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校际联盟共护玉龙湖水资源的对策研究
【作者】 王剑雄
【机构】 苍南县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玉龙湖在苍南的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联校开展共护玉龙湖的对策研究,有效地拓展了学校教育活动的领域。根据当前开展以社区、家庭、学校的交互活动形式为载体,通过读——访——品——行为线索,以队员自主探索实践体验为特征的学校护水教育活动框架,全面开展护水活动,取得初步成效,构建了联校“护水教育”模式,并形成一个特征、两个基点、三个阶段、三个结合来概括。为新农村建设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对策 联校 水资源
苍南县桥墩镇境内有一个水库名叫玉龙湖,由原苍南籍建筑学家、画家华纫秋先生取名,因背靠玉苍山,水路如蜿蜒长龙而得名。玉龙湖是桥墩水库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也是苍南最大、浙南地区第二大的人工湖,在苍南的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苍南县实验三小作为玉龙湖下游横阳之江的一所大型学校,桥墩小学作为玉龙湖中下游的一所学校,两校的队员都有责任、有义务保护源头水资源,为苍南的发展尽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份微薄之力。但考虑到我学校教育人口多、距离玉龙湖有较长路程,桥墩小学距离玉龙湖十分近、学校队员相对较少,针对两学校实际,我们提出通过联校开展共护玉龙湖的对策研究,有效地拓展了学校教育活动的领域。
一、以社区、家庭、学校的交互活动形式为载体
“依托联校共护玉龙湖水资源”,其实质就是两校依托玉龙湖建设的历史背景,依据玉龙湖水资源现状,充分发挥两学校“五老”、离退休干部,甚至是在校学生的资源,通过自身实践,逐步提升五水共治意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我们认为,活动的开展必须依靠家庭、社会和校园的力量,在家庭、在社会和校园营造浓郁的护水氛围,才能取得扎实有效的成果。
(一)读——造护水教育之势
我们两校共同提出了“读在社区、读在家庭、读在校园、”的口号,充分组织社员交流整理已经收集到的护水素材。
1.读在社区
假如能让社区教育成为实施护水教育宣传的坚强后盾,这对于最终收获护水教育的硕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两学校结合自身所在社区情况,分别开展“和谐社区”、“美丽桥墩(灵溪)”、“谁(水)最美?”等创建活动,通过“护水知识漫画展”、“分发护水建议书”、“护水征文”、“护水文艺汇演”、“护水宣传单问答抽奖活动”等形式,组织学生们将自己收集的护水知识向社会展示交流,通过手机、电脑、书本获取更多的护水知识。
2.读在家庭
我们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在家庭里开展“护水知识”的交流活动,让学生把在社区里获得的护水知识讲给身边的人听,并让身边的人也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
(1)学习护水倡议书。通过学习倡议书,让家庭了解两学校的行动方向,以便于学生与家长之间更有默契地开展活动。
(2)共探护水小常识。如何护水,其实家庭中的许多场所、许多环节都需要学生去亲身实践、亲身查阅、选择总结、有效推广,如家庭治污水常识、家庭节水窍门等。
3.读在校园
充分利用“大手拉小手”的这一阵地,让小社员围绕“水,生命的源泉”主题,以小队活动的形式,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将这些知识以手抄报、宣传标语等形式呈现,而后以中队活动的形式组织竞赛活动。队员们通过亲自动手制作精美手抄报、绘本,五水共治征文评比、节水宣传海报、标语、演讲比赛等形式,参与活动,以了解护水知识。校辅导员对做得出色的队员及时给予鼓励,对表现出色的小队给予表扬,并给学校家长分发喜报。
(二)访——明护水教育之源
学生亲自去了解玉龙湖的昨天和今天(玉龙湖又是苍南的风景区),亲身去体验玉龙湖的现状和饮用水源状况,才能让他们在探访其中亲身领略“护水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才能自觉把护水意识转变为自身的实际行动。
1.访建库工人——了解玉龙湖的昨天和今天
玉龙湖首建于1958年,于1960年夏天连遭三次台风暴雨袭击导致垮坝,酿成桥墩镇有史以来最大的灾情。1969年12月复建工程上马,工程1973年基本完工;之后又经过多次的改建、扩建、加固等工程,形成现在的规模。目前水库淤积严重,造成污染物在底泥巾沉积,有些游泳爱好者偷偷入库游水,影响水库水质。
经过聆听讲座、与专家互动提问交流,队员们对“水污染”有了更广、更深层次的了解,知道了保持玉龙湖高标准水质需要高科技的支持。
2.访周边居民——了解玉龙湖的周边现状
随着近几年苍南生态县建设规划的实施,日前库区内80%以上的行政村已建设成生态村和风景区,生态村和风景区的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库区农村居住环境。
库区内基本已建成垃圾收集网络,实现了“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置模式。但部分行政村生活垃圾仍存在随意堆放的现象,每遇大雨.生活垃圾随洪水汇流人库。
3.访管理人员——了解饮用水源地管理情况
两学校联合组织相关家庭成员访问了玉龙湖管理工作人员,并参观了玉龙湖大坝水文站及大坝相关的配套设施。在玉龙湖管理领导的陪同介绍下,了解了玉龙水库在水源地的许多相关管理工作情况。
通过探访,学校家庭组亲自了解了玉龙湖的昨天和今天,亲身体验了玉龙湖的现状和饮用水源状况,让两学校家庭成员在探访中亲身领略了保护玉龙湖水资源工程的复杂性及“护水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为后阶段自觉把护水意识转变为自身的实际行动、自觉地去实践护水行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品——悟护水教育之本
1.讲座中品悟
我们请了苍南县水利局的有关专家为两校部分队员做了保护水资源的知识讲座。内容丰富的PPT,微电影、多媒体的形式,一幅幅真实感人的照片、一句句生动的语言,队员们聆听了一堂别具特色的《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讲座。
通过讲座,队员们了解到玉龙湖的水资源是我们苍南县的重要水源地,水质比较优越,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水以上标准,是比较理想的优质水源,但我们对水源的保护还要加强,尤其要制止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如果玉龙湖的水资源被破坏污染,那么整个苍南县尤其是县城所在地灵溪镇30多万人口将陷入缺水的危机中,不用说工农业生产,就是连平时的生活用水都将变得很困难。
这次讲座对参与听讲的两学校队员来说都受益匪浅,队员们懂得了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与每个人及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对环境都会产生影响。保护玉龙湖的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美好的生活,如果大家都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2.实验中品悟
水和空气一样,是人和一切生物所必需的。人离不开水,动植物也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但是水一旦被污染,就会直接影响到地球上生物的存亡。
那我们身边的水是否依然纯净,是否依然清澈?为了了解玉龙湖和苍南其他地区的水质情况,我们学校喜欢垂钓的队员进行了一次次的实验。例如,通过观察小鲫鱼在受污染的水中及自来水中的存活情况对比,对玉龙湖的水质和苍南其他地区的水质进行了简单的测试。
3.参观中品悟
一来到水库,展现在队员眼前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碧水。通过参观,两学校的队员明白了与玉龙湖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力发电、农田灌溉、城镇供水)三方面的现状,并品悟到要开发利用好水库水资源的关键所在。
(1)首先要加强水库水环境保护,尽快恢复、提高水库水质。水库水质不好就谈不上开发利用。如果水库水质问题严重,不仅不能用于城镇供水,即使用于发电,也会污染下游河道,影响县城灵溪镇水环境。
(2)尽快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增强水库调蓄能力,才能有条件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
(3)尽快实施我县城乡一体化集中供水规划,使水库开发出来的水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因为没有一个相应规模的供水市场,水库开发所蓄的水最终还是会通过泄洪弃水被白白浪费。
(四)行——成护水教育之效
1.行在社区
(1)组织两社区成员举行“身边的节水、大家齐参与”的社会呼吁,把“我爱我社区,节水齐参与”绘画张贴在社区的宣传窗内,以影响更多人参与。向玉龙湖上游每户人家发放倡议书(主要涉及不要往河中丢生活垃圾、排放污物等);向中下游地区路过行人发放倡议书(主要涉及不要在玉龙湖中游泳等);提议上游社区相关领导部门设立环保奖罚措施;编撰相关宣传小报等。
(2)两学校队员的节水意识大大加强了,节水的行动也自觉了,他们主动自发组织一些活动,在自己所在社区和玉龙湖周边社区介绍节水常识,队员们通过制作节约水资源宣传单及节约能源倡议等,号召全社会都来节约资源。
(3)在学校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把现有的老式水龙头换成使用寿命较长、节水性能较好的新式水龙头。
(4)举办一次“无水的日子,你试过么?”的活动,增添对失去水的恐惧感。这样,在无形中便增强了节水意识。
2.行在家庭
队员回到家,向自己的孩子或家长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把自己制作的节水小报向孩子或家长展示,教自己的孩子或家长使用节水小窍门,使联校护水活动从社员层面辐射到家庭层面。
(1)印发“家庭用水活动清单及用水量表”、“家庭每日用水观察日志”,和家人一起列出“家庭节水计划”。
(2)倡导重复利用水资源。社员们发现,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家中应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将洗衣等生活废水收集起来,用作冲厕、拖地等。
二、初步构建了联校“护水教育”模式
(一)一个特征
将当地积淀丰厚的玉龙湖水文化资源融人到联校护水教育中,赋护水以浓郁的地方色彩,将护水融入乡土文化发展之中,这是我们所构建的这个教育模式的一个鲜明特征。
苍南作为浙江最南端地区的“鱼米之乡”,护水文化积淀相当深厚,这是我们联校在实施护水教育中所具有的独特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这种优势资源,可以使我们的联社区护水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并富有成效。
(二)两个基点
联校护水教育的实施确定了“学校活动”和“区域互动”这两个支点,并以此为基点来搭建联校护水教育模式框架。
1.以学校活动为基点,扎实开展护水意识的培养和教育。这有利于帮助队员全面深刻理解护水教育的内涵,明确护水教育的意义,更新护水文化的观念,激发参与护水教育活动的热情,从而达到增强护水意识的目的。
2.以区域联动为基点,全面推进护水行为的训练与实践。相对学校来说,以家庭、社区为主干的区域性活动具有活动空间广、操作性实践性持久性强、辅导力量强等特点,更适宜于队员个性的发展,因此,以区域联动为支点实施联校护水教育,有利于社员在大量的行为实践过程中学会护水方式、养成护水习惯,从而将护水意识自觉内化为护水行为。
(三)三个阶段
我们将联校护水教育划分为知水、悟水、护水这样三个认知阶段来实施。
1.知水——获取直观感受。通过查询资料、采访调查、观察记录等手段,引导队员获取大量的生活素材,从中感受到“如果人类不从现在节约水源,保护环境,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爱惜生命之源,关注点点滴滴”。
2.悟水——启迪理性思维。我们在对具体事例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育,引导队员在对一个个具体事例分析评议中加深对“护水”内涵的理解,自觉产生“护水”心理需要。因此,把“悟水”确定为联校护水教育的第二个教育阶段。
3.护水——养成行为习惯。我们把“护水”确定为联校护水教育的第三个阶段,通过“社区护水小行动”、“家庭护水小行动”、“学校护水小行动”等一系列校内外活动的开展,将护水行为训练寓于日常生活之中,引导队员通过不断地实践,学会护水方式、养成护水习惯。
(四)三个结合
1.护水教育与社区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护水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让我们队员的每个生命个体学会护水,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比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为此,将联校护水教育作为学校的文化品牌来抓。将护水教育这一主题融入到校园环境布置、校本课程建设等学校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之中,以护水教育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建设来深化护水教育。
2.护水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任何一项教育活动的实施,必须以与之相适应的规范与制度来加以保障;而在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原有的规范制度得到补充修正,新的规范制度不断形成,使得学校的规范制度得以完善。
3.护水教育与相关节日相结合。充分利用与开发相关节日组织开展教育活动,这是我们学校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在联校护水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利用“世界水日”、“世界环境保护日”等相关节日积极组织队员开展各种护水实践活动,并在校园内创设了“护水日”活动,既丰富了节庆日活动的内容,又确保了我们的联校护水教育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强化了队员护水意识。
三、开发编制了联校《保护玉龙湖水资源绿皮书》
三年多来,依照玉龙湖水资源实际情况,组织了由十几位学校资深老师组成的编写小组,通过对队员在护水教育实践活动中获取积累的大量资料整理归类,几经修改,编制了一套以“历史篇”、“知识篇”、“护水篇”等板块为内容的《保护玉龙湖水资源绿皮书》。
四、社员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护水教育工作的实施,有效促进了队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多形式、多途径、多内容的联校护水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了队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新时代的和谐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林振法,陈锡平,郑克想等.苍南县水利志[J].北京:中华书局,1999.12
[2].左振素等.饮水决定健康[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高前兆.水资源危机(保护母亲河行动丛书)[J].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课题组成员
关键词:对策 联校 水资源
苍南县桥墩镇境内有一个水库名叫玉龙湖,由原苍南籍建筑学家、画家华纫秋先生取名,因背靠玉苍山,水路如蜿蜒长龙而得名。玉龙湖是桥墩水库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也是苍南最大、浙南地区第二大的人工湖,在苍南的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苍南县实验三小作为玉龙湖下游横阳之江的一所大型学校,桥墩小学作为玉龙湖中下游的一所学校,两校的队员都有责任、有义务保护源头水资源,为苍南的发展尽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份微薄之力。但考虑到我学校教育人口多、距离玉龙湖有较长路程,桥墩小学距离玉龙湖十分近、学校队员相对较少,针对两学校实际,我们提出通过联校开展共护玉龙湖的对策研究,有效地拓展了学校教育活动的领域。
一、以社区、家庭、学校的交互活动形式为载体
“依托联校共护玉龙湖水资源”,其实质就是两校依托玉龙湖建设的历史背景,依据玉龙湖水资源现状,充分发挥两学校“五老”、离退休干部,甚至是在校学生的资源,通过自身实践,逐步提升五水共治意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我们认为,活动的开展必须依靠家庭、社会和校园的力量,在家庭、在社会和校园营造浓郁的护水氛围,才能取得扎实有效的成果。
(一)读——造护水教育之势
我们两校共同提出了“读在社区、读在家庭、读在校园、”的口号,充分组织社员交流整理已经收集到的护水素材。
1.读在社区
假如能让社区教育成为实施护水教育宣传的坚强后盾,这对于最终收获护水教育的硕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两学校结合自身所在社区情况,分别开展“和谐社区”、“美丽桥墩(灵溪)”、“谁(水)最美?”等创建活动,通过“护水知识漫画展”、“分发护水建议书”、“护水征文”、“护水文艺汇演”、“护水宣传单问答抽奖活动”等形式,组织学生们将自己收集的护水知识向社会展示交流,通过手机、电脑、书本获取更多的护水知识。
2.读在家庭
我们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在家庭里开展“护水知识”的交流活动,让学生把在社区里获得的护水知识讲给身边的人听,并让身边的人也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
(1)学习护水倡议书。通过学习倡议书,让家庭了解两学校的行动方向,以便于学生与家长之间更有默契地开展活动。
(2)共探护水小常识。如何护水,其实家庭中的许多场所、许多环节都需要学生去亲身实践、亲身查阅、选择总结、有效推广,如家庭治污水常识、家庭节水窍门等。
3.读在校园
充分利用“大手拉小手”的这一阵地,让小社员围绕“水,生命的源泉”主题,以小队活动的形式,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将这些知识以手抄报、宣传标语等形式呈现,而后以中队活动的形式组织竞赛活动。队员们通过亲自动手制作精美手抄报、绘本,五水共治征文评比、节水宣传海报、标语、演讲比赛等形式,参与活动,以了解护水知识。校辅导员对做得出色的队员及时给予鼓励,对表现出色的小队给予表扬,并给学校家长分发喜报。
(二)访——明护水教育之源
学生亲自去了解玉龙湖的昨天和今天(玉龙湖又是苍南的风景区),亲身去体验玉龙湖的现状和饮用水源状况,才能让他们在探访其中亲身领略“护水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才能自觉把护水意识转变为自身的实际行动。
1.访建库工人——了解玉龙湖的昨天和今天
玉龙湖首建于1958年,于1960年夏天连遭三次台风暴雨袭击导致垮坝,酿成桥墩镇有史以来最大的灾情。1969年12月复建工程上马,工程1973年基本完工;之后又经过多次的改建、扩建、加固等工程,形成现在的规模。目前水库淤积严重,造成污染物在底泥巾沉积,有些游泳爱好者偷偷入库游水,影响水库水质。
经过聆听讲座、与专家互动提问交流,队员们对“水污染”有了更广、更深层次的了解,知道了保持玉龙湖高标准水质需要高科技的支持。
2.访周边居民——了解玉龙湖的周边现状
随着近几年苍南生态县建设规划的实施,日前库区内80%以上的行政村已建设成生态村和风景区,生态村和风景区的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库区农村居住环境。
库区内基本已建成垃圾收集网络,实现了“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置模式。但部分行政村生活垃圾仍存在随意堆放的现象,每遇大雨.生活垃圾随洪水汇流人库。
3.访管理人员——了解饮用水源地管理情况
两学校联合组织相关家庭成员访问了玉龙湖管理工作人员,并参观了玉龙湖大坝水文站及大坝相关的配套设施。在玉龙湖管理领导的陪同介绍下,了解了玉龙水库在水源地的许多相关管理工作情况。
通过探访,学校家庭组亲自了解了玉龙湖的昨天和今天,亲身体验了玉龙湖的现状和饮用水源状况,让两学校家庭成员在探访中亲身领略了保护玉龙湖水资源工程的复杂性及“护水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为后阶段自觉把护水意识转变为自身的实际行动、自觉地去实践护水行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品——悟护水教育之本
1.讲座中品悟
我们请了苍南县水利局的有关专家为两校部分队员做了保护水资源的知识讲座。内容丰富的PPT,微电影、多媒体的形式,一幅幅真实感人的照片、一句句生动的语言,队员们聆听了一堂别具特色的《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讲座。
通过讲座,队员们了解到玉龙湖的水资源是我们苍南县的重要水源地,水质比较优越,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水以上标准,是比较理想的优质水源,但我们对水源的保护还要加强,尤其要制止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如果玉龙湖的水资源被破坏污染,那么整个苍南县尤其是县城所在地灵溪镇30多万人口将陷入缺水的危机中,不用说工农业生产,就是连平时的生活用水都将变得很困难。
这次讲座对参与听讲的两学校队员来说都受益匪浅,队员们懂得了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与每个人及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对环境都会产生影响。保护玉龙湖的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美好的生活,如果大家都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2.实验中品悟
水和空气一样,是人和一切生物所必需的。人离不开水,动植物也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但是水一旦被污染,就会直接影响到地球上生物的存亡。
那我们身边的水是否依然纯净,是否依然清澈?为了了解玉龙湖和苍南其他地区的水质情况,我们学校喜欢垂钓的队员进行了一次次的实验。例如,通过观察小鲫鱼在受污染的水中及自来水中的存活情况对比,对玉龙湖的水质和苍南其他地区的水质进行了简单的测试。
3.参观中品悟
一来到水库,展现在队员眼前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碧水。通过参观,两学校的队员明白了与玉龙湖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力发电、农田灌溉、城镇供水)三方面的现状,并品悟到要开发利用好水库水资源的关键所在。
(1)首先要加强水库水环境保护,尽快恢复、提高水库水质。水库水质不好就谈不上开发利用。如果水库水质问题严重,不仅不能用于城镇供水,即使用于发电,也会污染下游河道,影响县城灵溪镇水环境。
(2)尽快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增强水库调蓄能力,才能有条件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
(3)尽快实施我县城乡一体化集中供水规划,使水库开发出来的水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因为没有一个相应规模的供水市场,水库开发所蓄的水最终还是会通过泄洪弃水被白白浪费。
(四)行——成护水教育之效
1.行在社区
(1)组织两社区成员举行“身边的节水、大家齐参与”的社会呼吁,把“我爱我社区,节水齐参与”绘画张贴在社区的宣传窗内,以影响更多人参与。向玉龙湖上游每户人家发放倡议书(主要涉及不要往河中丢生活垃圾、排放污物等);向中下游地区路过行人发放倡议书(主要涉及不要在玉龙湖中游泳等);提议上游社区相关领导部门设立环保奖罚措施;编撰相关宣传小报等。
(2)两学校队员的节水意识大大加强了,节水的行动也自觉了,他们主动自发组织一些活动,在自己所在社区和玉龙湖周边社区介绍节水常识,队员们通过制作节约水资源宣传单及节约能源倡议等,号召全社会都来节约资源。
(3)在学校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把现有的老式水龙头换成使用寿命较长、节水性能较好的新式水龙头。
(4)举办一次“无水的日子,你试过么?”的活动,增添对失去水的恐惧感。这样,在无形中便增强了节水意识。
2.行在家庭
队员回到家,向自己的孩子或家长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把自己制作的节水小报向孩子或家长展示,教自己的孩子或家长使用节水小窍门,使联校护水活动从社员层面辐射到家庭层面。
(1)印发“家庭用水活动清单及用水量表”、“家庭每日用水观察日志”,和家人一起列出“家庭节水计划”。
(2)倡导重复利用水资源。社员们发现,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家中应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将洗衣等生活废水收集起来,用作冲厕、拖地等。
二、初步构建了联校“护水教育”模式
(一)一个特征
将当地积淀丰厚的玉龙湖水文化资源融人到联校护水教育中,赋护水以浓郁的地方色彩,将护水融入乡土文化发展之中,这是我们所构建的这个教育模式的一个鲜明特征。
苍南作为浙江最南端地区的“鱼米之乡”,护水文化积淀相当深厚,这是我们联校在实施护水教育中所具有的独特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这种优势资源,可以使我们的联社区护水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并富有成效。
(二)两个基点
联校护水教育的实施确定了“学校活动”和“区域互动”这两个支点,并以此为基点来搭建联校护水教育模式框架。
1.以学校活动为基点,扎实开展护水意识的培养和教育。这有利于帮助队员全面深刻理解护水教育的内涵,明确护水教育的意义,更新护水文化的观念,激发参与护水教育活动的热情,从而达到增强护水意识的目的。
2.以区域联动为基点,全面推进护水行为的训练与实践。相对学校来说,以家庭、社区为主干的区域性活动具有活动空间广、操作性实践性持久性强、辅导力量强等特点,更适宜于队员个性的发展,因此,以区域联动为支点实施联校护水教育,有利于社员在大量的行为实践过程中学会护水方式、养成护水习惯,从而将护水意识自觉内化为护水行为。
(三)三个阶段
我们将联校护水教育划分为知水、悟水、护水这样三个认知阶段来实施。
1.知水——获取直观感受。通过查询资料、采访调查、观察记录等手段,引导队员获取大量的生活素材,从中感受到“如果人类不从现在节约水源,保护环境,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爱惜生命之源,关注点点滴滴”。
2.悟水——启迪理性思维。我们在对具体事例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育,引导队员在对一个个具体事例分析评议中加深对“护水”内涵的理解,自觉产生“护水”心理需要。因此,把“悟水”确定为联校护水教育的第二个教育阶段。
3.护水——养成行为习惯。我们把“护水”确定为联校护水教育的第三个阶段,通过“社区护水小行动”、“家庭护水小行动”、“学校护水小行动”等一系列校内外活动的开展,将护水行为训练寓于日常生活之中,引导队员通过不断地实践,学会护水方式、养成护水习惯。
(四)三个结合
1.护水教育与社区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护水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让我们队员的每个生命个体学会护水,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比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为此,将联校护水教育作为学校的文化品牌来抓。将护水教育这一主题融入到校园环境布置、校本课程建设等学校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之中,以护水教育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建设来深化护水教育。
2.护水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任何一项教育活动的实施,必须以与之相适应的规范与制度来加以保障;而在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原有的规范制度得到补充修正,新的规范制度不断形成,使得学校的规范制度得以完善。
3.护水教育与相关节日相结合。充分利用与开发相关节日组织开展教育活动,这是我们学校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在联校护水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利用“世界水日”、“世界环境保护日”等相关节日积极组织队员开展各种护水实践活动,并在校园内创设了“护水日”活动,既丰富了节庆日活动的内容,又确保了我们的联校护水教育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强化了队员护水意识。
三、开发编制了联校《保护玉龙湖水资源绿皮书》
三年多来,依照玉龙湖水资源实际情况,组织了由十几位学校资深老师组成的编写小组,通过对队员在护水教育实践活动中获取积累的大量资料整理归类,几经修改,编制了一套以“历史篇”、“知识篇”、“护水篇”等板块为内容的《保护玉龙湖水资源绿皮书》。
四、社员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护水教育工作的实施,有效促进了队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多形式、多途径、多内容的联校护水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了队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新时代的和谐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林振法,陈锡平,郑克想等.苍南县水利志[J].北京:中华书局,1999.12
[2].左振素等.饮水决定健康[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高前兆.水资源危机(保护母亲河行动丛书)[J].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