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运用信息化资源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 王 梅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嘉陵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信息化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两种资源,这两资源都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资源。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化资源  课堂教学 优化
  信息化资源以音、光、形、色、动画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时至近日,信息化资源包括两种,一种是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以计算机为主,一种是教学资源,即软件(多媒体课件),可以说,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已成为我们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在教学中都发挥重要作用。运用信息化资源整合于语文课堂,有如语文课堂引进了一溪活水,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学得轻松,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信息化资源使语文课堂焕发出了无限的生机。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信息技术手段及其通过它调用信息化资源的实践与思考。
  一、运用信息化资源,调动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使学生成为“乐之者”,已成为教师教学的一大课题。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变色龙》这一课时,由于学生经验有限,对“变色龙”缺乏感性的认识,在传统背景下,肯定会让他颇为烦恼。但在今天,运用信息化资源,则就可为他解燃眉之急,因为多媒体课件中不仅有关于变色龙的介绍,还有一组变色龙变色的片段。片段中将变色龙在树叶上、土壤上、树干上变色的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过程,其学习自然兴趣盎然。再如,教学《雾凇》时,上课开始,我们就可运用信息化资源,播放大量雾凇的图片,学生就会被雾凇的美景深深地吸引。教师适时提问“你们想知道这美丽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学生们顿时饶有兴致的读起了课文。
  二、运用信息化资源,解决重点难点
  将课文的难点突破、重点突出,这是每一位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问题,总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进行着实践。但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一些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现实的这类课文,要想让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一些文字本身以外的东西,却十分困难。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如果就直接让学生理解“飞”和“夺”的含义,还是凭嘴讲解,想要让学生完全理解是很困难的。但如果运用信息化资源上的媒体展示,通过有关的视频和解说,再结合课文,组织同学们认真观看。那种在黑夜里行军,与敌人抢时间,争分夺秒,只能过“飞”;狡猾的敌人抽掉了桥上的木板,只剩下十三根铁索,还要顶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这就可谓“夺”。同学们看后,十分激动,场面之惊险,让人难以忘怀,对英雄的崇敬和对敌人的愤恨之情油然而生。让同学们交流体会也都能“入木三分”了,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同学们就能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相关的语文素养就得到了发展提高。这样就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得以真正优化,效率得以提高。
  三、运用信息化资源,使教法灵活多样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教学,可以提供虚拟的教学环境,具备丰富的信息资源,具有便捷的讨论空间,所以,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整合多媒体手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其方法更灵活而多样。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发现法、研讨法、创造法、演练法、表演法、论辩法、智力竞赛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个:别观摩法等教学方法外,多媒体条件下还可使用虚拟课堂讲授:法、虚拟实验操练法、远程视听——问答法、课后浏览法、网络演:示法、课堂网络集中讲授法等新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个性特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这种单对单的师生对话,更能有效实施分层教学,为教师辅助差生提供便利。
  四、运用信息化资源,内容化难为易
  利用信息化资源,我们可以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这篇科学小品文时,由于学生对蝙蝠和雷达的知识都了解甚少,无法理解其二者之间有何关系,更不知道雷达的原理。在这种每件下,我们就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我采用“切入重点,辐射两头”的方法,边讲解课文边利用动画演示蝙蝠是怎样利用用超声波探路的,形象地向学生演示蝙蝠是如何用嘴和耳朵的配合来探路飞行的,即雷达的工作原理。并要求学生口述这个过程。这样,通过观、听、说、读的训练,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激发了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培养了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而且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使学生受到了科学的教育,起到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语文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主体性,还能应用信息化手段,调动信息化资源来辅助语文教学,这不仅为我们教师提供直观、形象、效率更高的教学手段,而且给学生展现生动活泼的画面,给学生创设愉悦有趣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让学生在语文课堂里轻松地、自由地、快乐地学习,从而可以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让我们更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化资源,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来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提高奠定基础吧。
  参考文献:
  [1]杨东军,有效应用信息化教育资源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吉林教育,2015年。
  [2]王志秀,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资源运用策略谈[J].读写算,2015年。
  [3]张旭羊,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考试与评价,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