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读写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谭利华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龙女镇高妙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语文素养的有效实践。教学中,我们要以课文为载体,加强读、写训练,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提升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 培养      
  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实践。不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离不开读与写,这二者的有机结合,不仅能达到促读促写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应把读写结合作为一种重要策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大量的读与写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发展语文素养。  
  读是信息输入,是学生习得语文知识、拓展见识,习得写作方法的重要途径。写是运用,是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方法用之于实践的重要方式。因此,二者的结合常用方式大多是先读后写,当然,有时也有先写后读的,那必须有一定基础以后的事了。实践中,我们要抓住课文进行读的训练,因为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平台,是学生模仿写作的范例,因此,抓好课文进行读写结合是非常靠谱的实践了。
  一、让学生充分的读。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反复地读,初步感知教材,弄懂字词意思,画出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并在初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比如在教《草船借箭》一课前,我让学生先了解三国的形成、鼎立、衰败过程,了解曹操、诸葛亮、周瑜、鲁肃的为人特点。课上同学们热情高涨,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人知天,曹操用兵多疑,鲁肃为人诚信,周瑜嫉贤妒能的性格特点分析的非常透彻。课后不少同学又捧起了《三国演义》,全班掀起了“三国热”。
  二、让学生抓重点词句进行读,侧重感受揣摩训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或感受较深的语句,通过读读、想想、画画、演演等多种语文实践,体会语言含义,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深究语言规律,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哪些语句,文章为什么这样命题?这样开头、结尾?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这样写好在哪里?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所有的这些让学生自己说出来,让学生指出可以借鉴的地方,比我们宣讲指出,效果要好得多,这是阅读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下一步读写知识迁移的一个起点。它犹如搭在“读写”之间的一个桥梁,让学生跨过桥梁顺利到达知识彼岸。最后,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把说出来的写的方法归纳成文章的写作特点,都引导学生模仿。
  三、在阅读中积累内化,为写作储备素材。结合语境的积累,结合情感的积累才易于被内化。因此阅读教学是促进语言材料内化途径。课文讲完以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有感情朗读或背诵,释放情感,在读中明意,读中感悟,读中吸收,并把好词、段,积累下来,日积月累,词汇丰富了,写出的文章也就充实了。这儿的积累除了写作语言、方法积累外,还可随着年级的增高,引导学生积累情感,为以后正常表达自我观点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
  四、读写结合,先从课文的仿写做起。读与写要实现两者之间有效的结合,首先要在利用好语文课本这个最好的载体,在语文课堂中结合教材的设计,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学生写话实践提供仿写借鉴的对象,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实践中,我们可以先读再说后写的方式进行,对于小学生,这种方法很具有实效性,也就是在写同类型的文章时,我们可以课文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叙写,趁热打铁,读写迁移,是练习写作的最好时机,如在教完《三味书屋》时仿写一篇《我的小屋》,学完《爸爸和书》后仿写一篇《我的爸爸》,学完《爬山虎的脚》后仿写一篇植物。总之,学完人物篇仿写人物,学完景物篇仿写景物,学一类,仿一类,让学生有样可照,仿的轻松练的愉快。从学到仿,然后是创造写,最后是学会写,写出自己风格的特点。
  五、在读写结合时应加强学生思维培养。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尤其是想象力这种思维,更需要着力培养。我们知道,不论是阅读需要想象,写作同样离不开想象。因此,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融入课文情感,习作中才可能会有可写之处,更有可看之处。巴金老人曾说:“我会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更有感情。”阅读时学生融入了情感,在脑海里产生了作品中所描写的景象,产生了不同的阅读体会、感受。学生就会把阅读的体会感受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产生了写作的情感,这样的作文才会别具匠心裁,独树一帜。如我们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就可针对本课的特点,找准读写结合的连接点,设计了一道开放性的题:同学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那么可爱,又那么易碎,我们应怎样成为一名环保小卫士?一石掀起千层浪,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组结合课文中自然资源的浪费,制定了有关环保的建议书,有的学生用诗歌来表达,有的写了一个小片断,如“昨天,是茂密的丛林,到处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今天,是繁华的都市,喧闹的工地,伐木机砍断了人与自然的纽带—树木,也夺去了鸟儿的乐园;明天,又会怎样?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臭烘烘的溪流,还是……呢?”……通过抓住这一教学契机,不仅让学生重温了上学期学过的建议书的写法,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把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总之,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策略,也是学生学好必不可少的重要实践。而教学就是我们引导他们读、他们写,或者二者有机结合的进行。大量实践表明,只有让学生反复读、写,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待等语文素养才有可能得到大幅提升。因此,我们应广泛应用读写结合策略,使之为学生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赵悦,读写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知识文库,2016年。
  [2]潘丽钗,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新课程学习,2015年。
  [3]孙云云,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