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盲校语文课外阅读及实践探究
【作者】 王龙英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20世纪末以来,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社会,人80%的知识是通过阅读获得的。我们的语文课不仅要立足课本,更要放眼在课外阅读上,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生命的节律。《盲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要求:喜欢阅读,尝试多种途径的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虽然现在盲校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教学越来越重视,但受传统教学理念和现实阅读环境的制约,视障学生阅读状况并不理想。
一、盲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反思
(一)老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认知的偏差
《盲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很多语文老师阅读教学理念十分落后,并没有真正领悟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涵。90%视障家长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和家长对视障孩子期望值较低。他们认为学生课堂知识都掌握不好,阅读课外书会占用学生很多精力和时间,只要把课堂知识掌握好就行了。老师和家长认知的偏差很遗憾地导致学生没有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二)学生对课外阅读价值认识不足以及个体阅读理解能力差异性一定程度制约了课外阅读的实施。
我曾就课外阅读价值做过调查:二年级视障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很有价值为5%;认为课外阅读价值不大75%;认为课外阅读毫无价值20%。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大部分视障学生对课外阅读不重视,缺乏主动性和兴趣。每个班级的孩子理解水平差异性很大,如果家长和老师没有为视障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相应理解能力的课外书,就会导致他们“读不懂,听不懂”,这直接影响视障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
(三)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制约视障学生的课外阅读
即使很多教师、家长知道了阅读重要性,但并没有实实在在为视障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1、大部分家庭营造的阅读环境强差人意。绝大部分家长缺乏对视障学生在幼年和童年课外阅读引导。上学后,视障学生家长没有为孩子购买盲文书的意识。2、学校对课外阅读重视不够。《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图书配备,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培养残疾儿童良好阅读习惯。但有的盲校没有阅读课,或图书馆不对学生开放,或不允许学生去阅览室看书,图书馆很多时候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让视障学生受益。
二、盲校课外阅读的实践探索
(一)阅读教学是盲校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盲校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基础,在盲校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①《盲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听读”的指导,发挥学生听觉优势。要充分利用电子书、有声读物等媒介,有效补充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读习惯。
(二)以山东滨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二年级为例的实践探索:
1、建立班级读书角:在班级建立一个书架,精心打造“班级读书角”。我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盲文读物和大字课外读物。我把家里的优秀课外书拿到学校里,让学生“感动”了一把,刺激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2、重视“听读”,发挥学生听觉优势:以二年级为例,因为班里四个学生都是全盲生,教室有电脑,我在二年级教室电脑按上盲人读屏软件。教班里年龄最大的孩子操作盲人读屏,但由于二年级的学生计算机学习刚刚起步,他们操作盲人读屏不熟练,在实际的使用中,经常找不到我保存的故事。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家长买故事机,班里一个住校学生的家长买了“米兔智能故事机”,二个走读学生,晚上回家后用他妈妈手机听故事。我负责下载故事,晚自习的时候学生听。“听读”有效补充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读习惯。
3、保障阅读时间和推荐优秀读物:每天晚上布置四十分钟听故事的作业,保障学生阅读的时间。每个月推荐一个系列的优秀读物,如推荐学生“听读”喜马拉雅听书网的“钱爸”系列、《米小圈上学记》、《窗边的小豆豆》、《格列佛游记》、杨红樱系列、郑渊洁系列、汤素兰系列、任溶溶系列、罗尔德 达尔系列,还有获得过“安徒生文学奖”和“纽伯瑞奖”的书籍。这些书籍幽默、有趣、富有想象力,有比较温情的。孩子们的鉴赏能力和阅读品味在慢慢的提高。
4、有效的阅读引导:教师引导的好,阅读效果就好,每次向学生推荐一本书,就像给这本书做广告一样,怎么说才能让孩子们有阅读的欲望呢?例如:介绍作者的趣事和写作背景;截取书中特别精彩的片段读给学生听;概况前面的情节,读到悬念出,戛然而止;介绍这本书的受欢迎程度或这本书的文学地位,通过这些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的欲望。
以法布尔《昆虫记》为例:
同学们,我们人会有喜怒哀乐和生老病死,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蜘蛛、蜜蜂、蚊子、蚂蚁这些昆虫的喜怒哀乐和生老病死呢?我给同学们推荐一本非常好的书《昆虫记》。这本书作者是法国人,他从小就对昆虫感兴趣,家里很穷,但他学习非常刻苦,十四岁他出去打工,在铁路上做苦工,做过小贩,经常在露天过夜。吃了很多苦。但他在十九岁时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后来当了教师。这时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更为浓厚,他经常带领、指导学生观察与研究昆虫。他数十年如一日,头顶烈日,冒着寒风,起早熬夜,放大镜和笔记本不离手,观察、研究昆虫。
5、举行故事比赛或读书谈论会:每二个星期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或读书讨论会,视障学生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老师给讲故事或发言的孩子们发一些小零食作为鼓励。这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和乐趣性。
6、仿写练习:每二个星期布置一篇仿写练习。写作风格的形成来自阅读。读完某个作家的书,学生写的文字也有点像这个作家的写作风格了。如:在学生们听完《米小圈上学记》后,我发现孩子们写的日记也越来越像《米小圈上学记》一样风趣幽默了。
7、家校携手:建立班级语文微信群,将学生的故事比赛视频和推荐故事和优秀读物发到群里。建立阅读银行存折,将学生听过的故事和书籍名称,每天阅读多长时间,记录在案。家校携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高尔基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会变得更加光明和有意义。”课外阅读拓展了视障学生的视野,增强视障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老师重点引导视障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探索,热爱生活,为他们将来能自力更生,过上幸福的生活提供精神力量。
一、盲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反思
(一)老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认知的偏差
《盲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很多语文老师阅读教学理念十分落后,并没有真正领悟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涵。90%视障家长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和家长对视障孩子期望值较低。他们认为学生课堂知识都掌握不好,阅读课外书会占用学生很多精力和时间,只要把课堂知识掌握好就行了。老师和家长认知的偏差很遗憾地导致学生没有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二)学生对课外阅读价值认识不足以及个体阅读理解能力差异性一定程度制约了课外阅读的实施。
我曾就课外阅读价值做过调查:二年级视障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很有价值为5%;认为课外阅读价值不大75%;认为课外阅读毫无价值20%。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大部分视障学生对课外阅读不重视,缺乏主动性和兴趣。每个班级的孩子理解水平差异性很大,如果家长和老师没有为视障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相应理解能力的课外书,就会导致他们“读不懂,听不懂”,这直接影响视障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
(三)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制约视障学生的课外阅读
即使很多教师、家长知道了阅读重要性,但并没有实实在在为视障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1、大部分家庭营造的阅读环境强差人意。绝大部分家长缺乏对视障学生在幼年和童年课外阅读引导。上学后,视障学生家长没有为孩子购买盲文书的意识。2、学校对课外阅读重视不够。《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图书配备,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培养残疾儿童良好阅读习惯。但有的盲校没有阅读课,或图书馆不对学生开放,或不允许学生去阅览室看书,图书馆很多时候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让视障学生受益。
二、盲校课外阅读的实践探索
(一)阅读教学是盲校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盲校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基础,在盲校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①《盲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听读”的指导,发挥学生听觉优势。要充分利用电子书、有声读物等媒介,有效补充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读习惯。
(二)以山东滨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二年级为例的实践探索:
1、建立班级读书角:在班级建立一个书架,精心打造“班级读书角”。我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盲文读物和大字课外读物。我把家里的优秀课外书拿到学校里,让学生“感动”了一把,刺激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2、重视“听读”,发挥学生听觉优势:以二年级为例,因为班里四个学生都是全盲生,教室有电脑,我在二年级教室电脑按上盲人读屏软件。教班里年龄最大的孩子操作盲人读屏,但由于二年级的学生计算机学习刚刚起步,他们操作盲人读屏不熟练,在实际的使用中,经常找不到我保存的故事。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家长买故事机,班里一个住校学生的家长买了“米兔智能故事机”,二个走读学生,晚上回家后用他妈妈手机听故事。我负责下载故事,晚自习的时候学生听。“听读”有效补充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读习惯。
3、保障阅读时间和推荐优秀读物:每天晚上布置四十分钟听故事的作业,保障学生阅读的时间。每个月推荐一个系列的优秀读物,如推荐学生“听读”喜马拉雅听书网的“钱爸”系列、《米小圈上学记》、《窗边的小豆豆》、《格列佛游记》、杨红樱系列、郑渊洁系列、汤素兰系列、任溶溶系列、罗尔德 达尔系列,还有获得过“安徒生文学奖”和“纽伯瑞奖”的书籍。这些书籍幽默、有趣、富有想象力,有比较温情的。孩子们的鉴赏能力和阅读品味在慢慢的提高。
4、有效的阅读引导:教师引导的好,阅读效果就好,每次向学生推荐一本书,就像给这本书做广告一样,怎么说才能让孩子们有阅读的欲望呢?例如:介绍作者的趣事和写作背景;截取书中特别精彩的片段读给学生听;概况前面的情节,读到悬念出,戛然而止;介绍这本书的受欢迎程度或这本书的文学地位,通过这些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的欲望。
以法布尔《昆虫记》为例:
同学们,我们人会有喜怒哀乐和生老病死,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蜘蛛、蜜蜂、蚊子、蚂蚁这些昆虫的喜怒哀乐和生老病死呢?我给同学们推荐一本非常好的书《昆虫记》。这本书作者是法国人,他从小就对昆虫感兴趣,家里很穷,但他学习非常刻苦,十四岁他出去打工,在铁路上做苦工,做过小贩,经常在露天过夜。吃了很多苦。但他在十九岁时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后来当了教师。这时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更为浓厚,他经常带领、指导学生观察与研究昆虫。他数十年如一日,头顶烈日,冒着寒风,起早熬夜,放大镜和笔记本不离手,观察、研究昆虫。
5、举行故事比赛或读书谈论会:每二个星期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或读书讨论会,视障学生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老师给讲故事或发言的孩子们发一些小零食作为鼓励。这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和乐趣性。
6、仿写练习:每二个星期布置一篇仿写练习。写作风格的形成来自阅读。读完某个作家的书,学生写的文字也有点像这个作家的写作风格了。如:在学生们听完《米小圈上学记》后,我发现孩子们写的日记也越来越像《米小圈上学记》一样风趣幽默了。
7、家校携手:建立班级语文微信群,将学生的故事比赛视频和推荐故事和优秀读物发到群里。建立阅读银行存折,将学生听过的故事和书籍名称,每天阅读多长时间,记录在案。家校携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高尔基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会变得更加光明和有意义。”课外阅读拓展了视障学生的视野,增强视障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老师重点引导视障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探索,热爱生活,为他们将来能自力更生,过上幸福的生活提供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