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多媒体在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雷小兰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师范附属小学校

【摘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小学低年级的德育途径,整合多媒体教学,既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运用这种手段辅助教学,更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践行力。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生活;多媒体;运用
【正文】小学品德与生活是实施小学低年级进行德育的重要渠道,在当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信息化社会中,它必须改变原有知识性德育一统天下的局面,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实效性。因为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符合小学生具体和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实际的教学方式,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为学生可自主建构的认知,有利于道德的生成和发展。下面,我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的具体实践,谈谈多媒体在其间的有效运用问题。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导入
  教育家布鲁姆曾说到:“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于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就成了小学思品课教学的一项首要任务。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伊始,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创设情境,必然能唤起学生的兴趣,使其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产生学习、探索、发现、创造的热情,为学习新课做好心理准备和情感铺垫。如在教学《待人接物有礼貌》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小猴慌慌张张上学去,直到跑进教室才发现自己的书、本子不知何时蹦出了书包。在回去找书的路上,他“喂、喂”地向路人打听,可没有一个人愿意理睬他……这时,我停止了演示,让学生想象思考结果会怎样?小猴怎样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由于有了形象画面的铺垫,学生的思考便有了依托,他们积极发言,情绪十分热烈。这样,通过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动画来导入新课,很自然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道德情感参与,起到很好的激趣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再现情景,有利于加深感触、增强实效
  动画是当前深受广大小学生喜爱的一种媒体表现形式,它图像生动,直观,可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而迅速把学生引入动画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知识的理解。教师可利用动画,引导学生边看边展开联想、再现情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注意交通安全》课时,播放一个因两位小朋友违规翻越栏杆跳下马路造成汽连环环相撞和伤人的交通事故的动画,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了血的教训,声图并茂,学生如身临其境,不忍目睹,无不掩面,从而使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自己去感悟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提高了注意交通安全的认识。
  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感知明理,有利于导之以行
  我们知道,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优良、热爱生活的学生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品质,发展道德践行能力。而要达到此目的,我们就要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让大多数学生能初步产生一些道德认识,为了让他们更进一步地认同所学道德观念的正确性,实现道德观念的巩固和内化,我们仍需要根据教学需要采集和编辑视频、截取VCD部分资料等,并在适当的时候播放,给学生提供大量生动直观的视觉形象,并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进行分析明辨,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深层发展,从而更完整地感知明理。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和感受源于深刻的认识。而认识和情感的进一步迁移就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引导行为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最终目的和立足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激起学生道德动机,规范道德行为,因而能提高导行效果。如教学《校纪校规要遵守》一课时,教师用课件出示烈火中的邱少云的故事,录像中这个纪律性高于一切的英雄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目光,他们有的伤心的惊讶,有的痛惜,有的崇敬……这段录像的播放,使学生产生了多样的情感体验,大大激发了他们对英雄的爱戴,增强了对纪律重要性的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增加信息量
  众所周知,思想品德课不应当上成单纯的理论说教课,它必须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来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例,让学生来辨析、判断,从而感知一定的道理。这样才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他们对道德现象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也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以《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一课为例,教师播放了某班学生春游的一段录像:春游中同学们正在准备野炊,有的人说要做八宝饭,有的人提议包猪肉荠菜饺子。当大多数人同意包饺子时,老师指出我们班上有个小同学是回族人,是少数服从多数呢?还是尊重这位同学的民族习惯?学生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他们在争论中得到统一,意识到了原来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应从自己的身边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又如,在教学《有始有终不气馁》一课时,教师既安排了三段录像,供学生评评议议:(1)小军写作业遇到难题就丢到一边;(2)小刚跑800米,虽然落后,却坚持到底;(3)值日时,同学们扫完地就走,小芳却一个人整理劳动工具,关门窗……又设计了两个故事:(1)爱迪生不怕失败,千百次试验终于研制出了电灯;(2)滴水原来能穿石。这样,既避免了教学的平板化和蜻蜓点水,又利于使学生把课堂所学向课外延伸,与生活实际相连,使学生真正明白有毅力的重要性。
  总之,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崭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它对于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它也具有两面性,这就要求我们结合思品课的教学实际,合理适时运用,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瑞丰,论多媒体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育,2015年。
  [2]潘伟,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J].江西教育,2016年。
  [3]李丽辉,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教师指导的关注点[J].网络财富,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