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怎样提高地理选择题的正答率

【作者】 丛占一

【机构】 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今年我担任高三两个班的地理教学,这两个班的地理选择题的失分率特别高,11道选择题,全对的实属凤毛麟角,错一半是常态,对2—3题的人占了相当比例,间或还会有全错的情况,最后凡考出高分的同学选择题的正答率都比较高。俗话说得好:得选择题得天下,我想有必要从怎样提高地理选择题的正答率角度给学生们支支招。
  做地理选择题有没有技巧呢?答案是肯定的。掌握一些做地理选择题的技巧,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做题速度和提高做题准确率。我们都知道选择题是属于客观试题,要想解答好地理选择题,客观性思维还是非常重要的。
  一、认真阅读试题材料、题干,明确考查的内容--认真审题
  做任何试题都需要认真、细致地审题,做选择题也不例外。在解答选择题之前,先要大致看下材料,然后分析设问,最后带着问题再认真阅读试题给出的相关资料,判断试题中哪些内容是解题所需的、哪些内容是关键的、哪些内容是干扰信息诱使你犯错误的。特别要注意能添加进因为…所以、虽然…但是这些连词的材料,通常能添加进“因为…所以”连词的材料,“因为”后边的话就是答案。
  例如:2016高考地理新课标Ⅰ卷,第1、2题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①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②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材料中可以添加:因为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所以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因为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因为”后内容即为1、2题答案。
  二、选择恰当的方法,高效快速解题--正确解题
  1.直选法
  直选法主要是针对考查记忆性知识的题目而言,这类题目考查考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解题时根据自身对知识的记忆情况,选择出正确选项即可。当然这种题在全国卷中出现的几率极低,但是平日试题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需用直选法来解答的选择题。
  2.因果联系法
  命题者通常会编制具有因果联系的选择题,命题者通常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设置障碍:①选项本身就是错误的;②选项虽然正确,但选项和题干之间没有因果关系;③因果关系颠倒,如要求选原因,给出的反而是结果。第3个角度命题类型通常出错率最高,对于这种问题,学生要认真审题,找出题干和选项之间的联系,然后就此探究现象的成因或追寻某种现象可能带来的结果。
  3.优选法
  选择题提供的四个选项如果都符合题干要求,这时万万不可怀疑试题出了问题(尤其是高考试题),这种题目题干中常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等字样,对于这种情况就应该采取选优法进行取舍。
  4. 排除法
  排除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做选择题的过程中将不符合题干意思的选项排除掉,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排除法是一种快速而有效地解答选择题的方法,因而受到学生的推崇,成为解答选择题的常用方法。在排除过程中,首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意思,这是运用排除法的前提条件。当面对一道选择题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要明确题干的意思,也可以说是题目的指向,即到底要考查什么知识点。只有准确理解了题干的意思,才能知道要排除哪些选项,做到有的放矢,使排除更加有针对性。解题时要找准解题的关键点,根据这个关键点进行排除,不仅可以正确解题,也可大大节约宝贵的考试时间。
  5.特例反证法
  反证法引进数学思维,多用于常规方法不能判断的某一个或几个选项。即在正面思考无法取得突破时,进行逆向思惟,“反其道而行之”,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法是解答地理选择题常用方法之一。用特例反证法来解答的选择题,在语言描述上一般较有特色,大多选项中会出现“全”“都”“均”等语气比较肯定的词语。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不同的解题方法,但同学们解题时切不可陷入“方法”的困境中,不要时时刻刻想“我该用什么方法来解题”。方法只是别人在实战中逐步总结出来的,通过实践和研究,坚信同学们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三、重视审题(学会在材料、设问上勾画关键词)
  做地理选择题首先要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认真阅读试题给出的相关资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结合设问判断材料中哪些内容是解题所需的、哪些内容是关键的、哪些内容是干扰信息诱使你犯错误的)、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特别要明确题干的关键词,如:最主要的、最合适的、主要原因等,如上方2016年高考题1、2题设问中都有“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最佳答案之外,其他答案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正确性,只不过不符合题意或者不全面,对于这种问题,通常采用排除法,剩余的答案要学会推敲,最终选出最佳答案。
  地理考试实际上就是调动已有的积累来回答命题者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善于回忆,更需要我们懂得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选择答案。选择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所以一定要慎重,同时也要提高速度,为后面的主观题赢取更充足的时间。选择题要找到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提高速度的策略势在必行。
  最后,要注意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不要轻易改动,如果不是看错题干,就得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我的调查结果是:凡在交卷前匆忙改动地理选择题答案的,改错的比率绝对高于改对。其原因是第一感觉是在思维清晰的情况下做的选择,而到交卷时,将近两个半小时的紧张脑力劳动后,脑子或多或少“混沌”了,以其“昏昏”改其“昭昭”,自然改错高于改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