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微型实验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作者】 谢彩霞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龙女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农村初中由于地处偏僻,环境差,教育经费少,化学仪器、药品不可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因此,推广微型实验,不仅可节约化学药品,少用仪器,还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实践中,我们可利用微型实验的灵活性及独创性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了化学教育改革,倡导绿色化学,完善了实验教学,体现了实验价值。而且微型实验教学符合当前农村初中的教育现状,符合初中化学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符合学生学习与应用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化学 微型实验 开展 作用
  所谓化学微型实验,就是在微型化环境下对实验进行重新设计与探索,以尽可能少的化学成本,如少用仪器或药品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它的化学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百分之一,但其效果可以达到准确、明显、安全、方便和防止环境污染等目的。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只注重演示而轻视实验中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培养。而化学微型实验作为一种新型的化学实验教学手段,重在为学生提供一个自己动手、自主探究的空间,重在通过手、眼、脑并用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大胆创新的精神。推广这种实验教学,在农村初中更有实践意义,因为地处偏僻,环境差,各种仪器和药品取得不太方便的情况下,更容易培养学生运用身边东西开展创新研究的实验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作用。
  一、培养操作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实验本是培养学生动手探究自然规律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养的良好策略。而微型实验由于要求学生“身边取物”,利用现在东西创新实验,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因此,培养操作能力,发展创新意识是微型实验的第一个重要作用。我们知道,牛顿是看到一个苹果引发思考去探究,去追求科学真理的,而化学微型实验就是一个可以引领学生走进化学世界的“苹果”。微型化学实验大大缩短了实验的时间,安全性高,有利于学生对某一实验现象有疑问时可以反复操作多次,有利于同学放开手脚、大胆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微型实验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明制造精美实用的实验仪器和设计制作简易科学的实验装置的空间,这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1+1≠2”实验,就可用微型实验来验证:取一个空塑料瓶做实验,从瓶口用注射器注入红色的水(溶有高锰酸钾)约占总体积的l/2,再注入无色乙醇至满瓶,盖住管口,震荡几次,使之充分混合,可见瓶壁稍有内凹,液面下降2 cm左右。化学微型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富有趣味性,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更能促进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二、节约教学资源,倡导绿色化学
  农村初中由于化学实验仪器、药品相对缺乏,加之用后耗损不能及时补充,故实验教学开出率低,而微型实验可以让学生动手从废旧物品中收集实验需要的一些仪器和药品。如微型酒精灯可用带铝盖的青霉素瓶钻孔后用铝皮包住棉线条插入瓶盖中作灯芯,用注射器注入酒精即可;药匙或燃烧匙取铝线裸露的一端砸扁后弯曲即可;大小不同规格的青霉素瓶可作集气瓶或广口瓶;一次性塑料碗或大冰淇淋盒可作水槽或烧杯;自行车气门胶管可作导管;注射器可作量筒量取液体或与胶管配合作分液漏斗;从废电池中收集到锌、石墨及二氧化锰等。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倡导绿色化学。实践证明,微型实验的经费约为常规实验经费的十分之一,在农村初中推广可以解决由于缺少实验经费而只能采取口授实验或演示实验的问题,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三、优化实验操作,完善实验教学
  农村初中经常采用常规实验,不仅耗费大难以保证人人有实验的机会,而且实验中会增加仪器破损、试剂飞溅、爆炸等实验事故的可能性。如在做《氧气的性质》的实验时硫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有毒气体,在一个拥挤的实验室中进行分组实验是相当危险的,而且在一些实验中还会用到酸碱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再加上农村初中生接触化学实验机会少,动手能力差,危险性就更高。而微型试管实验取用的液体一般情况下达到0.2mL时,便能基本满足操作者观察的视角需要,有时甚至1-2滴液体便可完成某一性质实验。因此,在保证获取最有效实验信息的前提下,微型实验优化了实验操作,易于学生动手、安全性高的优势正是农村初中实现化学实验教学所需要的。
  四、联系生产生活,体现实验价值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从生产生活中运用化学,是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师深思的问题。微型化学实验因在现实生产生活条件下学生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我们周围的一些物品,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仪器,自行设计一些装置,这为指导学生通过关注生产、联系生活来学习化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修旧利废、勤俭节约的观念。另外微型实验仪器具有携带方便的优点,还可将化学实验引入家庭,使学生在家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现象进行研究,提高他们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例如在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后,学生懂得相关“合金”的知识。部分同学想知道妈妈买到的黄金项链是不是真的,自己设计了微型实验仪器进行鉴别,知道真伪。化学微型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桥梁,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化学学科的实用性。
  总之,实施化学微型实验教学,作用巨大,不仅弥补了农村初中化学资源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常规实验存在的局限性,特别是在提高学生实验安全性、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可认真研究并实施这一实验方式,这也算我们深化化学教学实践改革,使微型实验成为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朵奇葩的创新实践吧。
  参考文献:
  [1]夏文兰,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读与写,2014年。
  [2]罗依清,微型实验在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2015年。
  [3]钟树秋,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