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学生物理素养培养的策略探寻
【作者】 陈 勇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飞龙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各个课程都在为自身学科素养培养买单。物理学科也不例外,也在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物理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 素养 培养实践策略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结构,以及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担当着学生物理素养的培养重任,为学生具有较强的科学素养担当着物理方面的重要责任。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物理作为奠基学科所应承担的义务。我们知道,科学素养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总称,包括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精神,也包括科学探究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方法。要在物理教学中达成物理培养所能担当的这些目标,我们唯有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才能完成物理学科的应担之责。下面,我结合多年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谈谈学生物理素养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培养学生物理探究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我们知道,科学探究不仅需要强烈的兴趣支撑,就是连一般的物理知识学习也需要兴趣帮忙,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勇气和动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更要在学生兴趣培养上下功夫。而引导学生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就是很好一辙。这是因为对现象的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是获得思维材料的有效途径,是分析和研究问题的依据。观察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观察能力则是一种心理品质,二者是可以通过物理教学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而得到强化的。教学中我们可巧用观察与发现的事例,激发学生观察的探究兴趣。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重大发现的例子。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发他们观察兴趣。
二、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习得科学探究方法的主要平台。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育人培养作用,使其为学生具有良好的物理素养埋单。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物理源于生活,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到社会中去”的具有较强实用性的自然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物理,用物理是,是我们现行新课标的强烈要求。实践中,我们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把物理知识有机地向现实生活渗透。我们知道,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就在日常生活,生活需要物理知识反哺来服务,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注重物理史教学。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物理发展的历史,同时利用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热爱科学的典型事迹,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虽然,物理史内容都是教学内容的链接,不是主要知识点,但对学生良好科学素养培养有着良好的激励作用,至少在教育方面起到了知识教学不能达到的煽情励志效果。因此,我们不能“错过”这样良好的教育资源,应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选用物理学史材料,例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和热爱科学的教育。
三、借助课外活动阵地培养
课外是课内的延伸,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是这个道理。物理毕竟源于生活,不可能仅在课堂上物理,良好的物理学习应是课内课外一起抓,“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我们应重视课外活动。多年实践证明,课外活动较课堂教学更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说,是非用不可的的良好平台。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认真研究,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得到充分锻炼。
(一)开展趣味实验活动。在抓好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基础上,我们还应利用课外这个舞台,引导学生开展趣味实验实验活动,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动手探究能力,感受到物理的实用性和普遍性,还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探究动力。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爱好和知识基础,精心设计物理趣味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操作。通过这些实验操作,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举办科技小制作活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生活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学生反哺生活,创新发明奠定情感基础。
(三)举办科普讲座活动。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举办科技讲座,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丰富见识,还能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欲望。因此,我们要在适当时期举办科技讲座。进行前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总之,物理教学应着重加强学生物理素养培养,为自身学科责任埋单。无论是知识传授还是技能培养,我们都必须强调学生科学知识探究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既学知识的前提下发展动手探究能力,才能完成物理学科所应担当的物理方面的科学素养培养重任。
参考文献:
[1]仇沈平,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J].新课程学习,2013年。
[2]杨庆泰,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J].技术物理教学,2013年。
[3]聂永丽,探究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14年。
关键词:初中物理 素养 培养实践策略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结构,以及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担当着学生物理素养的培养重任,为学生具有较强的科学素养担当着物理方面的重要责任。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物理作为奠基学科所应承担的义务。我们知道,科学素养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总称,包括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精神,也包括科学探究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方法。要在物理教学中达成物理培养所能担当的这些目标,我们唯有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才能完成物理学科的应担之责。下面,我结合多年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谈谈学生物理素养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培养学生物理探究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我们知道,科学探究不仅需要强烈的兴趣支撑,就是连一般的物理知识学习也需要兴趣帮忙,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勇气和动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更要在学生兴趣培养上下功夫。而引导学生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就是很好一辙。这是因为对现象的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是获得思维材料的有效途径,是分析和研究问题的依据。观察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观察能力则是一种心理品质,二者是可以通过物理教学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而得到强化的。教学中我们可巧用观察与发现的事例,激发学生观察的探究兴趣。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重大发现的例子。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发他们观察兴趣。
二、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习得科学探究方法的主要平台。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育人培养作用,使其为学生具有良好的物理素养埋单。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物理源于生活,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到社会中去”的具有较强实用性的自然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物理,用物理是,是我们现行新课标的强烈要求。实践中,我们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把物理知识有机地向现实生活渗透。我们知道,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就在日常生活,生活需要物理知识反哺来服务,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注重物理史教学。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物理发展的历史,同时利用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热爱科学的典型事迹,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虽然,物理史内容都是教学内容的链接,不是主要知识点,但对学生良好科学素养培养有着良好的激励作用,至少在教育方面起到了知识教学不能达到的煽情励志效果。因此,我们不能“错过”这样良好的教育资源,应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选用物理学史材料,例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和热爱科学的教育。
三、借助课外活动阵地培养
课外是课内的延伸,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是这个道理。物理毕竟源于生活,不可能仅在课堂上物理,良好的物理学习应是课内课外一起抓,“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我们应重视课外活动。多年实践证明,课外活动较课堂教学更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说,是非用不可的的良好平台。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认真研究,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得到充分锻炼。
(一)开展趣味实验活动。在抓好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基础上,我们还应利用课外这个舞台,引导学生开展趣味实验实验活动,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动手探究能力,感受到物理的实用性和普遍性,还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探究动力。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爱好和知识基础,精心设计物理趣味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操作。通过这些实验操作,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举办科技小制作活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生活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学生反哺生活,创新发明奠定情感基础。
(三)举办科普讲座活动。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举办科技讲座,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丰富见识,还能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欲望。因此,我们要在适当时期举办科技讲座。进行前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总之,物理教学应着重加强学生物理素养培养,为自身学科责任埋单。无论是知识传授还是技能培养,我们都必须强调学生科学知识探究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既学知识的前提下发展动手探究能力,才能完成物理学科所应担当的物理方面的科学素养培养重任。
参考文献:
[1]仇沈平,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J].新课程学习,2013年。
[2]杨庆泰,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J].技术物理教学,2013年。
[3]聂永丽,探究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