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
【作者】 张登玉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长安小学
【摘要】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促使学生自主阅读,还能降低学习难度,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信息技术;融合
【正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是推功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利工具之一。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主动感悟、搜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对所学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再经过引导步入新的知识境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完成教学目标,关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到学习过程来。这是我们取得教学成功的前提。而信息技术无疑就搭建起了这样的桥梁和促进剂的作用。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融合。
一、弥补教师自身知识的不足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如此庞大的信息知识量,对一名教师来说,要想掌握全、掌握牢那是绝对办不到的,只有通过网络来弥补教师自身知识的不足。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我会克隆》一课时,起初很多老师对什么是克隆也不是很了解,教学参考书上怎么说就怎么教,结果学生不知克隆是什么东西,老师也说不清楚。怎么办?进行网络教学:老师可以把有关克隆的知识放在屏幕上,再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特别是微视频的观看学习,让学生顿时就会活跃起来,发言的人也会多了,这样就可以解决这教学难题,突破了教学难点,也弥补了老师因知识的短板而不好开展的教学问题了。
二、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有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会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改实践中的我们,任何手段运用中的语文教学,都不会忘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教学更是如此,还特别是发挥其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的功能,让多种新颖生动的知识信息,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以彻底改变“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弥补传统的教学手段的不足的同时,让学生在兴趣的内驱下发挥主体作用,从而进行自我的建构,形成知识网络。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虽然文中有几幅插图,但是静止的,不利于学生观察,也没有那种动态的感受。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教学中,我们就可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呈现图片,并集播放声音、录像、图片、声音于一体,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在欣赏中聆听课文录音,这样教学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又使学生身临其境,犹如荡漾在漓江上。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自觉、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促使学生自主阅读
广读、多读才能见多识广,才能在众多语言文字材料中获得感悟能力的培养。而广读、多读又必须要有大量阅读的材料。网络教学就可以提供丰富的适合儿童阅读的材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广泛阅读是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走进桂林,了解桂林,教学之前,我们可以教会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让学生从电脑“网页”中收集有关“桂林”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学生被桂林美丽的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此时我们又可趁热打铁,提供桂林的旅游资源网站,学生在旅游网中自由选择,阅读了桂林的传说,桂林的概况,桂林的风味小吃,并欣赏了桂林的风光图片。这些丰富的阅读内容促进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也给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了基础。可见,在课堂上利用网络广读多读,自由地汲取知识。不仅能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四、提高课文理解质量
突出重点,硬解难点是我们教学的重要追求,而这个追求的最终结果就是要让学生快速理解,获得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提高学生课文理解质量,实现更好地语文育人效果,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语文教育。而实践中,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课文主旨的正确理解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丑小鸭》这一课时,我们可自主设计制作Flash动画的形式,再现丑小鸭在树林中生活却被小鸟讥笑,被猎狗追赶的场景。当学生看到大屏幕上出现猎狗追逐丑小鸭并朝着可怜的小鸭子狂吠时,孩子们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有的眼里含着泪花,有的喃喃自语“丑小鸭真可怜”,还有的表情凝重,似乎自己就是那只被追得魂不附体的小鸭子。这时再让学生去体会丑小鸭生活的艰难,内心的痛苦以及他身处逆境不放弃的那份坚强,就显得容易得多,这个效果是单纯的文字教学所达不到的。我认为,在小学低段的阅读教学中,对于那些故事性强的课文,我们最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动画方式来辅助教学,或渲染场景,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效率快,收益高,提高质量的有效方法。
实践证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为我们培养创造型人才开辟了新的天地,让师生都有了成功感。
参考文献:
[1]高慧,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融合[J].考试周刊,2017年。
[2]牛一梅,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读写算,2015年。
[3]王立胜,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方式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
一、弥补教师自身知识的不足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如此庞大的信息知识量,对一名教师来说,要想掌握全、掌握牢那是绝对办不到的,只有通过网络来弥补教师自身知识的不足。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我会克隆》一课时,起初很多老师对什么是克隆也不是很了解,教学参考书上怎么说就怎么教,结果学生不知克隆是什么东西,老师也说不清楚。怎么办?进行网络教学:老师可以把有关克隆的知识放在屏幕上,再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特别是微视频的观看学习,让学生顿时就会活跃起来,发言的人也会多了,这样就可以解决这教学难题,突破了教学难点,也弥补了老师因知识的短板而不好开展的教学问题了。
二、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有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会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改实践中的我们,任何手段运用中的语文教学,都不会忘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教学更是如此,还特别是发挥其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的功能,让多种新颖生动的知识信息,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以彻底改变“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弥补传统的教学手段的不足的同时,让学生在兴趣的内驱下发挥主体作用,从而进行自我的建构,形成知识网络。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虽然文中有几幅插图,但是静止的,不利于学生观察,也没有那种动态的感受。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教学中,我们就可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呈现图片,并集播放声音、录像、图片、声音于一体,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在欣赏中聆听课文录音,这样教学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又使学生身临其境,犹如荡漾在漓江上。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自觉、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促使学生自主阅读
广读、多读才能见多识广,才能在众多语言文字材料中获得感悟能力的培养。而广读、多读又必须要有大量阅读的材料。网络教学就可以提供丰富的适合儿童阅读的材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广泛阅读是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走进桂林,了解桂林,教学之前,我们可以教会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让学生从电脑“网页”中收集有关“桂林”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学生被桂林美丽的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此时我们又可趁热打铁,提供桂林的旅游资源网站,学生在旅游网中自由选择,阅读了桂林的传说,桂林的概况,桂林的风味小吃,并欣赏了桂林的风光图片。这些丰富的阅读内容促进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也给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了基础。可见,在课堂上利用网络广读多读,自由地汲取知识。不仅能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四、提高课文理解质量
突出重点,硬解难点是我们教学的重要追求,而这个追求的最终结果就是要让学生快速理解,获得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提高学生课文理解质量,实现更好地语文育人效果,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语文教育。而实践中,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课文主旨的正确理解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丑小鸭》这一课时,我们可自主设计制作Flash动画的形式,再现丑小鸭在树林中生活却被小鸟讥笑,被猎狗追赶的场景。当学生看到大屏幕上出现猎狗追逐丑小鸭并朝着可怜的小鸭子狂吠时,孩子们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有的眼里含着泪花,有的喃喃自语“丑小鸭真可怜”,还有的表情凝重,似乎自己就是那只被追得魂不附体的小鸭子。这时再让学生去体会丑小鸭生活的艰难,内心的痛苦以及他身处逆境不放弃的那份坚强,就显得容易得多,这个效果是单纯的文字教学所达不到的。我认为,在小学低段的阅读教学中,对于那些故事性强的课文,我们最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动画方式来辅助教学,或渲染场景,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效率快,收益高,提高质量的有效方法。
实践证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为我们培养创造型人才开辟了新的天地,让师生都有了成功感。
参考文献:
[1]高慧,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融合[J].考试周刊,2017年。
[2]牛一梅,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读写算,2015年。
[3]王立胜,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方式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