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段胜秋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思源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信息技术逐渐成为现代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化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 运用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入课堂,以辅助的身份在创建高效课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拓展数学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多年实践证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不仅教师热衷,而且学生也非常喜欢。本文,就谈谈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概念教学
我们知道,数学是抽象的,逻辑性较强,对于正处在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学生,无疑有拒之门外之嫌。而书上的数学概念属于静态的知识,内容比较单一。因此,传统的数学概念教学的课堂是索然无味的,缺乏活力的。然而,如果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展示图形的变化,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一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一条线段,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这条线段,并使线段旋转一周,形成圆,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圆是怎样形成的。然后,再加入一条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断,分别闪烁出亮点和这两条线断,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知识活动起来了,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了正确、清晰的概念。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由于教师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讲解上,用在板书上,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加了学生的课外负担。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比“粉笔+黑板+教材+嘴巴”的传统教学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使学生手、眼、耳、脑多种感官并用,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 同时,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得能获得有效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以训练为主线”的特点,适时使用多媒体链接的网上资源,可较快地展示演算过程,展示练习题,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时,就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然后教师按小组汇报一一用课件演示不同解法的思维过程,这就比口述或板书要优越,而且效果也要好得多。
三、运用信息技术,展示数学知识形成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示知识的思维过程。”还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教学目标。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并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可见,数学的学习重要的是使学生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的一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黑点,然后从这一黑点引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着这个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观察后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以及角的概念。在教学“比较角的大小”时,播放“大角和小角”的“flash”动画,学生边观看边听“大角”和“小角”的对话,明白“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道理,通过这样动态显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得了正确、清晰的数学概念。
四、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数学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手段不仅是良好的教学手段,还能给我们提供丰富的资源,不仅能更能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且变革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过去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学生学习的结果,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重书面知识而轻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分析、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良好学习态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学习观。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考试考教材,教师和教材自然就成为信息的载体,除此之外很少有别的信息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教师的话就是“圣旨”,学生对教师的“传道”总是言听计从,这样学生缺少质疑,创造性自然差,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智慧。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学生能快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有目的处理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索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然后进行讨论、总结、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教学意识和思想,它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秀英,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年。
[2]廖晓云,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优化[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
[3]朱晓宁,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 运用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入课堂,以辅助的身份在创建高效课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拓展数学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多年实践证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不仅教师热衷,而且学生也非常喜欢。本文,就谈谈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概念教学
我们知道,数学是抽象的,逻辑性较强,对于正处在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学生,无疑有拒之门外之嫌。而书上的数学概念属于静态的知识,内容比较单一。因此,传统的数学概念教学的课堂是索然无味的,缺乏活力的。然而,如果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展示图形的变化,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一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一条线段,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这条线段,并使线段旋转一周,形成圆,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圆是怎样形成的。然后,再加入一条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断,分别闪烁出亮点和这两条线断,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知识活动起来了,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了正确、清晰的概念。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由于教师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讲解上,用在板书上,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加了学生的课外负担。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比“粉笔+黑板+教材+嘴巴”的传统教学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使学生手、眼、耳、脑多种感官并用,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 同时,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得能获得有效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以训练为主线”的特点,适时使用多媒体链接的网上资源,可较快地展示演算过程,展示练习题,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时,就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然后教师按小组汇报一一用课件演示不同解法的思维过程,这就比口述或板书要优越,而且效果也要好得多。
三、运用信息技术,展示数学知识形成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示知识的思维过程。”还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教学目标。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并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可见,数学的学习重要的是使学生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的一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黑点,然后从这一黑点引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着这个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观察后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以及角的概念。在教学“比较角的大小”时,播放“大角和小角”的“flash”动画,学生边观看边听“大角”和“小角”的对话,明白“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道理,通过这样动态显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得了正确、清晰的数学概念。
四、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数学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手段不仅是良好的教学手段,还能给我们提供丰富的资源,不仅能更能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且变革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过去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学生学习的结果,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重书面知识而轻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分析、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良好学习态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学习观。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考试考教材,教师和教材自然就成为信息的载体,除此之外很少有别的信息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教师的话就是“圣旨”,学生对教师的“传道”总是言听计从,这样学生缺少质疑,创造性自然差,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智慧。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学生能快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有目的处理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索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然后进行讨论、总结、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教学意识和思想,它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秀英,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年。
[2]廖晓云,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优化[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
[3]朱晓宁,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