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王小兵

【机构】 宜宾市南溪区石鼓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教学改革热的当今社会,在社会发展不进则退的今天,教师教书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更是一个艺术 ,让学生成才,让学生喜欢学习已是教师责无旁待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无可推谢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俗话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常人如此,学生更是如此。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来说是无字之书,无言之教。人都是有感情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感情较之于成人更丰富,更纯真,也更易于被损伤,他们当然也要求成人以同样的纯真的感情来对待他们。课堂上,教师亲切的微笑,爱抚的动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倾听,睿智、激励的话语,都无疑“在教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
  其次,鼓励学生个体之间的融洽合作和平等竞争。我们要让学生知道:班集体就如同一个大家庭,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应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姐妹,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合作。形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使他们自动地学习。自动地去创造。
  二.课堂上氛围的改变。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因此,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障。
  我常常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或需要,巧妙地创设和利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情境变化,注重与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努力创设和谐向上的心理环境。在教学《海燕》这课时,我让学生亲自感受背景,弄了一个历史片段和看电视来感受。他们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情感,及争先恐后表述感受,见解的欲望,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完全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的语言中,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此时,教学早已成为他们乐意参与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
  三.课堂上学生的角色。
  科学家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知,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索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基础。鼓励学生质疑,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从题目上质疑,从内容上质疑,从写法上质疑,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质疑,从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上质疑,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质疑水平的提高是有一个过程的。由多而杂到少而精,这就要求教师要耐心,并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对所提的问题刊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懂得只有经过深入思考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经过多次实践学生提问的质量会逐渐提高,由浅入深,由表达里,达到更高的层次。
  课堂讨论可能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学也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创新。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依据一定目的,把握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我们不要急于用自己认为最贴切的答案去“塞”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而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即使学生不完整不周密的发言,教师了不宜匆忙打断,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截断他们的思维活动。
  求异思维是主动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造这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如在《司马光》一课让学生思考还能用什么方法来救那个孩子。《称象》如果在现在条件下,你还有别的更好的方法吗?
  四.课堂上教师要大方。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第一个就回答得很好,很正确,但是有的学生回答不出来或者说出问题以外的内容。这时,我们教师不要急于下结果。“你错了”“你对了,其它不用再回答了。”我们应该当学生回答问题准确。用“你回答得真棒。”“还有更好的回答吗”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特别,要给与肯定,不要吝惜自己的语言,学生很在乎老师的评鉴,特别是在课堂上。
  五.课堂上教师的技巧。
  1.设置情景,以情激趣。教学中,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精心安排,把学生的兴趣迅速转移到学习上来,是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精神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教学之中。
  2.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
  3.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掌握知识是以感性知识或经验为基础的,语文教学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既可以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创造条件,也可以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上的直观教学,主要是模拟直观,它是通过对实际事物的各种摸拟形象而进行,包括实物、各种教学图片、图表、幻灯片、教学电影等。语文各册的前面都有几幅画面各异的图像,结合课文让学生揣摩这些画面,可以收到自然感受染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勤做幻灯片,利用电脑制灵活多样的课件,以丰富教学内容。
  4.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富有文彩。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教学中是实施教学的主要手段。有的老师讲课讲得有声有色,学生愿听也乐于听,且意味盎然。有的教师讲课整节课是枯燥无味的,只知道在黑板上不停地写写划划,用黑板语言代替教学语言,这样的课对学生来说是意味索然,不愿意听,也不想听。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听起来有点头痛”。我曾听过魏书生老师的一堂公开课,发现他的课之所以深受学生的欢迎,就是因为他们注重了教学语言的运用,整堂课是轻松愉快、幽默风趣,文彩飞扬。正如魏书生自己所讲“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这种笑就会自然而然地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激发,学生在愉快中迅速掌握知识。
  或许以上所说不太成熟,但是或许能让你改变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学》
  【2】:《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