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积累的策略研究
【作者】 谌 莉
【机构】 巴中市恩阳区第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积累”一节中,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可见,语言文字的积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要促使学生将课内外的佳句好词变成自己的语言,做到记忆在心、信手拈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务必要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达到融会贯通的运用效果。为此,本文结合自己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索,着力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积累的策略进行简单阐述。
一、引导学生博览群书,从书中积累语言
新课标规定:小学阶段的阅读量要达到不少于145万字。光靠语文教材的内容是远远达不到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让孩子们从课外书中获取更丰富的知识。
1.分年级指导,引导学生读好书。低段学生喜欢色彩亮丽、多图少?字的绘本,我就以绘本中的图画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中高段学生,我就提示书中内容或推荐书目,鼓励引导学生多读书。在读物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教师推荐、学生自选、生生交换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自己喜爱的读物。如高年级可阅读科普读物、民间故事、短篇小说、诗歌、名家名篇,等等。我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去完成说说讲讲、圈点勾画,将所读书中的好词、佳句、歇后语、精彩片段等记录下来,既积累语言,又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交给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积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课外阅读积累运用中需要老师教给他们积累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给学生在读书时学写读书笔记,如摘抄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美词佳句,或精彩的片段、好的开头、结尾等;把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写出来;改写文章,或对文章中某一部分进行扩写、续写文章的结局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做一个读书卡片,并在卡片上写清书名或文章题目、作者、出版社、书籍或文章主要内容、读书心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针对课外阅读进行独立的自读、自悟、自品、自赏、真真正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只要学生积累的方法得当,读的积累多了,学生不仅丰富了课外阅读,强化了课外积累,更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
二、突出教学主阵地,指导学生从课堂中积累语言
小学语文教材上所精算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词语优美、句段精彩的好文章。因此,我特别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词语、短句。
1.指导学生朗读,从朗读中学会积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我充分发挥读的潜能,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积累,引导学生将文本的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我常常结合具体的语境引导学生学习文章中的优美词句或名言警句,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一课时,我通过互动方式带领学生认识了黄山的各种奇石,从而领悟了黄山巨石的奇特、有趣的特点。我觉得课文内容很有文彩,适合让学生朗读积累。于是,我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朗读熟悉课文;接着,让学生看图片,根据提示语进行背诵,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朗读对理解文本内容、发展语言的作用。
2.注重学生书写,从书写中学会积累。文本中有许多好词佳句、特殊短语及名言警句等,可以变换形式,调动兴趣,让学生自主动笔积累语言。教学中,我将每课的听写词语检查变为“词语积累大比拼”,让学生自主写出从课文中学习、积累的词语短句;有时还组织学生进行生字扩词比赛,最后再以等级或打分的形式进行表扬鼓励。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积累的兴趣,还加强了书写训练。
三、带领走向生活,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语言
生活是语文的外延,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因此,教学实践中,我带领学生从生活的多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就日渐深切。
1.善于发现,乐于记录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电视电影、看报纸、阅读书刊、参观一些展览、以及与人交流时,随时随地都可遇到好的词句。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提醒学生要做个有心人,可用一个小本子专门摘录名言名句、优美的词语、巧妙的修辞方法等。积累常用的谚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
2.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生活体验。现在的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甚少,缺少生活的体验,更缺乏生活语言的积累。俗话说,生活处处皆学问。因此,我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地开展多样化的课余生活,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知识,学习语言。当然也包括充实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学生看得多,听得多,就会想得多,记得多。这样就会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材料。
四、注重实践运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言
1.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语言积累。生活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最佳场所。因此,在学校里可经常组织学生对话,例如:如何招待客人、怎样走亲访友、怎样处理同学、邻里关系等等。让学生在“对话”中练习说话得体,在“对话”中丰富自己的语言。另外,还可组织学生举行辩论会、智力竞赛、即兴故事会等活动,让学生在辩中学机智,赛中长知识,讲中练口才。在家庭生活中让学生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讲给父母听,内容不限,可以是学校、班级发生的,公交车上发生的,路上看到的、听到的,也可以是和同学、朋友之间发生的事,可以是趣事,可以是为某一事,俩人之间进行的争执、交流等。在生活中不知不觉的实践、运用语言,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在活动实践中学会语言积累。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是天马行空,还要定期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要经常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下转第46页)(上接89页)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更要在日常的相互交流中,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交流中实践语言,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学生在交流中不仅可以互相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在同学的赞赏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积累语言的乐趣。同时还要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竞赛活动,如好书推荐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现场口头作文等活动,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从课外读物中积累知识,实践中运用知识。
3.在说写实践中学会语言积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离开运用的积累终究是无水之鱼,无根之花。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读写结合、学用结合。每天的教学实践中,我都会抽出两分钟的时间,以轮流的方式,请两至三名学生上台,将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做简单的说话训练;或是规定内容演讲、讲故事、说成语、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道的话题,文本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运用积累的语言。写作是运用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可以安排学生续写,依据文本内容仿写句子,写读后感,鼓励学生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优化句段,充实内容。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教学中老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并将积累的语言在实践中熟练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引导学生博览群书,从书中积累语言
新课标规定:小学阶段的阅读量要达到不少于145万字。光靠语文教材的内容是远远达不到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让孩子们从课外书中获取更丰富的知识。
1.分年级指导,引导学生读好书。低段学生喜欢色彩亮丽、多图少?字的绘本,我就以绘本中的图画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中高段学生,我就提示书中内容或推荐书目,鼓励引导学生多读书。在读物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教师推荐、学生自选、生生交换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自己喜爱的读物。如高年级可阅读科普读物、民间故事、短篇小说、诗歌、名家名篇,等等。我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去完成说说讲讲、圈点勾画,将所读书中的好词、佳句、歇后语、精彩片段等记录下来,既积累语言,又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交给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积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课外阅读积累运用中需要老师教给他们积累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给学生在读书时学写读书笔记,如摘抄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美词佳句,或精彩的片段、好的开头、结尾等;把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写出来;改写文章,或对文章中某一部分进行扩写、续写文章的结局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做一个读书卡片,并在卡片上写清书名或文章题目、作者、出版社、书籍或文章主要内容、读书心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针对课外阅读进行独立的自读、自悟、自品、自赏、真真正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只要学生积累的方法得当,读的积累多了,学生不仅丰富了课外阅读,强化了课外积累,更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
二、突出教学主阵地,指导学生从课堂中积累语言
小学语文教材上所精算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词语优美、句段精彩的好文章。因此,我特别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词语、短句。
1.指导学生朗读,从朗读中学会积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我充分发挥读的潜能,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积累,引导学生将文本的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我常常结合具体的语境引导学生学习文章中的优美词句或名言警句,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一课时,我通过互动方式带领学生认识了黄山的各种奇石,从而领悟了黄山巨石的奇特、有趣的特点。我觉得课文内容很有文彩,适合让学生朗读积累。于是,我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朗读熟悉课文;接着,让学生看图片,根据提示语进行背诵,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朗读对理解文本内容、发展语言的作用。
2.注重学生书写,从书写中学会积累。文本中有许多好词佳句、特殊短语及名言警句等,可以变换形式,调动兴趣,让学生自主动笔积累语言。教学中,我将每课的听写词语检查变为“词语积累大比拼”,让学生自主写出从课文中学习、积累的词语短句;有时还组织学生进行生字扩词比赛,最后再以等级或打分的形式进行表扬鼓励。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积累的兴趣,还加强了书写训练。
三、带领走向生活,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语言
生活是语文的外延,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因此,教学实践中,我带领学生从生活的多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就日渐深切。
1.善于发现,乐于记录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电视电影、看报纸、阅读书刊、参观一些展览、以及与人交流时,随时随地都可遇到好的词句。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提醒学生要做个有心人,可用一个小本子专门摘录名言名句、优美的词语、巧妙的修辞方法等。积累常用的谚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
2.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生活体验。现在的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甚少,缺少生活的体验,更缺乏生活语言的积累。俗话说,生活处处皆学问。因此,我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地开展多样化的课余生活,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知识,学习语言。当然也包括充实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学生看得多,听得多,就会想得多,记得多。这样就会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材料。
四、注重实践运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言
1.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语言积累。生活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最佳场所。因此,在学校里可经常组织学生对话,例如:如何招待客人、怎样走亲访友、怎样处理同学、邻里关系等等。让学生在“对话”中练习说话得体,在“对话”中丰富自己的语言。另外,还可组织学生举行辩论会、智力竞赛、即兴故事会等活动,让学生在辩中学机智,赛中长知识,讲中练口才。在家庭生活中让学生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讲给父母听,内容不限,可以是学校、班级发生的,公交车上发生的,路上看到的、听到的,也可以是和同学、朋友之间发生的事,可以是趣事,可以是为某一事,俩人之间进行的争执、交流等。在生活中不知不觉的实践、运用语言,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在活动实践中学会语言积累。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是天马行空,还要定期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要经常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下转第46页)(上接89页)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更要在日常的相互交流中,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交流中实践语言,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学生在交流中不仅可以互相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在同学的赞赏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积累语言的乐趣。同时还要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竞赛活动,如好书推荐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现场口头作文等活动,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从课外读物中积累知识,实践中运用知识。
3.在说写实践中学会语言积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离开运用的积累终究是无水之鱼,无根之花。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读写结合、学用结合。每天的教学实践中,我都会抽出两分钟的时间,以轮流的方式,请两至三名学生上台,将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做简单的说话训练;或是规定内容演讲、讲故事、说成语、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道的话题,文本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运用积累的语言。写作是运用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可以安排学生续写,依据文本内容仿写句子,写读后感,鼓励学生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优化句段,充实内容。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教学中老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并将积累的语言在实践中熟练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