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中国画在当今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现状及开发与研究

【作者】 朱 英 孙镜如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管仲小学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董褚小学 孙镜如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国画是本民族所特有的艺术语言形式,他反应的是民族的精神意识和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中国画教育。要想使学生对其有更多的了解和探究,就需要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如何使中小学生对中国画产生兴趣是关键。
  关键字:艺术教育、中国画、民族精神、兴趣
  中国画教学在当今中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开放与包容的多元化时代,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民族传统艺术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提高全民族的意识和素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中国画作为传统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民族传统绘画的杰出代表,它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内涵。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中国画教育才能培养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传承发扬。而民族的主力军和新一代的主体是青少年中小学生,因此,我们必须要从小培养他们,普及教育,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眼睛,带动他们对没的热爱和追求,培养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以及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中国画在当今中小学教育中实施的现状受教学条件和师资等问题的影响,在教学内容上,也大多是以传统的分类这种理性思维的传统教学内容为主体,教学方法上也依然采用临摹为主体甚至是枯燥传授的教学形式,因此这种毫无童趣可言的教学最后的成果作品往往是成人作品缩水的影子。
  中小学对于国画的了解知之甚少,非常空泛苍白,喜欢国画的学生更是寥若晨星。而他们对于西画的了解却远远超过了对国画的了解。另一方面,文房四宝这曾经最常用的书写工具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有多少人了解他们的特性,又有多少人使用过他们。不了解又怎么谈的上喜欢。
  提高青少年的学习兴趣的方法
  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的教育。尤其对青少年来说,艺术教育不需要掌握多少技巧、技能,艺术教育是养心的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生,这一阶段不是要培养多少伟大的艺术家,而是培养他们的兴趣所在。所以,不管在校内老师的教授,还是校外父母的引导必定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启迪和培养孩子的兴趣上,从兴趣入手,引导和传授。
  一、校内中国画教育兴趣的培养
  1、重视中国画教育加强中国画教学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比重
  中国画在中小学美术课程中所占的比重小,尤其是小学生很少接触国画知识,更谈不及熟悉和了解,兴趣从何谈起。中国画作为传统的绘画形式,门类风格众多,留下无数旷世杰作,有着灿烂的辉煌的成就,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中国画的教学,加强中国画教学在教学中的时间比重和在教学中的比重。
  2、教师应加强在教学中改革的方向
  中国画对于青少年来说接触少,较陌生,若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传授就会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和厌烦的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青少年喜欢不走寻常路,找寻属于自己的风格。这一时间段他们的感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在这一时期根据孩子的不同心理需求着手,让他们因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参与热情,更使他们在兴趣中学习方法和技能,对国画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提高了他们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内容上:①传统的国画教学内容主要是以传统的山水、花鸟和人物为主,而对于现在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很少有机会走进大山,或者是观察古代人的服饰,动物的构造。所以对于中国画的教学内容来说,更多的是要选择贴近他们生活的,且符合他们心理年龄的内容。例如在讲解国画花鸟的时候,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先观察鸟类的标本,结合讲解就容易的过来。或者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鞋子,玩具等,或某一场景,如卧室的一角等。
  ②传统的中国画是与政治、经济、宗教等相关联的,他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社会的多方面的认识。因此,将古诗、书法、音乐等与国画相互融合激发他们想象的天性,让孩子在绘画的同时看到绘画所得到的有趣的结果,因此是发展国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一环。例如:自古以来书画异名而同体。古人认为诗亦画,画亦诗。诗画亦是姐妹艺术。古诗的优美不仅是他的文字,更是表现出来的与国画相同的意境,让孩子通过绘画与古诗相结合来表达。例如:在讲完花卉和动物后,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并指导他们将诗句用书法题在画面中,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增进了学生们学习书法的兴趣。再配以节奏舒缓了传统音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更能让孩子们走进学习国画的意境中。此种方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构图、色彩的组织能力和对作品能力的提高,更加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了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在教学方法上: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很多老师缺乏在国画方面的知识,咬文嚼字,范范空谈。或者理论性功底大于技术性功底。从而导致的结果就是一味的讲概念,讲技法。学生听来空而乏味。在教学上采用教师演示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边讲解边演示,通过用墨、用水、用笔之间的关系结合中国画教学中相关的内容和知识点来引导学生体验和创作,使他们在“玩”中训练技法,对各种用笔、色彩、疏密之间的关系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和了解,做到有机渗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如揉纸法,讲纸先揉成团,后轻轻打开平整再作画,利用这种揉皱的部分产生的肌理来增添绘画的韵味,如:画树干等。除此之外的擦染法、撒印法等等,多种绘画的表现方法使学生能够对对传统国画进行深入研究,对要表达的事物进行充分的描绘表达,使之能获得成功感,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③运用多种工具材料。传统的绘画材料仅仅是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在教学生中允许让学生用其他的绘画工具如刷子、水粉等裁量相结合,学生乐意用各种材料结合绘画,兴趣很高。
  在教学途径上:①国画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视频、范画等引导学生增强对事物的想象力和感召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国画“四(下转第80页)(上接59页)君子”的时候,通过播放视频演示画家画梅兰竹菊的教学录像以及画家和优秀学生的多幅作品让学生们欣赏。学生通过视频初步了解绘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过程,并感受和领悟其中创作的笔墨情趣和韵味。积极性高了,兴趣也就来了。现代化的教学形式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也更好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使学生形成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动力。
  二、校外中国画教育兴趣的培养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影响的。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社区等课外资源的使他们开阔眼界,激发和促进对青少年的侧面引导和教育。开阔他们的视野,给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平台。
  再则,从多元化的角度来看,国画的教育虽然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但在孩子全面发展综合理念看,学习国画间断性的插入其他门类的绘画学科,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和多角度的思维,将更好的学习元素融入到国画的学习当中。展示他们的个性。以此得到充分的肯定。
  总结: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的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弹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中国画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一味的注重感性教学,我们必须要从各方面发觉孩子们的潜质,让他们在笔墨游戏间感受国画的乐趣,怡情养性,让古老的艺术在新一代青少年国画教育中焕发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