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研究
【作者】 张晓霞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充分说明个人的学习力量是单薄的,必须要重视小组成员的智慧和力量。21世纪,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早已经成为了新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提高效率,达成目标呢?
一、分组合作的科学合理
一个班级五六十个学生,我们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特长等进行优化组合,分成若干个人数基本相等,实力基本相当的小组,便于小组间展开竞赛,激发学习兴趣。分组之后,对小组内每名成员还要有不同分工,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善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爱表达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锻炼,定期轮换担任主发言人,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在主发言人表达之后,如有遗漏,中心发言人可以补充。小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任务,老师定期开展培训,创造和谐向上的小组学习环境。
二、学习时机的巧妙选择
我们不能为了追求形式而盲目地小组学习,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需要老师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引导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就要求老师一定要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首先,学生们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意见产生分歧,这时设计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其次,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再次,在学生单独试验与操作遇到困难时倡导学生合作,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必要性。因此教师在准备课时,应该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出现混乱的局面;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静从容,及时引导,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比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开凿隧道”是本文的重点,我就把它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探究詹天佑的“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妙在哪里?学生拿到问题后,马上进行了分解,先在书上找关键词,然后擅长表达的同学描述,擅长绘画的同学画出示意图,而学习能力稍弱的同学则在合作学习后让他在全班展示的时候发言。其实这时候,重点问题已经处理完毕,即使能力稍弱,拿到示意图,他也能复述下来。而我们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在这次学习中得到了锻炼。
三、合作过程的适时引导
在合作之前,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效。同时,教师要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有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虽然我们已经做到了这些,但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有许多学生合作后也不能考虑到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选取恰当的时机予以引导。比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学生在探讨了“开凿隧道”之妙后,对于接下来的内容“人字铁路”,我就立即让学生用前面学到的方法,小组内探究“人字铁路”为什么被称为创举?学生一时可以体会不到其中的原因,这时候老师就可以为他们补充事件的时代背景加以引导,然后再由学生结合前面小组学习的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游刃有余了。
四、小组学习的及时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看似老师讲得少了,其实老师的需要投入的精力更多了。学习评价是保持小组合作学习能坚持开展下去的重要保证,老师就要更加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也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注重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老师应掌握好课堂评价的杠杆,如用一句真诚的话表扬,用一个赞许的目光赞许,用一张精美的贴画激励,还可用等级和评分等多种方式对合作小组进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实效。
教学改革的路上,还有许多新的思想,新的方式,只有重新审视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才能真正做到课堂上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断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合作学习高效展开,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们的学生才会真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一、分组合作的科学合理
一个班级五六十个学生,我们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特长等进行优化组合,分成若干个人数基本相等,实力基本相当的小组,便于小组间展开竞赛,激发学习兴趣。分组之后,对小组内每名成员还要有不同分工,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善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爱表达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锻炼,定期轮换担任主发言人,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在主发言人表达之后,如有遗漏,中心发言人可以补充。小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任务,老师定期开展培训,创造和谐向上的小组学习环境。
二、学习时机的巧妙选择
我们不能为了追求形式而盲目地小组学习,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需要老师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引导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就要求老师一定要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首先,学生们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意见产生分歧,这时设计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其次,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再次,在学生单独试验与操作遇到困难时倡导学生合作,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必要性。因此教师在准备课时,应该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出现混乱的局面;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静从容,及时引导,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比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开凿隧道”是本文的重点,我就把它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探究詹天佑的“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妙在哪里?学生拿到问题后,马上进行了分解,先在书上找关键词,然后擅长表达的同学描述,擅长绘画的同学画出示意图,而学习能力稍弱的同学则在合作学习后让他在全班展示的时候发言。其实这时候,重点问题已经处理完毕,即使能力稍弱,拿到示意图,他也能复述下来。而我们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在这次学习中得到了锻炼。
三、合作过程的适时引导
在合作之前,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效。同时,教师要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有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虽然我们已经做到了这些,但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有许多学生合作后也不能考虑到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选取恰当的时机予以引导。比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学生在探讨了“开凿隧道”之妙后,对于接下来的内容“人字铁路”,我就立即让学生用前面学到的方法,小组内探究“人字铁路”为什么被称为创举?学生一时可以体会不到其中的原因,这时候老师就可以为他们补充事件的时代背景加以引导,然后再由学生结合前面小组学习的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游刃有余了。
四、小组学习的及时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看似老师讲得少了,其实老师的需要投入的精力更多了。学习评价是保持小组合作学习能坚持开展下去的重要保证,老师就要更加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也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注重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老师应掌握好课堂评价的杠杆,如用一句真诚的话表扬,用一个赞许的目光赞许,用一张精美的贴画激励,还可用等级和评分等多种方式对合作小组进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实效。
教学改革的路上,还有许多新的思想,新的方式,只有重新审视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才能真正做到课堂上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断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合作学习高效展开,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们的学生才会真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