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自主学习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杜经燕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嘉陵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下的自学学习模式教学。在这种模式教学中,我们可从兴趣培养入手,营造氛围,通过预习实践平台加以训练。其中要注意方法授予指导和质疑能力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模式应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落实这些要求,就必须转变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的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乏味的教学现状,注重学生求知欲激发,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才能让学生彰显个性,自主地进行学习。
  作为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模式,自主学习非常强调学习者是认知过程的主体,这是因为其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材。但目前由于受到传统宣讲式教学观念影响,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还不容乐观,“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随处可见——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加上机械重复式抄抄写写,以及为应付考试而做的大量练习,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被动,参与差,师生共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但学生语文能力却得不到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自己在课堂的角色,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树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人翁地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的自主学习来培养学生的主人意识。这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是: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强劲动力,是实现学生由“要我学”为“我要学”转变的推手。因此,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作为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首要任务来抓。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才能对学习有感情。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乐于自主学习。
  首先要更新理念。传统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是被动接受学习。而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然不能还在传统模式下找出路。只有更新理念,另辟新径,才能实现这种策略。也就是在学为主体理念下的新型课堂中,我们才能达成这种理念。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儿童畅想欲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思路纵横,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创造的潜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才能更足,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发挥出来。
  其次,要精心设计好开课导入方法。常言道,良好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开课便激趣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的重要策略,是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方式。所以,大凡优秀教师都特别注重导入设计,通过学习磁石般的语言和精心设计的导入载体,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据说魏书生上课前,先让学生猜一猜今天上哪篇课文,为的是激发一下兴趣。我在学习古诗学习古诗《鹅》时,先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只“美丽的大白鹅”,把鹅在水中游的动作、神态用画展示出来。通过绘画导入新课,激发了兴趣,活跃了思维,开启了想象,学生学习课文自主性更强了。 
  二、创设自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我们知道,只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才能产生强烈的内驱力,而自主学习就需要这样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
  三、抓好预习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预习,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良好实践,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平台。因此,我们要充分引导学生预习,使其得到锻炼培养。但小学生由于学力不够强,方法也不多,要提升其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我们做好预习指导,加强方法授予,特别应教给学生自学质疑的思维方式。因为学起于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预习引导中,我们大多都是通过问题策略进行引导的,也就是让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围绕问题进行开展。我们可让学生通过研读课文内容,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从哪方面质疑和怎样质疑,指导学生学会围绕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及表达方式、段落层次、写作方法等方面提出问题。尤其对提出较大疑难问题的学生,让其谈谈是如何思考提出这个问题的,启发学生展示其思维过程,帮助学生总结思考质疑的方法和规律,使学生质疑的质量得到逐步提高。
  总之,自主学习模式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模式,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实践,更是新课标的强烈要求。因此,作为奠基的语文教学,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为学生将来发展打下学力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桂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青海教育,2009年。
  [2]陆根书,论自主性和学生自主学习[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0年。
  [3]刘宝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读写算,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