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让学生动起来 数学课堂更精彩
【作者】 郑雪苹
【机构】 四川省华蓥市庆华镇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要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我们就必须加大激趣力度,通过创设情境、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和巧设活动等策略,让学生在主体作用下自觉参与。
关键词:小学数学 动中学习 情境 兴趣
一次班会课,我开展了这样一个活动“真心话大冒险”,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其中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我最不喜欢上数学课,每次上数学课我都想睡觉。”看到这句话,我心理压力很大。回顾以往的课堂,我自以为讲得头头是道,声情并茂,但并没有引起学生多大积极性,从他们两眼发直的眼神可以看出,要么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要么就是昏昏欲睡……总之,学生的积极度极低,而看到很多大师的课堂,学生积极地喊着“我来”,与之相比,这充分说明了我的课堂还不够精彩,不具吸引力,学生根本不感兴趣。在新课改的实践与学习中,让我认识到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摒弃传统的讲授模式,把课堂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限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的感受数学的美,去追求数学的美。更要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活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动中激趣的情境活动,让学生行动起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情境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时,我是这样做的:老师与学生做“开汽车”游戏,教师做开汽车动作,后面跟6位学生,学生进入情景,画面动起来,汽车启动。教师问:“现在座位上有几位同学?”教师模仿汽车站,又上3位学生,教师接着问:“上来了几位同学?现在车上一共有几位同学?”又到一站,下去了2位同学,教师问:现在车上有几位同学。游戏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游戏过程,然后列出算式6+3-2=7,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就牢固。所以,在教学中,特别是我们现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要充分运用情境教学策略,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因为情境具有很好的激趣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让学生心动
数学教材许多地方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和活动情景图,但是它们毕竟是静止的,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为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通过动画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好动的需求,也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比较”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画面:首先出示一幅郊外的情景图,“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学习很辛苦,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郊外放松放松,你们愿意吗?接着画面上出示蜻蜓和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的情景。这样,学生一下子被美丽的画面所吸引,脸上绽开欢悦的笑容。”接着让学生数一数画面上蜻蜓和蜜蜂各有几只,花有几朵。“小朋友,怎样才能知道它们谁最多,谁最少,谁和谁一样多?”然后引导学生把蜻蜓、蜜蜂、花一个对一个进行排列,并利用多媒体出示排列图。这样学生很有兴趣的学会了一一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
三、巧妙安排,让学生手、脑动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课堂活动就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充分体现学生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采用了以下两个活动:
(一)课前,让学生动起手来。让学生动手准备学具:找生活中的各种形状、颜色的小盒子,各种小球等。家中有现成的很快就可以找到,如没有现成的,就和家长一起想办法找或做。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与家长间的交流,增进感情。
(二)课堂上,让学生手脑动起来。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自己准备的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想一想,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再描述出来。在了解它们的特征之后,我还组织开展“人人争当小小设计师”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发挥想象搭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汽车、坦克、火车、机器人等。这样手脑并用,不仅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之,让我们带着激情走进课堂,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思想信念,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动,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闫海丽,动起来,让数学课更精彩[J].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
[2]王苗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乐趣[J].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
[3]汪太东,使学生动起来,让数学课堂更精彩[J].数理化学习,2013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 动中学习 情境 兴趣
一次班会课,我开展了这样一个活动“真心话大冒险”,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其中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我最不喜欢上数学课,每次上数学课我都想睡觉。”看到这句话,我心理压力很大。回顾以往的课堂,我自以为讲得头头是道,声情并茂,但并没有引起学生多大积极性,从他们两眼发直的眼神可以看出,要么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要么就是昏昏欲睡……总之,学生的积极度极低,而看到很多大师的课堂,学生积极地喊着“我来”,与之相比,这充分说明了我的课堂还不够精彩,不具吸引力,学生根本不感兴趣。在新课改的实践与学习中,让我认识到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摒弃传统的讲授模式,把课堂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限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的感受数学的美,去追求数学的美。更要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活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动中激趣的情境活动,让学生行动起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情境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时,我是这样做的:老师与学生做“开汽车”游戏,教师做开汽车动作,后面跟6位学生,学生进入情景,画面动起来,汽车启动。教师问:“现在座位上有几位同学?”教师模仿汽车站,又上3位学生,教师接着问:“上来了几位同学?现在车上一共有几位同学?”又到一站,下去了2位同学,教师问:现在车上有几位同学。游戏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游戏过程,然后列出算式6+3-2=7,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就牢固。所以,在教学中,特别是我们现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要充分运用情境教学策略,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因为情境具有很好的激趣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让学生心动
数学教材许多地方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和活动情景图,但是它们毕竟是静止的,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为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通过动画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好动的需求,也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比较”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画面:首先出示一幅郊外的情景图,“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学习很辛苦,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郊外放松放松,你们愿意吗?接着画面上出示蜻蜓和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的情景。这样,学生一下子被美丽的画面所吸引,脸上绽开欢悦的笑容。”接着让学生数一数画面上蜻蜓和蜜蜂各有几只,花有几朵。“小朋友,怎样才能知道它们谁最多,谁最少,谁和谁一样多?”然后引导学生把蜻蜓、蜜蜂、花一个对一个进行排列,并利用多媒体出示排列图。这样学生很有兴趣的学会了一一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
三、巧妙安排,让学生手、脑动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课堂活动就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充分体现学生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采用了以下两个活动:
(一)课前,让学生动起手来。让学生动手准备学具:找生活中的各种形状、颜色的小盒子,各种小球等。家中有现成的很快就可以找到,如没有现成的,就和家长一起想办法找或做。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与家长间的交流,增进感情。
(二)课堂上,让学生手脑动起来。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自己准备的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想一想,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再描述出来。在了解它们的特征之后,我还组织开展“人人争当小小设计师”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发挥想象搭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汽车、坦克、火车、机器人等。这样手脑并用,不仅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之,让我们带着激情走进课堂,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思想信念,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动,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闫海丽,动起来,让数学课更精彩[J].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
[2]王苗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乐趣[J].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
[3]汪太东,使学生动起来,让数学课堂更精彩[J].数理化学习,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