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吴 蔚
【机构】 四川省屏山县大乘镇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 : 《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中提
出要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 使学
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 。我们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在教学
中应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
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创新能力 兴
趣 探索 操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而教
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摇
篮,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
学, 不断创新,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
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 教师要在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
兴趣
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们对某一
事物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 他会投入全
力去学习, 在他们面前会没有任何的难
题。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也是如此, 我
们一定要让学生产生兴趣, 才能够让学
生学好数学, 这是前提。新课标中曾经
指出: “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
境。” 所以在教学 “元角分” 的时候我给
同学们创设了一个超市购物的游戏。我
们让学生拿出自己一些铅笔、橡皮、 尺
子、 本子或者糖果等等放在教室一个固
定的角落或者是讲桌上, 把这里作为小
小超市,教师给这些物品提前明码标
价。然后让学生事前准备一些零钱, 再
设置一名同学作为收银员。这样游戏就
可以开始了。我们可以按座位轮流作为
顾客到小超市买东西, 看看自己有多少
钱可以买什么东西。买完东西结账以后
就可以离开小超市, 然后把东西重新放
回小超市,紧接着就可以做一次收银
员。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做顾客和收银员
的机会, 有了多种体验。通过这种活动,
学生们会很轻松地掌握元角分的概念,
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他们会认识到原
来学习数学是如此的重要, 我们每一天
的购物, 买自己的生活学习用品都会用
到数学,原来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这就更加激励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念。
这样的教学生动有趣, 学生们也会快乐
地接受, 在游戏中学习这是学生们的愿
望。轻轻松松地在游戏中学会以前枯燥
的、 死记硬背的东西, 这会让学生们非
常快乐, 从而也会爱上数学的。
二、 创设情景,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
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
性思维, 因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
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
新知的欲望, 引导学生去分析、 归纳、 比
较、 引导他们设想、 验证, 引导他们体验
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
的发挥。
我教学 “圆锥的体积” 一课时, 先用
绞笔刀将铅笔绞成一个圆锥, 然后提问: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这个圆锥和刚才的
一截圆柱有怎样的关系同学们有的说
“……” , 有的说 “……” , 有的说 “……” , 有
的说 “……” , 我认为同学们的设想都是
合理的, 接着问: 那么, 圆锥的体积究竟与
它等底等高的圆柱有怎样的关系呢?请
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空圆术
圆锥、 水,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动手合作
操作讨论,结果在操作中探索出圆锥体
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术体积的三分之
一的结论。 接着我又问: 谁能说出具体理
由来?有的小组代表说: 我将满圆锥水往
圆术里倒, 结果 3次将空圆术倒满, 因此,
我们小组得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
高圆术体积的三分之一。有的小组代表
说: 我是将满圆术水往空圆锥里倒, 结果
3次才倒完, 因此, 我得出圆术体积是与
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 3倍, 反过来说,
圆锥的体积就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术体
积的三分之一。这一动手、 动脑、 动口的
操作过程, 创设了好的思维情境。 通过小
组合作、 操作讨论,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
识、 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给学生创
造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培养学生创新的
意识
学问, 学问, 要学必须问。爱因斯坦
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
问题更重要。” 问是开路先锋, 问是深耕
之犁。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 鼓励
学生质疑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学生能提问,这是思维活跃的表现, 也
是学生勤于动脑, 善于思考的表现。因
此, 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 使学生在探
索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 精
于分析问题, 巧于解决问题。打破常规,
突破思维定势, 使学生敢想敢做, 这样
才能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四、 巧设矛盾, 激发求知欲望
充分利用旧知识与实际发展的不
相适应,或者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
突, 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鼓励
他们积极探索、 研究, 不断地进取。例
如: 教学积的近似值时, 例题要求算出
该付多少菜款, 学生列式计算时, 算出
的数有三位小数。可是在实际生活中,
付款时只要算到分,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就精确到百分位。学生遇到这种情况,
大多数人都想到了取近似值, 但是究竟
要保留一位小数还是两位小数, 他们出
现了意见分歧。这时, 教师加以点拨, 说
明付款精确到百分位,即保留两位小
数, 是计算的需要, 而在生活中, 人们往
往只保留一位小数,是为了方便付款。
通过比较, 学生明白了求积的近似值要
看实际情况。
五、 加强操作, 提高应用技能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
及认知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 创设条件,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 演示、 实验等方
法去理解、 掌握所学知识。如学习平等
四边形、 三角形、 圆的知识后, 让学生通
过实验操作理解平等四边形易变形的
特点、 三角形的稳定性、 圆形转动的平
稳性等, 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哪些地方
运用了这些特性,让学生分组讨论, 举
出例子,并探讨怎样来运用这些特性,
服务于生活, 解决我们生活中出现的一
些小问题, 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数学的
价值, 增强创新技能。
数学的创新能力是不容忽视的, 我
们做为一线教师一定要尽心尽力做好
自己的工作, 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一
代新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出要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 使学
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 。我们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在教学
中应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
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创新能力 兴
趣 探索 操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而教
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摇
篮,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
学, 不断创新,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
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 教师要在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
兴趣
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们对某一
事物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 他会投入全
力去学习, 在他们面前会没有任何的难
题。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也是如此, 我
们一定要让学生产生兴趣, 才能够让学
生学好数学, 这是前提。新课标中曾经
指出: “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
境。” 所以在教学 “元角分” 的时候我给
同学们创设了一个超市购物的游戏。我
们让学生拿出自己一些铅笔、橡皮、 尺
子、 本子或者糖果等等放在教室一个固
定的角落或者是讲桌上, 把这里作为小
小超市,教师给这些物品提前明码标
价。然后让学生事前准备一些零钱, 再
设置一名同学作为收银员。这样游戏就
可以开始了。我们可以按座位轮流作为
顾客到小超市买东西, 看看自己有多少
钱可以买什么东西。买完东西结账以后
就可以离开小超市, 然后把东西重新放
回小超市,紧接着就可以做一次收银
员。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做顾客和收银员
的机会, 有了多种体验。通过这种活动,
学生们会很轻松地掌握元角分的概念,
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他们会认识到原
来学习数学是如此的重要, 我们每一天
的购物, 买自己的生活学习用品都会用
到数学,原来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这就更加激励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念。
这样的教学生动有趣, 学生们也会快乐
地接受, 在游戏中学习这是学生们的愿
望。轻轻松松地在游戏中学会以前枯燥
的、 死记硬背的东西, 这会让学生们非
常快乐, 从而也会爱上数学的。
二、 创设情景,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
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
性思维, 因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
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
新知的欲望, 引导学生去分析、 归纳、 比
较、 引导他们设想、 验证, 引导他们体验
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
的发挥。
我教学 “圆锥的体积” 一课时, 先用
绞笔刀将铅笔绞成一个圆锥, 然后提问: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这个圆锥和刚才的
一截圆柱有怎样的关系同学们有的说
“……” , 有的说 “……” , 有的说 “……” , 有
的说 “……” , 我认为同学们的设想都是
合理的, 接着问: 那么, 圆锥的体积究竟与
它等底等高的圆柱有怎样的关系呢?请
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空圆术
圆锥、 水,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动手合作
操作讨论,结果在操作中探索出圆锥体
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术体积的三分之
一的结论。 接着我又问: 谁能说出具体理
由来?有的小组代表说: 我将满圆锥水往
圆术里倒, 结果 3次将空圆术倒满, 因此,
我们小组得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
高圆术体积的三分之一。有的小组代表
说: 我是将满圆术水往空圆锥里倒, 结果
3次才倒完, 因此, 我得出圆术体积是与
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 3倍, 反过来说,
圆锥的体积就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术体
积的三分之一。这一动手、 动脑、 动口的
操作过程, 创设了好的思维情境。 通过小
组合作、 操作讨论,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
识、 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给学生创
造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培养学生创新的
意识
学问, 学问, 要学必须问。爱因斯坦
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
问题更重要。” 问是开路先锋, 问是深耕
之犁。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 鼓励
学生质疑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学生能提问,这是思维活跃的表现, 也
是学生勤于动脑, 善于思考的表现。因
此, 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 使学生在探
索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 精
于分析问题, 巧于解决问题。打破常规,
突破思维定势, 使学生敢想敢做, 这样
才能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四、 巧设矛盾, 激发求知欲望
充分利用旧知识与实际发展的不
相适应,或者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
突, 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鼓励
他们积极探索、 研究, 不断地进取。例
如: 教学积的近似值时, 例题要求算出
该付多少菜款, 学生列式计算时, 算出
的数有三位小数。可是在实际生活中,
付款时只要算到分,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就精确到百分位。学生遇到这种情况,
大多数人都想到了取近似值, 但是究竟
要保留一位小数还是两位小数, 他们出
现了意见分歧。这时, 教师加以点拨, 说
明付款精确到百分位,即保留两位小
数, 是计算的需要, 而在生活中, 人们往
往只保留一位小数,是为了方便付款。
通过比较, 学生明白了求积的近似值要
看实际情况。
五、 加强操作, 提高应用技能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
及认知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 创设条件,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 演示、 实验等方
法去理解、 掌握所学知识。如学习平等
四边形、 三角形、 圆的知识后, 让学生通
过实验操作理解平等四边形易变形的
特点、 三角形的稳定性、 圆形转动的平
稳性等, 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哪些地方
运用了这些特性,让学生分组讨论, 举
出例子,并探讨怎样来运用这些特性,
服务于生活, 解决我们生活中出现的一
些小问题, 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数学的
价值, 增强创新技能。
数学的创新能力是不容忽视的, 我
们做为一线教师一定要尽心尽力做好
自己的工作, 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一
代新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