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 侯 婷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赛马镇茶盘小学
【摘要】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还能再现音乐所需要相关内容,带给学生更好的视听美感。【关键词】小学音乐;多媒体;运用;有效性
【正文】随着教育均衡发展的逐渐深入,城乡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学校各种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备,多媒体的普及,使学校教育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一支粉笔一张嘴”上课的尴尬局面。对音乐学科教学而言,更引发了革命性的变革:课堂中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形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方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学生学习音乐成为了玩赏音乐、领略文化艺术魃力的一种享受。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音乐教学,谈谈多媒体与其整合的有效性。
一、多媒体与学唱歌曲教学的整合
学唱歌曲是音乐教学中的常而重要的内容,是学生理解音乐是什么的直观说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常常教学民歌,因为教材中每册都设计有几个地方或者少数民族的民歌作为必唱歌曲。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可能对这些地方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都了解、熟悉,因而在教学民歌时,多媒体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了。而传统教学,就只能靠我们给学生讲解,介绍民歌所在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民歌的特点和唱法。这样的口头讲解,即使教师讲解口干舌燥,依然效果不显著。而在多媒体帮助下,这些桎梏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难题,就能迎刃而解了,不仅如此,还把这些枯燥的内容以趣的方式显现出来,成为学生向往的一种学习享受:多媒体将民歌所在地的风土人情、歌舞文化、生活情景等生动地、真实地再现于课堂中,与歌曲演唱有机结合,这样就把学生带进了歌曲所描绘所倾诉的情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忘却是在学习和上课,完全沉浸在民歌和多媒体所带来的艺术氛围里,享受着风景的美妙,领略着歌声的甘甜。在听的同时,或看,或拍,或跳,或敲,或唱,以满足更多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需要,使学生产生真正持久的欣赏欲望以及热情和主动的欣赏行为,让音乐欣赏成为高级的精神享受。如教学蒙古族民歌《大雁湖》时,很多学生对内蒙古的地理地貌以及蒙古族人们生活风俗等的了解都是十分肤浅的,而运用多媒体的图片、声音和视频呈现,把蒙古族的歌舞文化以及草原风光综合再现出来:“翠绿的草原一望无际,清清的湖水波光粼粼,碧蓝的天空白云朵朵,飞翔的大雁自由自在,一群蒙古族少年翩翩起舞……”情感在这里升华,歌声在这里飘飞,学生的思维也随歌声和画面而一起放飞。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活动是一种灵魂的解放。”此情此景,学唱民歌自然就是一种内需,一种渴求,一种享受。充分体现了多媒体与学唱民歌教学整合的有效性了。
二、多媒体与音乐欣赏教学的整合
音乐欣赏教学应培养学生认同自我文化,欣赏他人文化的实践能力。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应搭建欣赏平台,让学生在感知的塞础上了解音乐的具体结构和规则,进一步理解该民族音乐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从而孕育学生更开阔的胸襟。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既有古今中外的经典名曲,也有世界各地的民间乐曲,在教学这些内容时,运用多媒体既可以让年代久远的陌生的音乐变得熟悉而亲近,帮助学生对经典名曲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还能领学生走进音乐,领悟到经典名曲的美妙所在,体味到经典名曲的内涵美;又可以使遥远的异域音乐变得生动而亲切,可看可感,以加深学生对各地民间乐曲更直观的感受。例如,在教学《亚洲弦歌》时,我们可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印度电影插曲《摇篮曲》。运用多媒体,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延伸,合理取舍,引导学生“走进印度电影歌曲”。这样的音乐教学,能让学生始终陶醉在充分享受的幸福里,也必将成为学生生命中不可复制和不可多得的段落!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多彩的美洲》、《芬芳茉莉》等单元的教学,都使师生沉醉其中,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
三、多媒体与音乐知识教学的整合
首都师范大学姚思源教授曾经说过,美育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就是通过艺术作品的美,系统地,循序渐进地传授审美知识和培养审美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如果单纯传授音乐知识,不仅枯燥乏味,还抽象难学,对于基础知识较差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阻止他们走进音乐殿堂的又一不良做法。多年潜心研究发现,审美教育只能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地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对音乐作品的感知、体验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收到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坚持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培养音乐基本技能融为一体的理念进行,利用进行多媒体辅助,来实现完成音乐教学“双基”目标。例如,在教学《京韵》时,虽说京剧是我们的国粹,但小学生和教师中绝大多数人仍然对此太陌生,更别说会唱会做了。在教学这一课时,多媒体就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听经典京剧唱段,观看京剧脸谱、服饰以及生、旦、净、丑的走步和动作,加上教师适当地讲解与点评,相信京韵艺术的种子会自然地扎根在学生心田。这样学习知识是多么令人陶醉啊!这种精神上的饕餮大餐,可不是随便什么课堂都能享受得到的!这样的教学,其效果自然就会很多,而且耗时少,学生理解快,感受到了成功学习的快乐。
当然,多媒体在音乐教学领域也不是万能的。它必须是音乐教师充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分析可利用资源之后,将多媒体作为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整体研究,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完成教学构想,才能发挥多媒体效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否则,泛泛而用,甚至每课必用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张芳,多媒体与小学音乐教学整合点的探究[J].中小学电教,2017年。
[2]冯晓华,浅谈多媒体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
[3]付朝华,浅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学咨询,2015年。
一、多媒体与学唱歌曲教学的整合
学唱歌曲是音乐教学中的常而重要的内容,是学生理解音乐是什么的直观说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常常教学民歌,因为教材中每册都设计有几个地方或者少数民族的民歌作为必唱歌曲。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可能对这些地方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都了解、熟悉,因而在教学民歌时,多媒体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了。而传统教学,就只能靠我们给学生讲解,介绍民歌所在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民歌的特点和唱法。这样的口头讲解,即使教师讲解口干舌燥,依然效果不显著。而在多媒体帮助下,这些桎梏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难题,就能迎刃而解了,不仅如此,还把这些枯燥的内容以趣的方式显现出来,成为学生向往的一种学习享受:多媒体将民歌所在地的风土人情、歌舞文化、生活情景等生动地、真实地再现于课堂中,与歌曲演唱有机结合,这样就把学生带进了歌曲所描绘所倾诉的情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忘却是在学习和上课,完全沉浸在民歌和多媒体所带来的艺术氛围里,享受着风景的美妙,领略着歌声的甘甜。在听的同时,或看,或拍,或跳,或敲,或唱,以满足更多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需要,使学生产生真正持久的欣赏欲望以及热情和主动的欣赏行为,让音乐欣赏成为高级的精神享受。如教学蒙古族民歌《大雁湖》时,很多学生对内蒙古的地理地貌以及蒙古族人们生活风俗等的了解都是十分肤浅的,而运用多媒体的图片、声音和视频呈现,把蒙古族的歌舞文化以及草原风光综合再现出来:“翠绿的草原一望无际,清清的湖水波光粼粼,碧蓝的天空白云朵朵,飞翔的大雁自由自在,一群蒙古族少年翩翩起舞……”情感在这里升华,歌声在这里飘飞,学生的思维也随歌声和画面而一起放飞。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活动是一种灵魂的解放。”此情此景,学唱民歌自然就是一种内需,一种渴求,一种享受。充分体现了多媒体与学唱民歌教学整合的有效性了。
二、多媒体与音乐欣赏教学的整合
音乐欣赏教学应培养学生认同自我文化,欣赏他人文化的实践能力。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应搭建欣赏平台,让学生在感知的塞础上了解音乐的具体结构和规则,进一步理解该民族音乐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从而孕育学生更开阔的胸襟。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既有古今中外的经典名曲,也有世界各地的民间乐曲,在教学这些内容时,运用多媒体既可以让年代久远的陌生的音乐变得熟悉而亲近,帮助学生对经典名曲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还能领学生走进音乐,领悟到经典名曲的美妙所在,体味到经典名曲的内涵美;又可以使遥远的异域音乐变得生动而亲切,可看可感,以加深学生对各地民间乐曲更直观的感受。例如,在教学《亚洲弦歌》时,我们可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印度电影插曲《摇篮曲》。运用多媒体,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延伸,合理取舍,引导学生“走进印度电影歌曲”。这样的音乐教学,能让学生始终陶醉在充分享受的幸福里,也必将成为学生生命中不可复制和不可多得的段落!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多彩的美洲》、《芬芳茉莉》等单元的教学,都使师生沉醉其中,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
三、多媒体与音乐知识教学的整合
首都师范大学姚思源教授曾经说过,美育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就是通过艺术作品的美,系统地,循序渐进地传授审美知识和培养审美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如果单纯传授音乐知识,不仅枯燥乏味,还抽象难学,对于基础知识较差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阻止他们走进音乐殿堂的又一不良做法。多年潜心研究发现,审美教育只能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地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对音乐作品的感知、体验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收到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坚持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培养音乐基本技能融为一体的理念进行,利用进行多媒体辅助,来实现完成音乐教学“双基”目标。例如,在教学《京韵》时,虽说京剧是我们的国粹,但小学生和教师中绝大多数人仍然对此太陌生,更别说会唱会做了。在教学这一课时,多媒体就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听经典京剧唱段,观看京剧脸谱、服饰以及生、旦、净、丑的走步和动作,加上教师适当地讲解与点评,相信京韵艺术的种子会自然地扎根在学生心田。这样学习知识是多么令人陶醉啊!这种精神上的饕餮大餐,可不是随便什么课堂都能享受得到的!这样的教学,其效果自然就会很多,而且耗时少,学生理解快,感受到了成功学习的快乐。
当然,多媒体在音乐教学领域也不是万能的。它必须是音乐教师充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分析可利用资源之后,将多媒体作为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整体研究,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完成教学构想,才能发挥多媒体效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否则,泛泛而用,甚至每课必用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张芳,多媒体与小学音乐教学整合点的探究[J].中小学电教,2017年。
[2]冯晓华,浅谈多媒体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
[3]付朝华,浅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学咨询,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