利于交流,有利于反馈。大声讲课容易调动教师的情绪,学生也容易感受到教师魅力四射的激情,一节课也就能在师生双方兴奋、收获、欢乐中结束。
(五)掌握讲课艺术,放得开,不拘谨。讲课是需要灵活调控教学语言的,不同的内容需要我们变换不同的语言。例如讲到热烈、兴奋、激动、愤怒、紧急、呼唤的内容时,速度就需急骤,滔滔汩汩;在讲述情感平静的内容时,速度就需舒缓。有情节的地方抓住不放,苍白的地方一带而过;有时几个字、几句话一块儿讲,有时一个字就要拖上好几个节拍;有时抑制住感情如同生活中的耳语,有时又需大声疾呼声撕力竭也在所不惜。这样的教学语言才可激发学生的激情。
总之,课堂是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之上,我们不必压抑自己的天性,要让情感流泻,该笑则笑,该乐则乐,从而拨动学生思想感情的琴弦,让他们在这个轻松而充满激情的舞台上快乐地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