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动机理论指导下的班级管理研究

【作者】 李梅娟

【机构】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门楼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曾经看到一则小小的寓言故事《你在为谁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看完之后,我深深折服于老人的睿智。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就是巧妙地将外部控制“不让你玩”变成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不为他玩”。老人的智慧给了作为班主任的我很大的启示:班级管理到底该怎样进行?单靠班主任一个人要管理班里几十个学生,就算耗尽精力也看不过来,何不把老人的智慧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去,改变一下思路,变外部控制为内部动机,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呢? 
  一、分组竞争,互相监督
  开始,我将班里同学划分成四大组,展开竞争,学生之间互相监督,违纪现象发现一次,汇报一次。一时之间,情况大为好转,学生监督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就算我不在班级里,班级里发生的一切我也照样了如指掌。扣分情况每星期累积一次,扣分少的小组,周末作业就可以少做一点,排出名次,以此类推。
  可以说,此方法开始时收效还是很明显的,学生对于自己组的分数很看重,但是不久,问题就出现了。违纪扣分总是出现在几个“问题学生”的身上,虽经过多次谈心,可惜仍然好景不长,仅仅过了几天,调皮蛋们又恢复了他们的本来面目,班里还是问题不断,第一阶段,收效甚微。
  静下心来反思,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呢,尽管是“问题学生”,可是上进心他们还是有的,做错了事时羞愧的表情,被表扬时的兴高采烈都提示我,不能放弃。回想我前段时间的做法,无论是作为班主任的我,还是分组的同学,我们都把目光盯在了学生的问题上,盯在了学生犯的错误上,这样无形之中强化了学生的过失,放大了学生的缺点,以至于掩埋了他们积极的一面,淡化了他们的优点。我必须换个思路进行。
  二、发现优点,鼓励进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改变了原来的做法,变找缺点为找优点,变扣分为加分。
  学生仍然分成四大组,几个“问题学生”平均分到四个组中,每个组的同学都给自己组的同学找优点,找到优点后提出来,全班同学都认可了,这个同学就可以加分,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又被调动了起来,每个组的“问题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不会被放过,被找到优点的学生小脸上绽开了灿烂的笑容,连下课都变得很乖。而没有被表扬的“问题学生”不但自己会着急,本组的同学更着急,事情发展到了一个组的同学帮助一两个同学改缺点,找优点。
  可是一段时间以后,又有问题暴露出来,因为各小组的比赛主要在这几个问题学生的身上,他们不进步,他们所在的小组就会落后,小组成员甚至比他们自己还要着急,由提醒他们进步不违纪发展到逼着他们进步。时常有学生哭丧着脸找我抱怨“老师,我们组的人老是逼着我做好事,下课都不让我玩”……
  我再一次进行了反思,我的初衷是改掉他们的坏毛病,放大优点,让积极进步成为他们的习惯,显然,他们做的很吃力,还是被逼着做的。挑缺点也好,找优点也好,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仍然是外部控制,学生如果不能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他们就没法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被外部因素所左右的学生,仍然是制度的奴隶。
  三、转变观念,自主发展
  通过前期的尝试和探索,我意识到必须转变观念,还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激发他们自我管理的内部动机,从而唤醒他们对班级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使他们能自觉地表现他们的意愿和才干,成为班级管理的真正主人。
  首先,我从班级制度的建设入手,因为班级制度是班级工作开展的准绳,是学生行动的指南,涉及到每一个学生,因此由学生自己讨论制定出来的制度会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实施起来也会比较顺利。所以,开学初,我先拟定出班级制度的框架,再拿到班上给学生讨论,由学生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由于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班级制度的制定,所以,他们不但对制度的细则清楚明了,当他们违纪受到处罚时,也会比较容易接受。
  然后我着手加强学生自主管理,丰富班级管理角色,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担任管理者角色,让他们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使“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具体做法是,班级除了通常的班级干部岗位外,我又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增设了许多管理岗位。班级实行“岗位负责制”,对班委干部、课代表和所有管理者都有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责任明确,落实到人,这样让每一个有特长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班级的每一扇窗、每一扇门、每一样物品、每一件工作都有了负责人。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开发各种类型学生被压抑着的潜力,而且能尽可能地为全体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成功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发挥自我的空间。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著名班主任魏书生也说,管是为了不管。由此,我的班级管理探索有了目标和方向,变外部控制为学生自主自觉的内部控制,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让他们自己直接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样,纯正的班风,学风就可以形成,学生们对自己的班级充满热爱之情,在各方面都积极进取、为班级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