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作者】 尹 晴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磨滩镇观音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声的前提。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地完成音乐教学,让学生真正在音乐的海洋里感受美、体现美、享受美和创造美。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音乐兴趣的前提。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首先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想学生所想,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注着他、爱护着他,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都是课堂的参与者和学习者。
  上课了,教师首先要面带微笑,来到学生身边,学生如沐春风,心情舒畅,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生疏感、惧怕感,拉近彼此的距离;然后用优美和谐的音乐师生问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学习;再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当学生在课堂上犯错或不遵守纪律,教师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一颗宽容的爱心对待他们,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做到童心未泯,青春焕发,愉快地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有了良好的开端,做到环环相扣,步步精彩,每一步都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将教学内容融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音乐节奏、旋律。如:每次在听辨音练习时,我发现学生没有兴趣,于是我就自制了一些音阶、唱名头饰,设计了“欢乐坐凳子”游戏,让学生戴上头饰,有节奏的绕着一个凳子律动,我弹哪个音,戴这个音头饰的学生,就坐在凳子上,这样就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了。
  另外充分利用各种方法丰富教学,把语言、音乐及舞蹈的基本动作融合起来,设计出各个教学环节特有的旋律。如开始上课设计“师生问好歌”、学生表现好时设计了“表扬鼓励歌”,用音乐的方式来强调纪律,如:老师说123,学生边回答老师321边坐好,不讲话等,这些教学常规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学生很容易在音乐氛围如此浓厚的环境中的学习音乐,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乐理的学习:
  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喜欢讲授学生很难理解的音乐理论知识,忽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禁锢了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沉闷,沉闷的课堂教学,很可能使小学生缺乏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将很难得到进步。音乐离不开音符、节奏、力度、旋律等基本要素,对于小学生来讲,其实不需要让学生掌握多么复杂的乐理知识,也不需要学习多么复杂的节奏型或掌握多么好的演唱技巧,只需让他们学习简单的七个基本音“do、re、mi、fa、sol、la、si”就可以,要求学生唱准音高。在基本音的练习中,不可把高音放得太高,低音放得太低,要根据小学生的嗓音特点,把音域控制在C自然大调的低音sol到高音mi之间。节奏方面可让学生们学习一些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八三拍常出现的简单的节奏型,包括切分音节奏型,如“四二拍的XX|X-‖,XXXX|X-‖,X.X|X X‖,四三拍的X.XXX|XXX‖等”。这些练习要慢慢的长期进行训练,因为农村学生对乐理知识接触较少,对音高的概念较差,对节奏的感觉不强,如果不坚持训练就很可能出现音高不到位,节奏混乱的情况。
  四、歌唱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激发学生富有情感的歌唱。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情感,是歌唱教学的中心环节,“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我们在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和风格,引导学生体验表现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与句法,连音和非连音,高潮与铺垫等方面的特点,并运用这些特点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避免简单地干唱。
  (二)歌唱技能的练习。在教学中可根据各学段、各年级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歌唱技能练习。歌唱技能练习包括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和吐字等,其中,正确运用科学的发声和使用气息支持尤显重要。这些练习一定要在演唱活动中结合歌唱实践,并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但不可专业化、成人化。
  (三)注意学生的嗓音保护。少年儿童的发声器官细小、嫩弱,容易受到损伤,但他们又都活泼好动,爱喊爱唱,自控力差,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关注,要指导学生注意对嗓子的保护,特别是小学高段的学生,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如不注意保护,就可能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五、丰富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小学生比较好玩、好动、好模仿,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我的身体会唱歌”用柯尔文手势学歌谱,“人体钢琴”学歌谱,“跳格子”学歌谱,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加强对歌谱的认识与把握;教学生一些经典的游戏歌曲,如“找朋友”、“请你跟我这样做”等等;通过朗诵诗歌来增强学生对节奏的把握;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本身的内涵;通过画画、讲故事、猜谜语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学习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简单的如小动物的叫声,还有家人的讲话方式,电视节目里的声音等等。
  音乐游戏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协调性的发展在音乐游戏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提高自身的身体协调性。儿童的天性是好动的,特别是三四岁的幼儿听到优美的音乐就会手舞足蹈,尽情地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用肢体动作表现自己情感的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减退。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音乐游戏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的发展。游戏过程中,学生对听到或感受到的音乐元素做出各种肢体动作反应,例如根据音乐的快慢及节奏变化做出相应的走、跑、跳、跃、拍手、跺脚、旋转等动作。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锻炼了自身肢体配合能力,增强了身体协调性能力。
  六、多媒体的运用
  传统的歌曲教学中,基本都是靠音乐教师一句一句地教,学生们一句一句地学,这样就会导致一句又一句,一遍又一遍,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歌曲的音乐美感的丧失,枯燥乏味。但是现阶段,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在音乐课堂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一)活跃了课堂氛围。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多媒体技术通过比较形象的声音,文字、视频和动画,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享受音乐氛围的同时,掌握那些复杂的乐理知识。多媒体教学通常是采用比较适合学生身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结合社会现实,采用多样鲜活的教学材料,使学生们在欣赏的同时学会比较优秀的音乐方法。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相比,更具有优势,可以通过对学生们感官的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二)加强师生互动。小学音乐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设定。在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关心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习情况,对那些比较有音乐发展潜力的学生,要注重培养。对那些音乐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该更多地给予鼓励和支持,增强他们对音乐学习的信心。
  (三)扩大教学范围。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延伸教学范围,扩大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们展示他们比较感兴趣的知识和内容,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量。教师们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音乐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范围,增加学生对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的了解,这对学生的未来以及以后音乐方面的发展有较大的帮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深刻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些单调、枯燥的内容和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