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数学教学应加强学生数学语言培养

【作者】 刘明清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镇长生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言是思维载体和工具,要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就必须要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力。为此,我们要创新策略,让学生从阅读中,教师的示范中和实践操作中通过感悟、形成规范的数学语言,并用此进行数学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语言 培养 加强
  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经说到:“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准确、严密、简明,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有效进行的载体和工具。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数学学习过程基本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故有人说掌握数学语言是学生顺利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准确性。那么,我们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语言呢?多年实践告诉我,必须创新策略,多措并举,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一、让学生在数学阅读中感悟数学语言
  阅读是学生培养学生语感,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的重要方式。数学语言与其他文学的语言不同,其精炼短小,准确规范、简洁明了,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这样的语言,决定了加强阅读的必要性。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我们才能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才能根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质理解。我们知道,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这样的语言特征,不仅要求我们加强阅读,还要我们认真阅读,用心阅读,做到勤思细想。实践告诉我们,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有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就必须加强数学阅读。原因很简单,书看得多了,在反复的与语言文字接触实践中,其语感能力自然就增强了,不仅习得如何表达,也增强了以语言解释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让学生在教师语言示范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课本是学生数学语言学习的良好教材,教师上课时的教学语言也是学生学习数学语言的直观教材。这种教材比课本更形象、更亲切,更有吸引力。教师应做学生的言行表率示范。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儿童具有较强模仿能力,能从教师语言吸得养分,发展自身数学语言。所以,我们要加强自身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提升自身数学语言修养,力求做到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形成良好数学语言能力产生深刻影响,产生较强示范引领作用,对学生语言发展和发语言为工具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都会积极作用。如: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例题44×25=这样丙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题,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我们仅教给方法,抛出一种算理44×25=11×(4×25)给学生,学生还不一定能掌握或能举一反三,但如果我们讲明了其中道理,并让学生口述算理和方法,注意纠正他们表达的错误用词,就能很快地帮助掌握并达到“反三”的目的。这样,既让学生巩固了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由老师讲,学生听,转为学生讲,老师听,使学生在“听与讲”的氛围中发展思维,形成了数学语言。
  三、让学生在操作平台实践中提升数学语言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让学生思维在指尖上跳跃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知道,操作是学生动手、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发展语言,还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促进知识与先前知识结构融化整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搭建实践操作平台非常重要。实践中,我们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我们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折、看、涂、想、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画:让学生把一个整体分成大小相等的几部分;折:让学生动手沿着画痕折叠;看:引导学生观察,分的方法与分的份数与大小;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简述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促使儿童的数学语言得到巩固强化,形成良好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语言,是我们小学数学作为奠基学科不可推脱的教学任务,我们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落实。在这高度重视的前提下,我们还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因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没有反复持久接触是不可能形成较强语言能力的,又特别是数学语言这样抽象、逻辑性强的语言。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并创新策略,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数学语言表达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林畔,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4年。
  [2]牛广化,论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年。
  [3]刘能,论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