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

【作者】 马雍智

【机构】 山东省潍坊市育英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回首这些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有苦更有甜,仅就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要做到因材施教,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
  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小,经历短,知识经验贫乏,个性尚未定型、自我意识开始初步发展,他们存在的任性、懒惰、自私、嫉妒、抑郁等不良的心理行为表现,儿童往往是意识不到的,分不清楚的。分不清好与坏,对与错,意识不到形成的原因,发展的结果。这就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通过仔细观察、调查和分析,帮助和疏导,从而使儿童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试,自我改正。小学生情绪变化更加剧烈,情绪状态极不稳定,大喊大叫,大哭大闹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们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很差。情绪变化往往对学习活动和生活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对此,多数家长缺少正确的认识,或不懂调整的方法。作为班主任要及时地洞察,并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整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完整稳定的个性尚未形成,但是作为具有人类特征的个性倾向和特点已经全面的发展起来。其中很多个性倾向和特点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有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如:自信、自尊、热情、认真、自觉等;也有很多个性倾向和特点则是消极不良的,有害的阻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如:自卑、自弃、暴躁、退缩等。
  二、要坚持正面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做好思想工作,坚持正面教育,形成良好观念,要多以先进、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去教育、感化、影响学生,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为创建优秀的班级体打好基础,形成良好的班级。
  首先利用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情操的熏陶,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从而积极主动地多做有益的事,减少不该发生的事。其次结合实际,适时教育,如:“安全教育”,“爱国主义的系列教育”,“我为社会主义增光彩”的活动等。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再次树立典型,言传身教。要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要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崇拜着。
  三、积极开展集体活动,建设好的班集体。
  集体活动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班集体只有在学生开展各种集体活动中才能得以巩固和发展,如果没有活动,学生就感受不到集体的存在,也就不会关心班集体,就不会为班集体的利益而努力奋斗。这可见班集体活动的开展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才能开展好一次班集体活动呢?首先,活动的开展之前,班主任必须根据这次活动的目的、意义、特点,做好周密的计划,合理的安排活动的内容和先后顺序,向学生讲解本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和特点,让学生比较系统的理解。其次,在开展活动之中,要让每一个学生会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让他们担作一定的角色,表现出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再次,在实际的操作阶段,要反复的向学生讲解和练习,让每一个学生会都知道自己在活动中应该做什么,理解在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体会到一个集体的力量,最终达到活动的高潮。最后,在本次活动结束后,班主任要对本次活动进行全面的总结,找出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下次活动中好做参考。如果可能的说,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加深他们的认识,以利于形成良好的风气和坚强的集体。
  四、发挥纽带作用,力求全方位的支持。
  学生的成长要受到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多种教育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能协调好各种教育力量,统一对学生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每个人都做学生会的思想工作,学生的成长将更加顺利。
  1、协调好学校内部的工作。学校的协调工作主要包括:领导、教师、活动组的工作。首先要争取校领导的支持和关心。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将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其次协调好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形成高效的教学群体。
  班主任要主动向各科任教师介绍学生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认真听取他们对学生的看法和意见,相互沟通情况,统一认识,统一教育要求;要教育学生尊敬各科任教师,班级重要活动要请各科任教师参加指导;同时,还应加强自己与和科任教师之间的团结、师生之间的团结。再次与活动组指导教师配合。如: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尽可能地使班级学生都能参加活动,多参加几项活动,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力,有助于整体素质的提高。
  2、重视社会教育,班主任要鼓励同学多参加社会实践。如:参加维持交通、文明城市的建设,文明家庭的建设,以及社会上组织的竞赛活动等。使学生在社会中学习,在社会中锻炼,得到社会的承认。
  3、深化家庭教育,首先全面了解家长的情况家庭教育的主导作用是家长,因此,对家长要较全面的了解。如:知识层次、生活习惯、教育方式;对待孩子学习和前途的认识等。其次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主要途径是:一方面通过家长会;另一方面是家访。目的是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求得较好的配合。目前有些家长只管吃穿,不问孩子在校的情况;有的家长只要求孩子学习好,不求其他方面的发展。这些态度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的成长,因此,要提高家长的认识,耐心地做家长的工作,引导家长多关心孩子,多鼓励孩子,较全面的要求孩子,以便孩子健康地成长,适应社会的需要。
  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班主任工作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起来。协调家长的关系。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对所有家长都要有礼有节。家长不管职务高低,不管工人农民,不管子女学习成绩好坏、表现优劣,都要以礼相待,充分尊重家长。
  班主任要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如家访、电话访问向,建立起学生的家庭档案,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和学习条件和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向,向家长通报其学生的表现情况。班主任还要特别注意家长会,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们介绍近期班上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介绍学校和班级的基本情况,宣传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同时请优秀家长介绍其优秀的教育经验,以便其他的家长借鉴;听取家长里短对学校和班级的意见;共同研究教育的措施和方法。协调好与任课教师的关系,取得任课教师的支持,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班主任要赢得任课教师的支持,自己先要支持任课教师的工作。要尊重任课教师,积极协助任课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就班级学生的日常情况,经常主动沟通,既可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又可取得共识,统一对学生的要求,形成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的教师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