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多媒体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探究
【作者】 杨 强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方坪乡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摘 要: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功能,教学中,我们可将其与历史事件的相关因素融合,使其更有效地为历史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 多媒体技术 整合
利用多媒体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及二者的互动变革,对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提升品质、连接世界实现开放式教学,都有积极的重要意义。当今,多媒体教学已被广泛应用于历史教学中,这是历史的进步,这是有益的探索,这对学历史教育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把教材中所描绘的客观事物或历史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必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感受。下面,我就具体谈沐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的。
一、激发兴趣。好奇是人类的共同特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这就味着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接受教学,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双方乐于参与的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尤其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探索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愿望,探索问题的激情。如引导学习中国古代史中的《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时,由学生先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再设问:曹操是那一时期人物,与三国究竟是什么关系?激发学生兴趣,由此导入新课,新颖趣浓。
二、创设情境。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历史教学中,采用各种手段,运用各种历史资料复现情境,或者创设情境,将学生置于某种特定的历史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教学效果。在这方面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势,多媒体功能齐全强大,采用某种多媒体能把历史图片、照片、地图、文物、电影和录像等制成历史教学课件,复现或再现历史情境。如在讲中国现代史《民族区域自治》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通过图、文、声并茂及演示动画的功能,制作了一个动态画面,首先学生一边欣赏《天路》歌曲,一边观看青藏铁路线上火车开进西藏的场面,接着提问西藏为什么会有如此成就?再由小到大出现三维动画字:民族区域自治。这样,上课伊始就把学生置于西藏发展的历史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情趣。在教学中,特别是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融入历史情境之中,使学生由感觉深入到思维和情感领域,引起认知和情意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升华。
三、直观形象。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历史知识的特点是一度性的,即一去不复返。借助多媒体直观教学,努力再现过去历史的生动情景,为学生直接观察和认识过去塑造了有价值的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历史知识。直观形象的教学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的作用,因而使得人的认识活动变得较为容易和充实。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通过教师用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动作,或者是借助于实物、各种图片、图片、模型、幻灯等把历史画卷展现出来。这些教学手段只能描绘静态的历史画面,与多媒体技术,相比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多媒体不但能够展示静态的历史画面,而且它能够演示动态画面,比如:演示动态的路线图,自己制作的历史动画,播放视频录像、电影等形式的历史动态画面,可见,多媒体技术所表现出的艺术性更高,动态性更强,形象更具体,给予学生的印象也更深刻。多媒体的直观性,在历史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如在讲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中赤壁之战时,我用PPT软件制作了一条动态三军路线,在赤壁之战示意图上,我按照行军路线,用软件中的擦除功能设计了一条动态的三军路线,在讲到曹操军队和孙、刘军队在赤壁交战时,通过操作鼠标红色线型箭头,便逐渐向中收拢指向赤壁,接着代表赤壁的圆点在不停地闪动,讲到曹操兵败逃走时,箭头又可以指向华容小道……。这样,用多媒体通过多种形式把赤壁之战的经过,通过动画形式直观的展现出来,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四、设计板书。设计多媒体板书时,应首先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媒体,充分发挥文字、图形、图像等各自独特的优势,以达到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最优化。多媒体擅长构建二维画面,编辑、操作又非常灵活和准确,教师可以用它设计出美观而又富有逻辑性、直观性的板书,特别是用它来设计结构板书,优点更明显;在教学过程中,省去了书写板书的时间,提高了时间的使用效率,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网络知识结构,使学生从宏观把握教材,弄清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驾驭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所有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不及的。例如,我在制作《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课件时,设计了这样两个板书:
板书一: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板书 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这二个板书简洁明了,又富有逻辑性。它突出本节教材中重难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揭示了这两个重难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
以上是我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一点探索,不足之处多指正。总之,教师如果能够在历史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定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完成三维目标教学。我们坚信,只要在多媒体的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大的灵活性,那么,不光是历史学科,任何学科都将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获得益处。
参考文献:
[1]张俊厚,浅议历史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探索[J].魅力中国,2009年。
[2]明莉,历史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探究[J].教育科学,2016年。
[3]孙若雪,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多媒体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为例[J].读写算,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