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练好低年级的写字“童子功”

【作者】 沙玉彬 沙凤喜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管仲小学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花园小学 沙凤喜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书法是无形之象,无声之音。只有写好了汉字,才能发现中国文化的美。我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以上手段,让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童子功。写字需要“童子功”吗?当然需要!于永正老师跟我们提起过,要想让学生喜欢你,要时不时地给学生露一手。于是,我从自身做起,从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坐起,让写字教学发挥出了应有的风采。
  关键词:写字 低年级 童子功 日克一字 观察
  写字需要“童子功”吗?
  需要!
  在送走了五年级毕业班之后,我反思了一年之中的几件事情。这个班是我从五年级接手的,只与他们相处了一年。这一年之中,我在写字、阅读、写作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尤其是写字教学,可以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是收效甚微。我发现,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写字习惯无论好坏,都已经在自身留下了很深的印痕,尤其是坏习惯,想要在短时间内改过来,更是难上加难。于是我在想,下学期一定要接手一个一年级。我要看看,从一年级开始抓写字,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暑假后,我接手了现在的班。一年的时间内,我在班里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写字教学。
  一、重视榜样的力量。
  “打铁先要自身硬”。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想让学生写一手好字,首先自己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我虽然是师范专业出身,但是在大学内却没有打下很好的书法基础。所以参加工作以来,我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练出一手好字。于是,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临摹字帖、练习书写。每一次的板书,每一次的备课,都是我练字的平台。在教学生写好字的时候,我也会静下心来分析字形和笔画规律。几年下来,我的书写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因为我深知,作为语文老师,没有一手漂亮的字,是站不住脚的,也是不完美的。所以,能够写一手好字,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时候,我的底气更足了。
  二、强化观察意识。
  师:同学们,我们经常听别人说写字要“横平竖直”,但是这个“一”是不是笔直笔直的呢?
  生:(观察后)不是。
  师:那么这个字是什么样子呢?
  生:有点斜。
  师:那好,我们自己先好好看一下这个字,你发现了这个字有哪些特点。
  (观察后)
  生:我发现这个字开头和最后有点粗,中间有点细。
  生:我发现这个字在田字格的正中间。
  生:……
  师:好,同学们,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个字的写法。
  在汉字中,每一个笔画都需要顿笔,当我们开始写一个笔画的时候,下笔的时候要重一些,用力要大,因此它写出来的笔迹要粗。就拿这个“一”来说,我们刚下笔要用力,但是写到中间,就要轻一些,所以笔迹要细,到了最后我们还要用力的顿一下,这事的笔迹又变粗了。所以大家看,一个简单的“一”,笔画的变化了“粗—细—粗”。其次,我们看到了这个字不是水平的,而是有些斜度,但是能不能太斜呢?(写一个非常斜的“横”)
  生:不能
  师:对了。斜度不能太大。怎么保证它不要太斜呢?刚才我们说了,每个字都有起笔和收笔,那么这个字当中,起笔是在横中线下方一点点,中间要穿过横中线与竖中线的交叉点,收笔要在横中线的上面一点点。这个字就完成了。也就是说,写好这个字,第一要注意顿笔,也就是粗细的变化,第二要注意倾斜度,也就是笔画的位置。下面我们来练习一下。(师生共同练习)
  这是我们开学之初,写第一个字之前我与学生的课堂交流。在这节课上,我向学生传递了一下几个思想:1、每个字都有顿笔,并且有粗细变化。2、汉字并不是横平竖直的艺术。它的倾斜度因字而异,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同样是一道横,在“二”中的斜度要小,而在“文”中的斜度要大。同样是横折钩,“口”“月”“刀”“也”四个字中的斜度完全不同。
  再比如,我在带领学生观察“人”这个字的时候,就强调了以下几种思想:
  1、“撇”要有尖,“捺”要有脚。(这一点特别重要)2、写字要伸展,像人一样四肢舒展了才舒服。
  以上两个字的观察过程,只是我们日常语文课中习字环节的一个缩影。可以说,我通过这些工作强化了一种思想那就是:观察。所有的发现都是从观察中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班的学生逐步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写字之前先观察。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小,完全让他们自主观察还不是太现实,所以每个字我们都会集体学习,不厌其烦地观察。在观察中,学生有几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1、每个笔画都要顿笔。2、撇有尖,捺有脚。3、字的位置要在中间。4、观察时,首先对比各个笔画的长短差别和位置的差别。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迅速观察出生字中的关键问题——这就是收获,习惯的收获!
  三、创设宽松的书写环境。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学生在练字时写得工整、入体,但是一到了作业中,尤其是家庭作业就会写得凌乱不堪。原因在哪,答案在于学生的任务太重。
  我们往往为了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生字的书写,总是让学生重复书写。过量的作业,让学生无心更无力写好汉字,更无从巩固已经养成的书写习惯和书写成绩。
  于是,我给自己定了几条规矩。
  1、开学之初的两周之内,不讲新课,只是练字和读书。
  2、每节语文课都是写字课。在这个练字时间内,我从不规定书写速度和字数,反而一再告诫学生一定要慢。
  3、“日克一字”。从最基本的笔画和简单的字开始,分析、临摹、仿写直至自主书写。一开始学生掌握稍有难度,但是基本的笔画和简单的汉字掌握之后,再写合体字就简单多了。
  四、创设书法氛围。
  2010年底,我们在于永正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徐州市民主路小学参观。在这里,全校每一个学生的字体都那么清秀入体。用一个词来表达我们的感受那就是:震撼。于是我把当地学生的书写作品拍成照片,张贴在我们班的教室里,让学生抬头就能看到。其次,我们定期更换我们班里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有成就感,以激发他们的斗志。再次,我们每天坚持评选小小书法家,将一块60厘米高的小小书法家勋章(下转第67页)(上接78页)发到学生手中,以此增加他们的自豪感。
  五、时常给学生露一手。
  于永正老师跟我们提起过,要想让学生喜欢你,要时不时地给学生露一手。我的字还算是拿得出手,于是我经常把我的书法作品当作奖品奖励给学生。在激励他们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很多同学拿到我的作品后,贴在语文课本的第一页,时时描摹。可见影响之大。
  正如前人所说,书法是无形之象,无声之音。只有写好了汉字,才能发现中国文化的美。我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以上手段,让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童子功。当他们离开这所学校,离开我的时候,能带着一手好字走向高一级的学校,到时候我能负责任地说:“我对得起你们了!”我送走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手好字,就是在社会上一张最好的名片,那时,我就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