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作者】 杨 艳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安福小学初中部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将来全面发展的必备能力,是学生终身学生的必然所需。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教育平台,必然应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学力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我们语文教师不可推脱的重要责任。
  关键词:初中语文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加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使之学会学习具有多么重要的现实意义。初中语文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教育平台,必须要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学力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日常语文教学必须担待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传统重“应试”的教育模式,常把大量时间花在夯实解题能力培养上,致使学生有知识却不能创新使用,更不能用此知识学习彼知识。在倡导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今天,我们必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授予方法,使之达到不教自能学的目的。下面,我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谈此心得。  
  一、加强学习兴趣培养,增强自主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是的,兴趣是学生自我学习的源动力,是实现“我要学”的情感内驱,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使之爱学习、乐于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自主性,主动学习,进而发挥积极的建构作用。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平台,不仅要为其他们知识学习奠定知识基础,还应有方法基础、能力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才不会在学习中茫然而不知所措。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兴趣培养,使之爱语文,爱学习,催使学生自觉学习其他知识。
  二、授予自主学习方法,提高主体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要主体主动学习,不仅要在热情,还要有方法。这方法就来自教师的授予。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能在新知面前找到学习策略。而传统语文教学,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或知识的容器,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更没有刻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教师“一言堂”,满口都是做题、解题,为“应试”服务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我们必须践行“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观念,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中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重要的是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在反复“游”中获得反游泳技巧,知道水的深浅。
  三、加强活动课程教学,增强直观性
  初中学生思维处于由形象性向抽象性过渡时期,但很大程度还是依赖直观,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作支持。我们知道,感性经验的获得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在亲自经历的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各种实践活动中得来的。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不能只传授抽象的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还必须加强直观性、活动性、操作性的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而这种载体就是语文活动课程,它将语文教学与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有效结合起来,创设出生动的学习活动情境,让学生实际尝试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在活动课上教师切忌越俎代疱,喧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教师要加强课前设计,营造自主参与氛围,让学生成为活动主体,积极主动地成为语文学习者、实践者。
  四、做到读写有机结合,增强实践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们知道,读是走进文本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习得语文知识、内化语文能力的主要载体。写是输出,是把“读”来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重要方式。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我们要强调读写结合,这既是学习语文的方法,也是提升能力的途径,教师要做好过程督导,引领学生切实进行自主学习,能有发现,能有收获,能有真实体验。在自主学习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学后心得交流,把他们学习成果进行倾吐和表达,感受学习收获,以达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在进行完课堂交流、讨论后,还要求学生把他们讨论、交流的结果、心得写成小论文或读后感,就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的某一点写出自己的认识。有时还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扩写等,但不作过高要求,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写作能力。在写作中,我要求他们做到行文规范,符合逻辑,观点鲜明,论据充分不空发议论。如在学完小说《故乡》之后,同学们就写出了《我说闰土》、《我眼中的杨二嫂》、《新时代的故乡》等文章,学生们深入挖掘教材,各抒己见,由表及里,全面深刻地分析了人物形象,进一步加深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当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不是一蹴而就之功,需要我们教师做好打持久点的心理准备,并把计划付诸实践,有序进行,以兴趣激发为着力,通过提高自主性、主体性、直观性和实践性,加强过程引导,让学生在反复践行中获得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何兴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探[J].新课程,2015年。
  [2]马锐,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学研究,2011年。
  [3]陆金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求知导刊,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