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

【作者】 杨卫平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沙坪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科学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而应用题教学历来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由于其知识的综合性和变化的灵活性,给“教”与“学”造成一定的困难,因而也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关键是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方法,引导学生思维,起到导学作用。本文就应用题教学浅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年级 应用题 审题 方法 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历来是各个学校比较重视的课题。大部分学生一到做应用题就觉得头疼,常常束手无策。由于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一般都具有抽象性与隐蔽性的特点,给学生解题造成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在提高高年级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方面,我的做法是:
  一、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做应用题时,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他并不是不会做,而是不认真读题、审题,出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而且审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审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通过审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有些学生不会做应用题,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一旦理解了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
  二、有效实施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方法
  1、问题来源生活化,呈现形式多样化
  问题来源生活化,呈现形式多样化,就要求应用题的素材是学生自己熟悉的,或是自己感受过的、理解的,与他们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这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来说,具有亲切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呈现方式也要打破以往纯文字的形式,采用图文并茂,这不仅有助于摆脱纯文字的枯燥说教,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2、用文字语言表征问题
  对应用题的理解是学习应用题的内部条件,也是应用题教学的逻辑起点。如果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文字释义都含糊不清,势必出现新旧知识断层,给后继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最基本的语言知识的学习,使他们能够读懂题意,而读懂题意的关键就是要求学生能剔除题目中的“无用成分”,能用自己的语言阐明题意的核心,建立相应的文字表征或数量关系。
  3、注重题目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
  对题目结构的分析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解题的核心。牛卫华等人的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儿童解应用题的困难并不主要表现在解题比例上,而在于分析假设认知活动的差别。与优秀生相比,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对题目中隐含条件和中间状态的分析,这说明两组学生在分析阶段所分析的内容有着本质区别。解决应用题关键在于发现解法,就是在“问题—条件”之间找出某种联系和关系,通过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使应用题的教学外显化,让学生尽可能地观察到我们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
  4、设计开放型的应用题
  为了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我们要有意识地促进学生数理逻辑思维的深层发展,为此可以设计一些开放型的应用题。所谓开放型的应用题,就是教师在设计应用题时,不是出示一道完整的“条件一问题”应用题,而是抽取应用题中的某些条件,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题意的理解补充条件并且解答的应用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由于每个学生知识结构、生活经验的差异,他们在补充应用题中的题设条件时,可能因人而异。已知条件的变化,就会促使解题方法的不同和解题结果的差异。
  5、提供问题解决的时间和空间
  应用题的有效教学是与学生的自主活动密不可分的。学生自主探索和应用知识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从“准备—实施一结束”,除了教师指导外,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与探索空间,教师要完全摒弃滔滔不绝地讲,而要把精力用于启发、诱导、设计阶梯性问题上,使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以尽可能大的兴趣和热情自己去操作,自己去探讨推论,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始终以积极的思维状态全身心参与知识获得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才能。这就要求整个应用题的教学过程始终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要积极做到自主参与、合作探索。
  6、进行策略训练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在不断地发展着。关于策略训练的方式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以教方法的形式单独开设解题思维策略训练课,可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生解复杂应用题的成绩;另一种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解题思维策略训练,通过这种训练,小学生可以掌握更多更有效的策略,并且学会怎样在解题过程中恰当地使用他们。这两种方法对于提高小学生解应用题的质量和效益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
  教师有意设置一些带有发散思维性、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以锻炼和考验他们质疑问题的勇气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四、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正确理解题意,并能用数学思维灵活解题”。要达到这一点,只有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扎实的进行训练。尽管各师各法,但要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选择一种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提高解题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有省时多变的优势,也可加大课堂容量,增强信息反馈,提高了练习技能,把课堂空间还给了学生。上课时教师轻松,容易控制上课进程,教师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学生思维上,题型多样、趣味性强、由浅入深的基本训练题、目标达成题、能力拓展题、层层递进,达到了因材施教,适用个别化教学需要,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总之,在应用题教学时,要使应用的情节生活化,尽量让学生摸得着,看得见,充分利用多煤体创设情境,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应用所学的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增强活逻辑思维,创造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