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在数学教学中有效使用多媒体浅谈

【作者】 周志 刚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响峒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要有效使用多媒体,就是要让学生多媒体关键处,刀刃上。本文概括了五个方面,即创设趣味情境处、新旧知识毗连点上、教学重难点处、学生思维拐角处和学生头脑质疑处。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  有效使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增长本领。但并不是说,凡是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就一定能收到良好效果,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由就是没有找准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没有科学使用,导致效果打折。那如何才能化多媒体功能优势为教学优势,提高教学效果呢?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应从哪些方面来使用,才能获得最佳作用。
  一、用在创设趣味情境处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而心理研究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也是有效使用多媒体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在新旧知识毗连点上
  在相识新旧知识的毗连点上借助电教多媒体手段,可助我们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头脑在“旧知识牢固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计划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元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再进行学具配以折一折、摆一摆、画一画等实物使用,感知单元“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怎样“平均分”。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团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苹果组成的团体、八面小旗组成的团体等等,用幻灯在银幕上依次体现。与此同时,我们老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复老师在解说“分数的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题目。运用直观演示,学生对单元“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中分数学法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即而抽象概括,一个工具(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元、一个团体(如一堆苹果、一些小旗、一片森林、一群羊、一队小朋友……)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停体现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明确---单元“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抽象为平均分成几等份……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各个物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三、在教学重难点处
  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性;②在能准确阐发此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准确解答此类应用题。如教学时,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辆汽车,抽拉直观演示,展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如这样剖析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所在:两地;c方向:相对;d效果:相遇。待学生掌握了这些特性后,进一步通过投影片抽、拉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路程的含义。速度和:单元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路程: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老师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出发点出发开始直到两车相遇的点。这样教学,就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性既有感性相识又有理性相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四、在学生思维拐角处
  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肯定的预见性,在学生头脑转动处接纳适当要领时,点拨提示,尽量使学生孕育发生发散性思维,还少走弯路,增强学生解题的技能。又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要领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发生这种错误的原由:一是受圆周长计算要领和“半”(1/2)字的影响。是在头脑转动处发生了停滞,没搞清楚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现在,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开的复合片)。通过抽拉演示并伴以“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门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确错在那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五、在学生头脑质疑处
  老师如能在学生头脑疑心处运用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实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外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几多块?其中一壁、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壁红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比较困难。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出现“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增长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突出优势,其通过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功能优势,有确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有效性。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肯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绝不要以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这样是错误的,把一堂普通课弄成了电教“满堂灌”,那就更错了,因此,有效使用多媒体教学,就是要找准着力点,用到关键处,才能使多媒体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钱军林,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读写算,2017年。
  [2]孙艳荣,浅谈多媒体课件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学中国人,2015年。
  [3]熊用义,浅谈多媒体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科学,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