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 唐秀琼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万隆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阅读是学习之母,语文之本;阅读是成人之源、树人之本;是托起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最主要支柱;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明确规定:“小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可见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总结三十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入手:
一、灵活多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多渠道营造阅读氛围。
首先,在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读书成长的挂图, 诗词、名言等,让孩子孕育在浓浓的书香中;其次,发动学生向班级捐献图书;定期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一定量的图书;利用节日建议家长带孩子买书;在班级设置一个图书角摆放各类书籍;教室后墙壁上也挂满了各类课外书、报刊杂志等。让学生随时都能拿到自己喜欢的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2、多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能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课堂上我通常采用创设情境、竞赛激趣、巧设问题、活动引领、情感激励、游戏激趣、多媒体等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但小学生忽冷忽热的现象较严重,我就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诵读比赛、演讲比赛、童谣创作、课本剧表演、讲故事比赛等,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时时提醒,使他们不懈怠,以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
3、多鼓励,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小学生也是如此。在阅读中只要孩子们有点滴的进步,我都会给他们及时肯定,告诉孩子们 “你最棒”,“你真行”。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4、循序渐进养成习惯。
在学校,我每天留出十分钟时间给学生读书报,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孩子们的自觉行为,哪一天不读书,不读报,就坐立不安。我还会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多引导,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1、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刚刚接触阅读课文时,我首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①初读课文,借助字典、词典认字,理解词意;②边读边想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③熟读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如在教学《灰雀》这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步骤学习课文,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预习的方法和步骤。随后在课堂上继续训练三、四篇课文,学生就轻松掌握了预习课文的方法。
2、教给学生灵活多变的阅读方法
教师应交给学生如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如,以积累知识为目的,可以精读;以欣赏为目的,可以朗读;为了消遣,可以速读,浏览;为搜集资料,可以跳读。下面浅谈我对几种阅读方法的诠释。
(1)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部分或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
a.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抓住重点,精读品味。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主要写了杨梅树和杨梅果,描写杨梅果的三个段落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在这儿,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作者描写杨梅果的部分中你喜欢哪一段?有的学生说:“喜欢描写颜色的”,有的说:“喜欢描写味道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在熟读的基础上读出感情,在此基础上轻松背诵。这样既完成了课内的教学任务,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b、对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文章,我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突出主体.在课堂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充分地读书,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书中有所感悟,在读书中培养语感,在读书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2)跳读法。就是在阅读中有意识的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句段或篇章而抓住读物的关键性材料的阅读方法。例如,读一本新书,只看序言,目录和内容提要,跳读有关的内容,不必细读全文。阅读章节,可只读标题、黑体字和重点句,也可只读每段的首尾句和关键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还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效率。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学的文章不出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全神贯注,同时对信息进行快速的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4)摘抄批注法。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批注。平时要求学生养成不拿笔不读书,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将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5)写读书笔记。我经常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要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三、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课外书
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我还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对课外读物的选择,从阅读内容方面,要尽量选择真、善、美的读物,而且要博览新、活、宽的读物。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比如,低年级要指导学生选择寓言故事、短篇童话之类带拼音的读物,如童话作品《安徒生童话》,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可以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推荐课外读物,以此来发展兴趣。例如性格内向的学生推荐古今中外科学家成才的故事,如《爱因斯坦》、《李四光》等;性格外向、天生好动的学生,向其推荐英雄保家卫国,具有战斗场面的读物,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等;对喜欢音乐的学生就推荐他们多读《聂耳》、《贝多芬》的故事等。
总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招一式就能完成的,我们要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阅读,坚持不懈地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灵活多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多渠道营造阅读氛围。
首先,在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读书成长的挂图, 诗词、名言等,让孩子孕育在浓浓的书香中;其次,发动学生向班级捐献图书;定期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一定量的图书;利用节日建议家长带孩子买书;在班级设置一个图书角摆放各类书籍;教室后墙壁上也挂满了各类课外书、报刊杂志等。让学生随时都能拿到自己喜欢的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2、多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能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课堂上我通常采用创设情境、竞赛激趣、巧设问题、活动引领、情感激励、游戏激趣、多媒体等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但小学生忽冷忽热的现象较严重,我就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诵读比赛、演讲比赛、童谣创作、课本剧表演、讲故事比赛等,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时时提醒,使他们不懈怠,以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
3、多鼓励,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小学生也是如此。在阅读中只要孩子们有点滴的进步,我都会给他们及时肯定,告诉孩子们 “你最棒”,“你真行”。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4、循序渐进养成习惯。
在学校,我每天留出十分钟时间给学生读书报,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孩子们的自觉行为,哪一天不读书,不读报,就坐立不安。我还会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多引导,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1、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刚刚接触阅读课文时,我首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①初读课文,借助字典、词典认字,理解词意;②边读边想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③熟读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如在教学《灰雀》这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步骤学习课文,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预习的方法和步骤。随后在课堂上继续训练三、四篇课文,学生就轻松掌握了预习课文的方法。
2、教给学生灵活多变的阅读方法
教师应交给学生如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如,以积累知识为目的,可以精读;以欣赏为目的,可以朗读;为了消遣,可以速读,浏览;为搜集资料,可以跳读。下面浅谈我对几种阅读方法的诠释。
(1)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部分或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
a.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抓住重点,精读品味。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主要写了杨梅树和杨梅果,描写杨梅果的三个段落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在这儿,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作者描写杨梅果的部分中你喜欢哪一段?有的学生说:“喜欢描写颜色的”,有的说:“喜欢描写味道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在熟读的基础上读出感情,在此基础上轻松背诵。这样既完成了课内的教学任务,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b、对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文章,我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突出主体.在课堂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充分地读书,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书中有所感悟,在读书中培养语感,在读书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2)跳读法。就是在阅读中有意识的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句段或篇章而抓住读物的关键性材料的阅读方法。例如,读一本新书,只看序言,目录和内容提要,跳读有关的内容,不必细读全文。阅读章节,可只读标题、黑体字和重点句,也可只读每段的首尾句和关键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还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效率。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学的文章不出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全神贯注,同时对信息进行快速的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4)摘抄批注法。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批注。平时要求学生养成不拿笔不读书,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将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5)写读书笔记。我经常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要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三、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课外书
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我还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对课外读物的选择,从阅读内容方面,要尽量选择真、善、美的读物,而且要博览新、活、宽的读物。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比如,低年级要指导学生选择寓言故事、短篇童话之类带拼音的读物,如童话作品《安徒生童话》,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可以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推荐课外读物,以此来发展兴趣。例如性格内向的学生推荐古今中外科学家成才的故事,如《爱因斯坦》、《李四光》等;性格外向、天生好动的学生,向其推荐英雄保家卫国,具有战斗场面的读物,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等;对喜欢音乐的学生就推荐他们多读《聂耳》、《贝多芬》的故事等。
总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招一式就能完成的,我们要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阅读,坚持不懈地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