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班级管理中后进生的培育转化探索

【作者】 杨安平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红星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转化培育后进生是教师必须要着力化解的教学难题。也是我们作为班主任,强化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转化培育后进生,我们必须用关爱、点赞和耐心浇筑,才能达到转化的目的。
  关键词:班级管理 后进生 培育 转化
  后进生是班级管理中客观存在的教育客体,与优等生、中等生共同撑起一个集体,那就是我们担任的班级。作为班级管理起主导作用的实践者——班主任,我们如何培育后进生,使之转化,这不仅关系到整个班级建设,也涉及到学生个体的将来发展。而传统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人的培养,特别是“以分论优劣”的评价体制,让学生帖上灰色标签后不能自拔。如何让这部分人走出困境,重塑自信是我们每个班主任必须深思的实践课题。在多年的实践中,我认为必须用点赞、爱心和耐心浇筑,才能达到转化的目的。
  一、把关爱送给后进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们教师再熟悉不过的话语了。教育是爱的事业,班级管理是爱的投入。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班级管理最基本的职业操守。马卡连柯指出:“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一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爱,尽管这个孩子的品质已非常败坏,尽管他可能会给教师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事情。”所以,我们班主任要把关爱通过活动输送给学生,特别是需要关爱的后进生。这既是对后进生的帮助,也对自身提升有帮助。例如我们班有两个数学成绩很差又不爱做家庭作业的后进生,为了使之改变,我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持续关注”——陪他做,谈心等,后来,他们不但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作业的质量也很高,批改他们的家庭作业,我都会兴奋,并写下了:你能按时完成作业,教师真为你高兴,但你可要坚持哦!一句鼓励的话,传达的不是仅是期待,还有希望和爱心。有人说,爱一个优生并不难,因为他们符合你的期待,爱一个差生才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的确,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个孩子都是一副生动的画卷,每个孩子都有他闪光的一面,帮助他们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让更多的孩子拥有自信的人生,给差生更多关爱,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更是我们班主任的“大爱无私”。
  二、把点赞送给后进生
  赞美是照进心灵的阳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道:“人类本性中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美,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迫切愿望。小学生尤其如此,更需要我们的积极点赞。我们知道,后进生不仅在学习上没有优势,常处在分数的“下线”,不仅在教师眼中没有“高分”可爱,就是在同学眼中也是没有好印象的。班级管理中,很多所谓的“乱事”、“错事”、“怪事”,教师的第一反应就认为是“哪个差生又在捣鬼”。这就充分说明了后进生在教师眼中的地位之低,常与“差、坏”等词语相匹配,很少有人把他们与“好、优和乖”相联系。因而,上课时受冷落,班级管理中受歧视,活动中受排挤,生活中遭白眼。表扬得不到,赞美不相关、批评倒处处有。处于这样困境中的学生,成为弱势群体,这些都是他们本人所不愿的,谁不想成绩优秀,他们也在努力。只不过他们的努力,换来的不像优生那样有明显效果。我们不能用“优生”的标准来要求他们,量化他们。如果“一刀切”,我们教师自身也是受害者。我们可分阶而上,逐渐提高要求来培育他们。或换个角度,多关注学生优点,少从分数去评介,也许你会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比优生并不少,优生除了在学习上有优势之外,在其他方面未必就是“优”,未必就比后进生强。因此,我们同样可以把表扬送给他们,把点赞送给他们,把掌声送给他们,让他们在同学的赞许中看到自身努力换来的进步。
  三、把耐心送给后进生
  无私奉献,让教师成就为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正因为奉献,才使得教师与蜡烛(蜡炬成灰泪始干)精神、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品质相提并论。实践中,我们很多教师都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但由于方法不妥,更缺乏问题解决的耐心,导致在转化后进生问题上效果不太明显。要知道,后进生不是“坚冰”,他们是可以被融化的。解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吐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方法,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去听,与学生交谈,从中了解学生的某些动作,可不少教师总认为学生是小孩子。不乐于倾听他们的谈话;特别是沉重犯错误时,更是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任凭自己对学生大加训斥,这样很不利于教育好学生,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缺陷。学校强调学生不准迟到,我平时也是这样要求学生的,但有的学生就是犯毛病,有一次,预备铃都响过了,班里的孙某某还没来,我焦急的站在楼上往下看,也没看到人影儿,同学们都在专心的读课文,“报告”,同学们听到声音都停止了朗读了,看到他,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他经常迟到,我昨天找他谈话时,他保证说再也不迟到了。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老师,我在路上……”“你又在路上磨蹭,你看,都几点了。”我没等他说完,便接过他的话头训斥了他一顿,然后就让他站在门口,再也不理会他了,课后才了解到,他奶奶生病了,他去给他奶奶拿药,所以才来晚了。知道事情的后,我后悔自己没有听完他说的话,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并向他道了歉。他很诚恳地说:“老师,这没什么,谁让我以前老爱迟到呢。”反思一下:作为教师,有时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对待学生实在不应该,工作再忙,也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认真倾听他们的说话。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听听学生的心声,听听他们的想法,注意他们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虽然,转化后进生还有很多策略,甚至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但以上这三点,关爱是前提,培养自信是基础,持续培养的耐心是关键,只有这样长期作用,后进生就会前进,走到优生行列。
  参考文献:
  [1]赵亚萍,关爱后进生[J].陕西教育,2006年。
  [2]陈忠,关爱后进生需抓“四点”[J].中小学管理,1998年。
  [3]杨梅,利用心理效应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