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巧用多媒体 优化美育教育

【作者】 曾红英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中心小学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育既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美育教学。特别要抓住主阵地——优化课堂结构,渗透美育。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学生是美的实践者。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关键词】多媒体;优化;美育教育
【正文】一、巧用多媒体,品位语言美。
  语文是诉诸于人们的语言艺术,它通过语言文字来反映生活,特别是小学语文教材,语句丰富生动形象,词义多变褒贬分明,有的还富有诗情画意。电教手段形式多样,使用灵活,根据课文需要适时选用相应的电教媒体,可以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觉接受形象美的教育。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还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激活学生与学习对象相关拥有认识,帮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教师教学《四个太阳》一课,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落叶邀请大伙的热情,水果的香甜与作者用词的美妙呢?教师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句中表示动作、颜色的词,然后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景。用多媒体展示金黄的落叶飘舞着,时高时低,时左时右,飘舞的落叶就像一张张邀请函的画面。鲜明的视觉形象,配以优美悦耳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徜徉在水果香甜的情境之中。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再反复朗读课文,品位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
  二、展现优美景物,鉴赏自然美
  大自然是绚丽多彩的世界,是个变化无穷的“万花筒”,它的美千姿百态。小语教材中有关于自然景物的优美描写,名胜古迹的神奇美等等。但有些却离学生较远,不容易看到而产生身临其境、亲睹其景的感觉。这时,电化教学则可助一臂之力。如《圆明园的毁灭》,那是一篇远离学生生活,可以说是完全不了解的课文。学生要真切理解课文内容,对很好地欣赏到毁灭前的圆明园的瑰丽无比会有一定困难。教师事先搜集了许多显示圆明园当年辉煌景观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以及被毁后的相关资料,建立一个网站,上课时让学生根据阅读需要提取相关的资料,这样就能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当教师问到:“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呢?”学生点击相关内容,屏幕上立刻展现出了圆明园里当时陈列的珍贵字画和文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真切。现代教育媒体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社会情景中,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利用媒体,很自然地把语言描述与自然美景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美景即在眼前,并进入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受到美的熏陶。
  三、诱发兴趣,欣赏形体美
  语言文字是有一定的形体的,汉字尤其如此。汉字是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东方文化的象征,特别是对中国文化具有标志性的代表作用,文字历经上下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不但使社会文化得以传承和积累,而且字体本身也在变化之中,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汉字历史源远流长,其本身就是美的构成图形,具有很强的符号感和高度的艺术造型价值。作为汉语书面符号的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它的历史几乎与人类同步,其诞生也是人类文明开始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置身于汉语言体系,每天的工作与生活都离不开汉语和汉字,尤其在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使学生欣赏到祖国汉字的形体美,从而产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如教学写“香”、“杏”、“春”几个字,利用动画的蘑菇形体,引起学生思考:这类字上面的边弧线和下面的框线有什么规律?引起学生联想深化。欣赏汉字形体美。教学“二”和“飞”字,用动画出示小鸟、大鹏鸟引导学生思考:“二”字一横为短横,应向上翘,如一只在空中飞着的小鸟,而“飞”字象是从高空向下飞的大鹏鸟。两个动物在不断地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出这项知识的要点,使学生在联想中,较快学会写这些字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激情设疑,升华情感美
  多媒体融声、光、情、景为一体,具有声像并茂的特点,多媒体教学能借助文字、图像动画、音乐等信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形成坚实的想象基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情感,以疑活思,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领域,激活并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中,我就采用视听并茂的手法,利用多媒体创设了情境。我先让学生欣赏了下载到的一幅幅圆明园美丽的景观、价值连城的艺术珍藏品的图片,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喜爱、赞叹之情。当学生们都为祖国拥有这一座“园林之最”而自豪时,我紧接着又播放了八国联军抢劫、焚烧圆明园的录像,当学生看到这座艺术瑰宝被可恶的八国联军蹂躏为一堆废墟时,心中一下子就被激起了对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群情激愤,仇恨帝国主义之情溢于言表。这时,我又话锋一转,设置疑问:“为什么当时八国联军敢如此猖狂地侵略我国?”“你怎样看待当今世界的竞争?”学生纷纷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回顾往昔,珍惜现在,畅想未来,在沸沸扬扬的讨论声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升华,新世纪的责任感也更明确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美育不仅能陶治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合理运用网络资源,结合现代教育媒体的教学在阅读教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它的形象性、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丰富性,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态的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愉快情绪。语文课堂有了这对被网络资源激活的翅膀,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