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新形势下语文教学杂想
【作者】 刘晓娟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祥瑞园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前段时间,在手机报中看到这样一段语录: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称,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已经支离破碎,很难拼接形成学生听说读写一生有用的语文能力。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语文的路子走歪了,不仅学生们不喜欢学语文,而且通过十几年的学习,他们的语文素养越来越差。
作为一名工作了近二十年的小学语文老师,我有时会有一种“越来越不会教”的困惑,于是我常常思索: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语文学科的本源又是什么?吴忠豪教授曾说过:语文课要用课文来教语文。崔峦老师也指出:语文课要和内容分析说再见。其实老师们在理论上容易接受,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操作起来并不容易。特别是“和内容分析说再见”后,语文课该怎么上?不分析课文内容语文课该教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实践,我终于悟出语文教学的真谛就是“学方法、用方法”。
下面将结合课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谈谈我是如何教学生“学方法、用方法”。
一、“理解”与“运用”并重
以前的阅读教学过于重视“理解”的教学,淡化了学生的实际“运用”,只注重了语言的输入,而忽视了输出。应该把儿童的语言发展放在首位,入乎其内,化乎其中,迁移运用。
《东方之珠》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最精彩的语言特点莫过于使用大量的四字词语来描述香港。因此针对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我确立的学习目标是:正确认读、理解并积累“物美价廉”“琳琅满目”“璀璨无比”等12个词语,并尝试运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一段话。
课前:要求学生画出文中的四字词语,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课中: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
1、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填空,把句子说完整。
香港是( )
2、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填空。
香港是(万国市场、美食天地、旅游胜地、东方之珠、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
3、为什么说香港是璀璨的明珠,请把上面几句话连起来,回答这个问题。
4、同学们说的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请朗读课文第一段。
(在这里引导学生通过词语填空来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通过组句成段连贯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既是朗读理解,又是表达训练,巧妙的将阅读和表达结合在一起,体现出理解与表达并重的设计思想)
(三)理解课文内容,运用文中词语说一段话
1、读课文第二段,理解词语
结合朗读理解:琳琅满目、物美价廉
2、根据课文内容,指导说话
这段课文写了香港是万国市场。谁能用上课文中的词语,围绕“香港是万国市场”这句话说一段话。可以用一两个词语,也可以用三四个词语,还可以用自己积累的更多的词语。
投影出示:
香港是购物的好去处——
选用词语:
物美价廉 万国市场 琳琅满目 应有尽有
先自己准备,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看谁用的词语多。
(这一环节就是教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词语、用词语)
3、朗读课文第3至第5段,理解词语
一应俱全 举世闻名 奔流不息 光彩夺目
4、运用课文词语介绍香港是“旅游”的好去处。
香港是旅游的好去处——
选用词语:
一应俱全 举世闻名 旅游胜地 夜幕降临 奔流不息
光彩夺目 五湖四海
(这是第二次表达练习。先指导学生说“香港是购物的好去处”,再让学生说“香港是旅游的好去处”。先指导,学生再实践。这一环节就是用方法。实实在在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后:运用文中学到的词语和平时阅读中积累的词语介绍一处自己熟悉的地方。
(这是第三次表达练习,前两次是借助教材学方法、用方法,而第三次是创造性表达练习,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
二、语言训练点的确定
学校的语文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这种活动明确指向的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时,应依据语文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现有水平确定明确的训练点。
《盘古开天地》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篇神话故事,第二自然段的对偶句、第四自然段的排比句有着鲜明的语言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对孩子有很强的感染力,是孩子们学习语言的典范。因此我们确定的一个学习目标是:初步感知对偶和排比的句式特点,能展开想象,用“他的变成了 _______ 的________ ”进行仿说、仿写。
三、科学设置教学目标,发挥例子应有功能
在小学阶段,阅读始终贯穿整个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是检测语文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之一。学生的阅读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写作水平,因此我们必须科学设置教学目标,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为学生搭建语文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
《绝招》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彩的童年生活中的一篇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童真童趣是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因此我确立了学习目标是“学习作者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把一件事写具体的方法,写自己的一件童年趣事。”
这是班内一名学生写的作文,请大家欣赏。
童年趣事
小时候,在姥爷家吃西瓜。姥爷怕我把西瓜籽咽到肚子里不消化,就骗我说:“西瓜籽咽肚子里会长成大西瓜的!”我被吓住了,心想:啊!我刚才不小心把一颗西瓜籽咽到肚子里了!怎么办呀?怎么办呀?我眼里含着眼泪跑到房间里去哭了起来。不一会儿,姥姥走过来问:“孩子你怎么了?你怎么自己跑到这哭起来了?”我说:“我不小心咽了一颗西瓜籽,我的肚子里就要长大西瓜了!”姥姥说“傻孩子,西瓜只会在土里生长,需要浇水施肥才能长大。”听到姥姥的解释后,我开心地笑了。从那以后,我每次吃西瓜都会把西瓜籽吐出来,也会想到这件有趣的事。
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语文无处不在,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感自己任重而道远,最后借用张祖庆老师的一句话来表达身为一名语文老师的期盼。
“我有一个梦想,一个关于语文的梦想,那就是带孩子们在语文的大海中徜徉,用语文的眼睛,去认识人生与世界万物的美丽。”
作为一名工作了近二十年的小学语文老师,我有时会有一种“越来越不会教”的困惑,于是我常常思索: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语文学科的本源又是什么?吴忠豪教授曾说过:语文课要用课文来教语文。崔峦老师也指出:语文课要和内容分析说再见。其实老师们在理论上容易接受,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操作起来并不容易。特别是“和内容分析说再见”后,语文课该怎么上?不分析课文内容语文课该教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实践,我终于悟出语文教学的真谛就是“学方法、用方法”。
下面将结合课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谈谈我是如何教学生“学方法、用方法”。
一、“理解”与“运用”并重
以前的阅读教学过于重视“理解”的教学,淡化了学生的实际“运用”,只注重了语言的输入,而忽视了输出。应该把儿童的语言发展放在首位,入乎其内,化乎其中,迁移运用。
《东方之珠》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最精彩的语言特点莫过于使用大量的四字词语来描述香港。因此针对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我确立的学习目标是:正确认读、理解并积累“物美价廉”“琳琅满目”“璀璨无比”等12个词语,并尝试运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一段话。
课前:要求学生画出文中的四字词语,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课中: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
1、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填空,把句子说完整。
香港是( )
2、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填空。
香港是(万国市场、美食天地、旅游胜地、东方之珠、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
3、为什么说香港是璀璨的明珠,请把上面几句话连起来,回答这个问题。
4、同学们说的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请朗读课文第一段。
(在这里引导学生通过词语填空来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通过组句成段连贯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既是朗读理解,又是表达训练,巧妙的将阅读和表达结合在一起,体现出理解与表达并重的设计思想)
(三)理解课文内容,运用文中词语说一段话
1、读课文第二段,理解词语
结合朗读理解:琳琅满目、物美价廉
2、根据课文内容,指导说话
这段课文写了香港是万国市场。谁能用上课文中的词语,围绕“香港是万国市场”这句话说一段话。可以用一两个词语,也可以用三四个词语,还可以用自己积累的更多的词语。
投影出示:
香港是购物的好去处——
选用词语:
物美价廉 万国市场 琳琅满目 应有尽有
先自己准备,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看谁用的词语多。
(这一环节就是教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词语、用词语)
3、朗读课文第3至第5段,理解词语
一应俱全 举世闻名 奔流不息 光彩夺目
4、运用课文词语介绍香港是“旅游”的好去处。
香港是旅游的好去处——
选用词语:
一应俱全 举世闻名 旅游胜地 夜幕降临 奔流不息
光彩夺目 五湖四海
(这是第二次表达练习。先指导学生说“香港是购物的好去处”,再让学生说“香港是旅游的好去处”。先指导,学生再实践。这一环节就是用方法。实实在在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后:运用文中学到的词语和平时阅读中积累的词语介绍一处自己熟悉的地方。
(这是第三次表达练习,前两次是借助教材学方法、用方法,而第三次是创造性表达练习,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
二、语言训练点的确定
学校的语文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这种活动明确指向的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时,应依据语文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现有水平确定明确的训练点。
《盘古开天地》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篇神话故事,第二自然段的对偶句、第四自然段的排比句有着鲜明的语言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对孩子有很强的感染力,是孩子们学习语言的典范。因此我们确定的一个学习目标是:初步感知对偶和排比的句式特点,能展开想象,用“他的变成了 _______ 的________ ”进行仿说、仿写。
三、科学设置教学目标,发挥例子应有功能
在小学阶段,阅读始终贯穿整个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是检测语文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之一。学生的阅读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写作水平,因此我们必须科学设置教学目标,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为学生搭建语文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
《绝招》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彩的童年生活中的一篇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童真童趣是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因此我确立了学习目标是“学习作者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把一件事写具体的方法,写自己的一件童年趣事。”
这是班内一名学生写的作文,请大家欣赏。
童年趣事
小时候,在姥爷家吃西瓜。姥爷怕我把西瓜籽咽到肚子里不消化,就骗我说:“西瓜籽咽肚子里会长成大西瓜的!”我被吓住了,心想:啊!我刚才不小心把一颗西瓜籽咽到肚子里了!怎么办呀?怎么办呀?我眼里含着眼泪跑到房间里去哭了起来。不一会儿,姥姥走过来问:“孩子你怎么了?你怎么自己跑到这哭起来了?”我说:“我不小心咽了一颗西瓜籽,我的肚子里就要长大西瓜了!”姥姥说“傻孩子,西瓜只会在土里生长,需要浇水施肥才能长大。”听到姥姥的解释后,我开心地笑了。从那以后,我每次吃西瓜都会把西瓜籽吐出来,也会想到这件有趣的事。
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语文无处不在,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感自己任重而道远,最后借用张祖庆老师的一句话来表达身为一名语文老师的期盼。
“我有一个梦想,一个关于语文的梦想,那就是带孩子们在语文的大海中徜徉,用语文的眼睛,去认识人生与世界万物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