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善用新媒体开展群众文化工作
【作者】 潘 莉
【机构】 甘肃省陇南市文化馆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传统的群众文化工作已经逐渐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文探讨了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和传统群众文化工作的局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媒体时代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新思路、新方法,以期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
关键字:新媒体 群众文化
一、新媒体时代到来
新媒体技术正在以不可抵挡的势头,迅速渗透到世界的政治、经济、思想及文化的诸多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一)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是指在新的网络技术基础上延伸而来的新的媒体形态,主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二)新媒体的优势
1.覆盖面广
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而大学生群体的网络使用率超过九成,日均使用互联网时长超过6小时。
2.交互性强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在于传播方式的改变,由原先的单向传播逐渐向点对点或多对多的传播方式在转变。新媒体时代,没有绝对的权威和中心,信息接受者的主动性大大增强,他们不再仅仅作为信息传播的客体存在,也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存在,主动地发布和传递信息。
3.传播速度快
新媒体发布消息的时效性、快捷性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传统媒体大多数时候是机械式的定期向社会发送新闻资讯,形式趋于单一。然而新媒体借助互联网等强大的技术支持突破了时空的界限。
二、传统群众文化工作的局限
在新的文化背景下,各级政府组织建设群众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从社区到区域再到地方,已经进行了群众文化队伍建设,配备了相关的工作人员,建立一定的考核和绩效机制,带领引导地方群众进行文化活动;建设了群众文化品牌,以地方特色的节目形式为主导,在全国甚至国际推广当地传统文化。然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群众文化工作形式相对落后
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相对保守,在形式上更新慢,其速度跟不上如今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速度。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的工作方式虽然一直在坚持创新,可与公众欲求、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相比,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配套的文化节目形式毕竟还是显得相对落后一些。如今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媒体的发展,具有速度快、数量多等特点,这些特点刚好契合了群众对文化的欲求和创新的想法。
(二)群众文化工作宣传手段老套
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接受信息主要来自于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人际传播。在群众文化工作中,主要宣传方式就是借助地方传统媒体,以及横幅、宣传栏等方式。这些宣传方式在过去是可行的,但是在新媒体时代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行业整体呈现下滑态势,因此借助于传统媒体的传统宣传方式的群众文化已经难以取得和过去一样的良好宣传效果。因此,群众文化工作宣传手段的创新已经迫在眉睫。
(三)群众文化工作开展对象覆盖面不足
地方文化馆的工作面向地方群众和地方文化,其所推介的文化节目具有一定的短暂性和地域性。如今这种传统使得群众文化还未能迅速转变,一方面,在保留地方特色和中国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各类群众文化节目目前还是存在较强地域性和封闭性,地方群众兴趣不足的情况下却又不能使外界群众接收的到,不能得到文化欲求的满足。另一方面,我国地域广阔,偏远地区或者深山农村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相对于城市来说非常匮乏,文化节目传播广泛程度不理想,没有能将个性的、特色的地 方文化传播出去,同时也拒绝吸收外部文化;重视已有的文化节目,轻视培养精品节目,对此关注度低。
三、利用新媒体开展群众文化工作
(一)拓展群众文化工作宣传方式
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宣传,对于群众文化活动来说,在当前形势下,进行强有力的宣传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但要加强传统途径的宣传工作,借助新媒体来开展活动的宣传工作,无疑是更加有效的途径。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的特点,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途径,如建立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等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较大的范围内获得较强的宣传效果。
(二)深入了解群众文化需求
新媒体的发展得益于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更好的服务新媒体。只要公众在互联网平台上对于文化需求有所行动,比如对某些文化内容的收藏、评论、点赞、转发等,就能够利用相关技术进行统计和分析,例如统计什么样的网站、网站受访较为集中的时间、路径、人群情况。群众文化建设主要部门,应增加专业人才和政府投资,对在新媒体平台上出现的上述行动的大数据进行调阅、整理和分析,深挖公众对于文化建设所反映出来的想法和建议,深挖公众的真实需求。同时,也要利用科学技术,积极实现双向沟通、多向交流,在实际工作中“拓展文化产品交流渠道”,注重建构“菜单式”个性化反馈回应机制,注重及时有效的回应公众的需求,发布和开展来自全国 各地不同年龄、工作公众的建议的作品,满足各类公众的文化欲求。
(三)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数字化新媒体的最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增强了受众的互动性与参与性。对于群众文化工作来说,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互动性与参与性是提高活动质量与吸引力的重要方面。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在互动性与参与性方面较弱,有此活动内容延袭旧例,在今日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大大丰富的情况下,已经不适合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现状。将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进行革新,在内容上应加强时代感,在形式上要紧跟新技术、新事物的发展,通过新媒体技术来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互动性与参与性,是进行传统群众文化活动革新的有效助力 。
参考文献:
[1]于辉.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大众文艺,2015(11)
[2]陈志文.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改革与开放,2011,20:138
[3]胡守勇.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困境与方略[J].民族艺术究,2011,06:81-86.
关键字:新媒体 群众文化
一、新媒体时代到来
新媒体技术正在以不可抵挡的势头,迅速渗透到世界的政治、经济、思想及文化的诸多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一)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是指在新的网络技术基础上延伸而来的新的媒体形态,主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二)新媒体的优势
1.覆盖面广
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而大学生群体的网络使用率超过九成,日均使用互联网时长超过6小时。
2.交互性强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在于传播方式的改变,由原先的单向传播逐渐向点对点或多对多的传播方式在转变。新媒体时代,没有绝对的权威和中心,信息接受者的主动性大大增强,他们不再仅仅作为信息传播的客体存在,也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存在,主动地发布和传递信息。
3.传播速度快
新媒体发布消息的时效性、快捷性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传统媒体大多数时候是机械式的定期向社会发送新闻资讯,形式趋于单一。然而新媒体借助互联网等强大的技术支持突破了时空的界限。
二、传统群众文化工作的局限
在新的文化背景下,各级政府组织建设群众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从社区到区域再到地方,已经进行了群众文化队伍建设,配备了相关的工作人员,建立一定的考核和绩效机制,带领引导地方群众进行文化活动;建设了群众文化品牌,以地方特色的节目形式为主导,在全国甚至国际推广当地传统文化。然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群众文化工作形式相对落后
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相对保守,在形式上更新慢,其速度跟不上如今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速度。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的工作方式虽然一直在坚持创新,可与公众欲求、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相比,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配套的文化节目形式毕竟还是显得相对落后一些。如今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媒体的发展,具有速度快、数量多等特点,这些特点刚好契合了群众对文化的欲求和创新的想法。
(二)群众文化工作宣传手段老套
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接受信息主要来自于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人际传播。在群众文化工作中,主要宣传方式就是借助地方传统媒体,以及横幅、宣传栏等方式。这些宣传方式在过去是可行的,但是在新媒体时代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行业整体呈现下滑态势,因此借助于传统媒体的传统宣传方式的群众文化已经难以取得和过去一样的良好宣传效果。因此,群众文化工作宣传手段的创新已经迫在眉睫。
(三)群众文化工作开展对象覆盖面不足
地方文化馆的工作面向地方群众和地方文化,其所推介的文化节目具有一定的短暂性和地域性。如今这种传统使得群众文化还未能迅速转变,一方面,在保留地方特色和中国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各类群众文化节目目前还是存在较强地域性和封闭性,地方群众兴趣不足的情况下却又不能使外界群众接收的到,不能得到文化欲求的满足。另一方面,我国地域广阔,偏远地区或者深山农村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相对于城市来说非常匮乏,文化节目传播广泛程度不理想,没有能将个性的、特色的地 方文化传播出去,同时也拒绝吸收外部文化;重视已有的文化节目,轻视培养精品节目,对此关注度低。
三、利用新媒体开展群众文化工作
(一)拓展群众文化工作宣传方式
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宣传,对于群众文化活动来说,在当前形势下,进行强有力的宣传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但要加强传统途径的宣传工作,借助新媒体来开展活动的宣传工作,无疑是更加有效的途径。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的特点,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途径,如建立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等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较大的范围内获得较强的宣传效果。
(二)深入了解群众文化需求
新媒体的发展得益于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更好的服务新媒体。只要公众在互联网平台上对于文化需求有所行动,比如对某些文化内容的收藏、评论、点赞、转发等,就能够利用相关技术进行统计和分析,例如统计什么样的网站、网站受访较为集中的时间、路径、人群情况。群众文化建设主要部门,应增加专业人才和政府投资,对在新媒体平台上出现的上述行动的大数据进行调阅、整理和分析,深挖公众对于文化建设所反映出来的想法和建议,深挖公众的真实需求。同时,也要利用科学技术,积极实现双向沟通、多向交流,在实际工作中“拓展文化产品交流渠道”,注重建构“菜单式”个性化反馈回应机制,注重及时有效的回应公众的需求,发布和开展来自全国 各地不同年龄、工作公众的建议的作品,满足各类公众的文化欲求。
(三)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数字化新媒体的最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增强了受众的互动性与参与性。对于群众文化工作来说,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互动性与参与性是提高活动质量与吸引力的重要方面。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在互动性与参与性方面较弱,有此活动内容延袭旧例,在今日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大大丰富的情况下,已经不适合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现状。将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进行革新,在内容上应加强时代感,在形式上要紧跟新技术、新事物的发展,通过新媒体技术来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互动性与参与性,是进行传统群众文化活动革新的有效助力 。
参考文献:
[1]于辉.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大众文艺,2015(11)
[2]陈志文.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改革与开放,2011,20:138
[3]胡守勇.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困境与方略[J].民族艺术究,2011,06: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