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数学教学结课策略的实践探究
【作者】 刘学斌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华封镇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不同的结课方式,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结课方式,这才能达到既能“前后呼应”,又能“又入佳境”、“意犹未尽”的神奇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结课策略 创新
结课,虽然处在课堂结尾处,时间较知,但这并不影响其在一堂课中的重要作用,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们知道,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犹如一首流畅的艺术乐曲,不仅要有先声夺人的“起调”,引人入胜的“主旋律”,还要有耐人寻味的“终曲”。犹如美妙的音乐一般余味无穷,或“高潮迭起”、 或“前后呼应”、或“又入佳境”、或“意犹未尽”。正如袁微子先生所说“成功的结尾教学,不仅能体现教师的技巧,而且学生会主题更明,意味犹存,趣味横生”。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独具匠心、灵活多变、新颖有趣的课堂总结,这样不仅能巩固知识,检查效果,强化兴趣,还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启迪思维,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课堂教学推到高潮,以达到“课结束,趣犹存”之效。为此,教学时我们应灵活处理,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需要、不同的目的去设计不同的结尾,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和谐和优化。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结课的实践策略。
一、归纳总结式结课
所谓归纳总结式结课,就是在课堂教学结尾时,对本堂课教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简单,易操作,是我们教师常采用的一种方式。近年来,这种方式得到了大量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内容和方式,有梳理式总结、辨析式总结和口诀式总结等。教学中,至于运用哪种总结式结课,我们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例如,在教学“比的认识”之后,我们便可引导学生探讨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并将有关知识以表格形式呈现。这样结课不仅可巩固与除法、分数相关的旧知识,还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三者的联系与区别,最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又如,在教学“小数乘小数”这一内容后,我们可把相关法则改编成口诀:小数乘小数,法则同整数;求得积以后,回头看因数;小数共几位,确定积小数;若积位数少,用0来补足。儿歌或口诀具有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节奏明快和顺口易记的特点,当教学内容较多或某一知识点的文字表述较长时,教师可采用儿歌口诀式结课,既富有趣味性,又易于学生接受。这种总结,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是乐意接受的,而且有助于他们记忆,提高兴趣。
二、悬念诱学式结课
所谓悬念诱学式结课,就是指在结课时留下疑问,诱发学生的求知欲,造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效应。好的悬念设置能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能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浪花,能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这种心理是促使学生探究欲望的直接动因,是形成情感内驱的源动力。因此,在结课时,我们如果只完成了一节知识点的教学,下一个知识点又与当前知识点关系非常紧密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结课,就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去探索新内容。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结束时,我给学生讲了个故事,有一次猪八戒过生日,孙悟空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说:“每人吃四分之一”。可猪八戒说:“不行,不行,今天我是寿星,我要吃八分之一。”然后我问孩子们,猪八戒真的多吃了蛋糕吗?学生很想回答,因为这个问题与刚学过的知识有联系,然而,终究解答不出来,于是产生“心求通而不达”的心理,思维高度活跃,我趁机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可见,这种课已终而意无穷的结尾无疑会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一种急于想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很好地实现了上节课与下节课之间的自然过渡和巧妙衔接。
三、游戏活动式结课
教育学家卡罗琳曾经说到:“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它饱含童心、童真、童趣,具有“启迪真善美”的功能,特别是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结束时适当运用游戏,这种符合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的设计,有利于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结束前学生的精力分散现象。如在教学计算题时,可用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戏结束:教师出示一幅挂图,一个头戴小猴子头饰的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走上讲台,把桃子摘下来和相应的算式卡片摘下来,做得好的孩子奖励小红花或奖颗聪明星。游戏结尾的方式还有很多,诸如找朋友、小邮递员送信、课堂即兴表演等等。
四、对比鉴别式结课
有比较才有鉴别,对比鉴别式结课就是在一节课教学的结束阶段从内容、结构、形式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侧重地把本节课内容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对照比较,分析概括出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且抓住特点,总结规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如学完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知识后,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我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用两种方法解应用题,说说它们的区别,经过分析、讨论,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概括,最后统一了观点,提高了认识。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对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和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更清楚,选用解题方法更灵活,掌握知识更牢固。这样的结尾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吸收变为主动探索,真正做到课已终而意无尽,达到了教学目标。
当然,结课方式还有很多种,我们不可能一一讲述,这也说明教无定法中“法”之多的原因。但不论哪种方法,我们都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选择,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辛文萍,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课方法[J].新课程学习,2012年。
[2]苏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课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6年。
[3]何声清,有效教学理念下数学课堂的有效结课[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结课策略 创新
结课,虽然处在课堂结尾处,时间较知,但这并不影响其在一堂课中的重要作用,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们知道,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犹如一首流畅的艺术乐曲,不仅要有先声夺人的“起调”,引人入胜的“主旋律”,还要有耐人寻味的“终曲”。犹如美妙的音乐一般余味无穷,或“高潮迭起”、 或“前后呼应”、或“又入佳境”、或“意犹未尽”。正如袁微子先生所说“成功的结尾教学,不仅能体现教师的技巧,而且学生会主题更明,意味犹存,趣味横生”。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独具匠心、灵活多变、新颖有趣的课堂总结,这样不仅能巩固知识,检查效果,强化兴趣,还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启迪思维,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课堂教学推到高潮,以达到“课结束,趣犹存”之效。为此,教学时我们应灵活处理,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需要、不同的目的去设计不同的结尾,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和谐和优化。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结课的实践策略。
一、归纳总结式结课
所谓归纳总结式结课,就是在课堂教学结尾时,对本堂课教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简单,易操作,是我们教师常采用的一种方式。近年来,这种方式得到了大量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内容和方式,有梳理式总结、辨析式总结和口诀式总结等。教学中,至于运用哪种总结式结课,我们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例如,在教学“比的认识”之后,我们便可引导学生探讨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并将有关知识以表格形式呈现。这样结课不仅可巩固与除法、分数相关的旧知识,还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三者的联系与区别,最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又如,在教学“小数乘小数”这一内容后,我们可把相关法则改编成口诀:小数乘小数,法则同整数;求得积以后,回头看因数;小数共几位,确定积小数;若积位数少,用0来补足。儿歌或口诀具有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节奏明快和顺口易记的特点,当教学内容较多或某一知识点的文字表述较长时,教师可采用儿歌口诀式结课,既富有趣味性,又易于学生接受。这种总结,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是乐意接受的,而且有助于他们记忆,提高兴趣。
二、悬念诱学式结课
所谓悬念诱学式结课,就是指在结课时留下疑问,诱发学生的求知欲,造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效应。好的悬念设置能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能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浪花,能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这种心理是促使学生探究欲望的直接动因,是形成情感内驱的源动力。因此,在结课时,我们如果只完成了一节知识点的教学,下一个知识点又与当前知识点关系非常紧密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结课,就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去探索新内容。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结束时,我给学生讲了个故事,有一次猪八戒过生日,孙悟空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说:“每人吃四分之一”。可猪八戒说:“不行,不行,今天我是寿星,我要吃八分之一。”然后我问孩子们,猪八戒真的多吃了蛋糕吗?学生很想回答,因为这个问题与刚学过的知识有联系,然而,终究解答不出来,于是产生“心求通而不达”的心理,思维高度活跃,我趁机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可见,这种课已终而意无穷的结尾无疑会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一种急于想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很好地实现了上节课与下节课之间的自然过渡和巧妙衔接。
三、游戏活动式结课
教育学家卡罗琳曾经说到:“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它饱含童心、童真、童趣,具有“启迪真善美”的功能,特别是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结束时适当运用游戏,这种符合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的设计,有利于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结束前学生的精力分散现象。如在教学计算题时,可用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戏结束:教师出示一幅挂图,一个头戴小猴子头饰的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走上讲台,把桃子摘下来和相应的算式卡片摘下来,做得好的孩子奖励小红花或奖颗聪明星。游戏结尾的方式还有很多,诸如找朋友、小邮递员送信、课堂即兴表演等等。
四、对比鉴别式结课
有比较才有鉴别,对比鉴别式结课就是在一节课教学的结束阶段从内容、结构、形式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侧重地把本节课内容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对照比较,分析概括出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且抓住特点,总结规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如学完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知识后,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我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用两种方法解应用题,说说它们的区别,经过分析、讨论,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概括,最后统一了观点,提高了认识。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对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和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更清楚,选用解题方法更灵活,掌握知识更牢固。这样的结尾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吸收变为主动探索,真正做到课已终而意无尽,达到了教学目标。
当然,结课方式还有很多种,我们不可能一一讲述,这也说明教无定法中“法”之多的原因。但不论哪种方法,我们都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选择,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辛文萍,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课方法[J].新课程学习,2012年。
[2]苏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课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6年。
[3]何声清,有效教学理念下数学课堂的有效结课[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