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者】 孙开田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李庄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体育是通过教育和训练,使受教育者的体质增强,体育保健知识得到提高,以良好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素养去进行学习。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其渗透的方法,使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一、小学体育学科的教学要求和特征
  1、注重教学中使学生直接参与
  小学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强健学生身体,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注意育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制定学生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使学生乐于接受并遵守规则,让他们在一个严肃、公正、平等竞争的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一般说来,其他学科中的德育,往往以"说教"为主,通过向学生阐述伦理道德,让学生明事理,分善恶,辨真伪,进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而学校体育中的德育,则是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并通过其内在的独特教育性,达到育人的目的。例如,长跑可磨炼学生的意志和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各种球类运动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等。体育运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其育人的作用也各有特长。在体育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育人特点和作用,通过学生的直接参与性,把握时机,配合恰当的"说教",取得了较佳的育人效果。
  2、在对抗比赛中塑造学生自信品质
  体育对抗既是技术的、战术的,更是一种心理考验的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强调"重在参与",要求学生无论能力大小,是否有胜出的可能,都要积极地去"参与"、去"竞争"。比如:体育课开始环节可以进行一个游戏--"小手拍拍拍"。游戏内容:让学生估量十秒内自己最快拍手多少次,然后用事实证实一下!体育教师掐秒表,控制时间(游戏前)。师:你觉得自己最快能拍多少次?学生可能回答:学生1:20次。学生2:35次。学生3:40次。游戏后,再问那些学生实际拍了多少次。教师小结:有多少同学和刚才估计的次数差不多,请举一下手!如果你做的和你想的结果差不多,就说明你在某些方面是非常了解自己的,对自己抱有绝对的自信。 
  3、注重角色的培养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参加者往往根据一定的体育需要担任某种体育角色(如裁判、体育委员等),并按照规定的体育规则和体育道德标准,进行正当的体育活动。由此,学生可以体会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都应承担相应的职责和义务,进而通过体育运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行为。
  二、体育教学全过程中与德育的紧密结合
  学校体育活动内容丰富,有课间操、体活课以及业余训练等,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既进行了体育锻炼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比如田径的中长跑训练,既枯燥又疲劳,一般学生很难坚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除了在训练中采取调动学生兴趣的形式外,还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例如讲一些优秀运动员训练的事迹,使学生有向上奋进的愿望。
  1、结合室内理论课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重视理论讲授课。这种课大多利用下雨天在室内进行,理论基础知识既是提高学生体育卫生文化教养,指导学生体育实践,培养和发展智力的基本环节,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的基本环节。教材中就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其中很多内容本身就是直接的思想教育的生动材料。如讲授我国体育事业的伟大成就,亚运会、奥运会简介,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因此,我总是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把所讲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讲课质量。
  2、结合实践课教材内容渗透团结协作教育
  体育教材内容多,我就根据不同教材的项目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努力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渗透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教育。如:通过队列、队形练习,进行组织纪律、集体观念教育;通过球类、游戏、接力跑、拔河等教材,进行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守纪律、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教育等。
  3、在器械体操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器械体操的动作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训练中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有时还要付出血水。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竞技精神。
  4、在田径运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精神
  田径运动的训练很苦很累,索然无味。尤其是在指导学生的中长跑训练中,有的同学有畏难情绪。在这个时候,教师除了对学生专业技术上的指导之外,还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和体能分配的方法。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精神教育,鼓励学生在自己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必须迎难而上,不怕累,顽强拼搏、战胜自我,培养学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往直前精神。
  5、在武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树立强身强国的志向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中华民族独特风格。在中华武术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的教育。我们可以结合中华历史上的武林英雄光辉事迹,弘扬武德,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他们习武健身、不做东亚病夫,树立强身强国的志向。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形式很多,方法也不少,广大小学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努力工作。要将小学体育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有效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