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多媒体能让数学教学出彩
【作者】 陈小波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东峰镇观景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多媒体是我们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工具,是让教学成功出彩的有效手段。但要达到这样令人满意的效果,还需要我们科学设计,恰当使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 高效课堂 整合运用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了整合,有效运用这一工具,不仅缩短了客观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帮助学生快速获得重点难点知识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手段,有效突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真正让数学教学从传统高耗低效中走出来并达到高效、出彩。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多媒体与其整合运用的实践与思考。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特点是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动静结合,能有效吸引学生。我们知道,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易分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以激发兴趣为主。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应用电教手段,把静止的东西变成活动的东西,利用色彩鲜明的动画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画面1:在一条公路上有手推车、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汽车等在行驶,车轮都是圆圆的,大家都很自然地忙着赶路。画面2:出现了一个“小马虎”学生,他突发奇想:怎么车轮都是圆圆的呢?要是将车轮换个形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画面3:马路上行驶的车子分别被换上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甚至椭圆形的轮,从而就出现了车子颠簸,甚至停驶的情况。教师在这时揭题“圆的认识”。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用多媒体手段显示出来,将问题化难为易,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吸引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二、围绕重点,展示过程,提高认识技能
传统的教学“粉笔+黑板”给出的信息是平面的图像和单调的声音,板书浪费大量的时间,还不一定规范,而多媒体教学通常采用的是“课件+讲稿”的方式,把一些形象直观、动态演示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功能,形象地呈现事物的现象,具体地表达事物发展的过程,生动地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对于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起来有难度,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似形的道理更是难以理解。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分成两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个从圆中“飞出来”,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用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化静为动的显示,步步引导,环环推进,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的深刻表象,有助于实现由感知——表象——抽象的心理转化,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
新课标明确指出:“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培养培养的初步创新精神和和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传统手段是很难达成的,但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就能快速达到。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两个小朋友从两个方向观察同一物体。说一说,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我就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地展现这两个小朋友不同位置所看的场景。这样学生很容易体会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物体,看到的图可能并不完全相同。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致的。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涉及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对几何图形的记忆,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基础。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把抽象变为形象了使学生一看就能理解。并根据此场景展开想象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在现实生活当中知道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有效扩大学生知识面
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天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是数学课上需要渗透的重要内容,而多媒体正是学生拓展思维、丰富知识,走向世界的有效平台。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学生通过操作认识了圆周率后,教师说圆的周长究竟比它的直径的3倍多多少呢?多媒体显示祖冲之专心致志地研究圆周率的画面,随着音乐的响起。解说也随之展天:“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圆周率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是当时算得最精确地圆周率,比外国科学家发现的早一千多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这样的教学,不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王国奥秘的欲望。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日益注重发展学生主体作用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无疑给素质教育的实施带来了一片明媚的春光。探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方法,构建多媒体教学体系,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育人质量的提高,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有效运用于数学教学中,是我们创建高效课堂出彩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李明均,运用多媒体提高数学教学效率[J].中小学电教,2015年。
[2]王东占,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4年。
[3]刘春飞,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探究[J].基础教育课程,2016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 高效课堂 整合运用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了整合,有效运用这一工具,不仅缩短了客观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帮助学生快速获得重点难点知识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手段,有效突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真正让数学教学从传统高耗低效中走出来并达到高效、出彩。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多媒体与其整合运用的实践与思考。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特点是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动静结合,能有效吸引学生。我们知道,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易分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以激发兴趣为主。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应用电教手段,把静止的东西变成活动的东西,利用色彩鲜明的动画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画面1:在一条公路上有手推车、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汽车等在行驶,车轮都是圆圆的,大家都很自然地忙着赶路。画面2:出现了一个“小马虎”学生,他突发奇想:怎么车轮都是圆圆的呢?要是将车轮换个形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画面3:马路上行驶的车子分别被换上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甚至椭圆形的轮,从而就出现了车子颠簸,甚至停驶的情况。教师在这时揭题“圆的认识”。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用多媒体手段显示出来,将问题化难为易,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吸引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二、围绕重点,展示过程,提高认识技能
传统的教学“粉笔+黑板”给出的信息是平面的图像和单调的声音,板书浪费大量的时间,还不一定规范,而多媒体教学通常采用的是“课件+讲稿”的方式,把一些形象直观、动态演示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功能,形象地呈现事物的现象,具体地表达事物发展的过程,生动地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对于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起来有难度,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似形的道理更是难以理解。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分成两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个从圆中“飞出来”,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用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化静为动的显示,步步引导,环环推进,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的深刻表象,有助于实现由感知——表象——抽象的心理转化,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
新课标明确指出:“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培养培养的初步创新精神和和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传统手段是很难达成的,但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就能快速达到。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两个小朋友从两个方向观察同一物体。说一说,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我就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地展现这两个小朋友不同位置所看的场景。这样学生很容易体会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物体,看到的图可能并不完全相同。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致的。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涉及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对几何图形的记忆,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基础。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把抽象变为形象了使学生一看就能理解。并根据此场景展开想象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在现实生活当中知道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有效扩大学生知识面
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天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是数学课上需要渗透的重要内容,而多媒体正是学生拓展思维、丰富知识,走向世界的有效平台。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学生通过操作认识了圆周率后,教师说圆的周长究竟比它的直径的3倍多多少呢?多媒体显示祖冲之专心致志地研究圆周率的画面,随着音乐的响起。解说也随之展天:“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圆周率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是当时算得最精确地圆周率,比外国科学家发现的早一千多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这样的教学,不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王国奥秘的欲望。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日益注重发展学生主体作用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无疑给素质教育的实施带来了一片明媚的春光。探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方法,构建多媒体教学体系,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育人质量的提高,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有效运用于数学教学中,是我们创建高效课堂出彩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李明均,运用多媒体提高数学教学效率[J].中小学电教,2015年。
[2]王东占,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4年。
[3]刘春飞,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探究[J].基础教育课程,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