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几许思考

【作者】 杜泽菊

【机构】 四川省华蓥市双河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教学需要我们放慢步子总结反思,只有在反思中析出不足,我们才能找到改正之处。不然,走出低效教学泥沼就只是一句空话。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实践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人们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可以说,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的努力下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素质教育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广大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不再是口头的行为。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楚,进而更加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让学生多读多背,课堂上书声朗朗已成为常态。这些都是语文教学取得的重大进步。但是,这样的效果要持续获得,还需要躬身践行,进一步落实到实践中。下面,我谈谈实践中的感悟和感受。
  一、营造师生平等教学氛围
  传统语文教学是师道尊严,是一个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与学的单向传授过程。而课堂教学往往不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只是把学生作为灌喂对象。教师的知识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这样的氛围,显然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师生平等性,不能让学生有心理安全感和自由感。在践行“双主双优”理念的今天,我们如何让师生各自发挥自身应有角色便是我们应该思考并践行的现实问题。实践告诉我们,只有让学生和教师的地位处于平等方式,才能给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构建一个展示的平台。有一位专家做了这样的形象比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就像抛球与接球的过程一样。第一,抛球者和接球者都是主体;第二,抛球者与接球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的;第三,抛球接球双方都认真对待对方;第四,抛球和接球是可以连续的。可见,没有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达到真正和谐。教师没有对话意识,与学生就难以和谐相处。为此,一定要构建平等的课堂,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做学的主人,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教学平等。
  二、抓实文中重点词句教学
  纵观现行教材,可以说篇篇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课文,是一个个饱含知识的载体。如何确立重点并抓住重点让学生进行理解性朗读是我们语文教学课前必须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知道,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个至几个重点段,一段话一般有一个至几个重点词,学生读书时也会自然而然地觉得这儿是精彩之处,那儿是动人之笔,这儿还有个问题,那儿还有个疑点。这些词、句、段及精彩、疑点之外就是阅读的重点,就是需要下功夫感悟的地方。现在教材的编排目的,就是要引发这种碰撞,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开阔思维,并引发创新的欲望,每节课,观察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过程,发现其闪光点,成了我课堂上必做的事。在阅读教学中,我还把握语速与语调,教给学生用合适的语速语调朗读课文,提升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三、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宠爱有加的家庭教育,已让独生子女们主动性大大减弱,表现在学习上,我们可看到,大部分学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语文的字、词、句、篇死记硬背,不愿意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找老师,甚至扔到一边不管。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筋,引导他们学会识字、释词、阅读、理解课文、写作的方法,不要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要允许他们出错误,并随时纠正他们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引导他们形成“课前预习—课中专心听讲、记笔记—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复习、独立学习”等良好习惯。除了这些习惯,我们还应加强动手摘录学习、采蜜优美词句的习惯,这对于他们语言积累,写好作文都是有很多好处的。
  四、运用多媒体更新手段教学
  随着“三通两平台”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技术成功入驻课堂,与学科教学结缘整合,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工具。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是传统设备不可比拟的,特别是在拓展学生知识学习渠道、降低教学难度、创设教学情境方面,更具有优势。教学中,我们可运用多媒体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更加轻松、高效地学习知识,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和对作者所表达情感的体验。例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我们就可运用多媒体将蟋蟀的样子、蟋蟀的住宅、生活习性等都展示出来,给学生留下了直观深刻的感性印象。又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们可将诗文所描绘的画面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并配上了背景音乐。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直观地了解到了整个古诗的大概意思,直观地解读了文本,体验了文本所表达的情感。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刚开始就对文本的相关内容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学因生的转化工作
  学困生就是学习成绩不理想,暂时落后于一般学生的学生。这样的学困生由于成绩太差,常常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成绩。在“以分为英雄”的“应试”教育中,提高他们学习成绩就是我们前提一大步的重要着力点。因此,我们要积极开展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他们也成为学习主人。我们知道,学困生与一般学生相比,不仅是学习成绩差,而且很多都是“双差生”,甚至是“多差生”。因此,这样的转化工作,我们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的辅导,适当降低标准,而且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坚定,生活懒惰,上课思想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主动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当然,放慢步子,思考课堂,感悟教学,是我们教师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总结,需要我们这样的反思与自省,才能发现不足,收到良好效果。不仅语文教学如此,作为教师自身发展也必然如此。因此,教学常在,感悟也应不断。
  参考文献:
  [1]蒋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教学——全国卷下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作文[J].成功之路,2016年。
  [2]陈长红,关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外阅读,2011年。
  [3]李德全,关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探讨[J].学周刊,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