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创建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策略探寻

【作者】 吴 勇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瑞云乡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创建高效语文课堂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梦。实践中,我们应运用新课标理念为指导,通过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授予方法、直观教学和加强语文练习实践等策略来加以实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创建 实践策略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前提,高效课堂是各个教学环节有效性的集加。目前,创建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一致呼声,也是我们教师努力付出的理想回报。传统语文教学之所以高耗低效,主要原因是教学模式简单,方法单一,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致使教师唱演独角戏,“双边活动”不能顺利开展实施。在践行新课改的今天,倡导“双主”理念,即发挥师生作用,共同建构高效课堂。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创建策略与方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创设设计教学方案
  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教学作为一项有计划的实践活动,更需要加强课前准备,做好教学方案的创新设计。我们知道,现行教材是新课标理念的化身,是落实新课标要求的实践载体。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以前,必须仔细研读课标,领会课标精神,只有运用课标理念武装自己,才能使自身教学理念得到更新,从而进行新理念指导下的创新设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课标指引下,创新完成新课标要求的实践任务,达到预期目标,而不是随心所欲或者只重字词教学而忽略情感大度价值目标(这一点是教师很易忽略的)。所以,我们课前预设时一定要研读目标,在科学把握课标精神前提下,认真制定课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围绕目标选择手段,围绕目标设计过程、围绕目标设计练习,只有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教学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才能为提高有效性服务。 
  二、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创建高效课堂,我们必须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民主、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和谐师生关系中主动发挥主体性,成为学习的自觉主体,这样才有利于激励学生自主意识,活跃创造性思维,激发想象力,促进自由交流和思想观点的相互碰撞。正如古言所训一样,“唯有爱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要提高教学效果,必然要把自身服务的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让他们真正发挥主体作用,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通知他们的学习效果体现出教学有效性来。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选择,尊重学生劳动成果,不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要以真诚眼光注视学生,亲切语气教育学生,信任心态引导学生,激励口吻评价学生。 
  三、灵活教学安排,加强学生学法指导 
  时间就是效率。只有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虽然我们语文课堂模式不一,但大都可分三步,学生自学、教师讲解和巩固练习三部分。这三部分在一堂课中占时没有严格规定,但我们要合理安排学、讲、练的内容,正确运用,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有效性。对于新授课,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学的时间可尽量长些。课堂上要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法子,做到少讲精讲、多学多练。做到了合理分配时间,还要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学生自学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领会文章中心,受到情感熏陶。要达到此目的,教师必须授予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例如,朗读的方法、积累的方法、运用的方法、仿写的方法,想象的方法等。学生有了学习方法,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的效率,达到提高教师教的效率的间接目的。
  四、创新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教师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工具。由于其新颖生动,感染力强,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还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起到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因此,深受教师热衷和青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新颖、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的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教育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维和实践的机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支撑平台。
  五、加强练习指导,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知识内化为能力必须通过有效指导和反复强化。加强学生练习指导有助于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形成技能。我们知道,练习的目的有三个: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坚决避免重复。并重视跟踪辅导,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进行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 
  总之,提高教学有效性,创建语文高效课堂,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教学梦。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必须创新实践,加强策略探寻,为提高有效性而觅策寻措。在新课标理念引领下,我们要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在良好学习兴趣支撑下,努力参与,在提升语文素养过程中,开阔视野,形成能力,从而获得学习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汪慧利,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对策探究[J].新课程学习,2013年。
  [2]靳艳琴,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1年。
  [3]钟洁,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教研),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