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作者】 张成树

【机构】 四川青川县板桥乡上马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序列化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那么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呢?
  一、思想品德教育难以展开的原因
  1、学生方面。学生容易混淆思想品德与思想品德课之间的界限,大多提起就觉得厌烦。有的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中的道理都是“虚”的,不重要,对学习没兴趣。还有的学生觉得理论与现实脱节,反差巨大,思想品德活动多数为形式主义,甚至还弄虚作假,因而,他们觉得思想品德课“假”。上述观念导致思想品德课可信度的下降,严重影响着学生对该课的学习兴趣。
  2、家庭方面。学生父母都希望子女能有个美好的前程。他们更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觉得思想品德课与升学关系不大,也不用放在心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对该课的错误认识,从而影响到教学的开展。
  3、教育体制方面。当前,我国教育体制仍以应试教育为主。这意味着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尤其是高考的激烈性,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普遍不重视,只专注于要求考核的各科。
  4、教学方面。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思想品德课教材有了极大的改进,更注重学生个体。不过,在符合中学生规律的基础上,在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与知识性方面还需加强改进。这也是导致学生不爱学习的一个原因。同时,教师教学方式死板,教条主义,让学生难以提高学习兴趣,甚至厌学。
  二、融情感教育于思想品德教学之中的意义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应是开启中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感在由认知到行动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就是要实现从知、情、信、意、行等多个要素的转变。情感对人类的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双方能保持心意相通,就能轻松达到教学目标。如果双方在情感交流方面存在问题,知识的交流势必受到影响。因此,注重沟通,转变学生情绪都应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用较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
  依据道德情感教育原?则的指导,在思品教学过程设计中体现情感教育的因素,选取行之有效的育情方法,提高教学整体效益。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情感的主体;教材中饱含许多情感的因素。从情感教育的角度而言,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围绕教材而进行的相互间的情感交流、感染的过程,是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实施定向培养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将其划分为四个步骤。
  1、情感激发。创设情景,借助各种有效的手段或多媒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关注或融入品德课的教育内容。
  2、情感体验。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种内心体验,达到共鸣的效果。教师运用创境体验、心理换位体验、通过联想体验、活动体验、在评价中体验等多种体验方法,激起学生多点而有序的体验。在小学思想品德堂课教学中既要设置多处体验点,又要使各处体验为达到情感教育目标而相互配合,有序地展开和深入进行。
  3、情感深化。在小学生产生与道德要求相联系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引导、促使学生形成对某一类道德现象较为稳定的态度。
  4、情感投射。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自身积极的情感倾注投射到一定的客体上。一般与“导行”、“练习”环节密切配合。教师要善于选择较佳的情感投射点,以利于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常用的有效方法是“以情促行”、“鼓励实践”和“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
  当然,育情方法也是整个教学方法中不可分割的。我们对情感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的设计必须置于整体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进行。其实,一堂充分体现思品课教学特点的好课,一定也是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协?调发展,同臻至善,并充分体现道德情感教育特点和规律的课。
  思想品德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它是建立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是产生道德信念的基础, 它能够支配人对事物或行为是采取支持还是反对,是追求还是舍弃,是热情帮助,还是漠然处之。如果缺乏道 德情感,那么道德认识就很难转变为道德行为。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 的追求。”由此可见,道德情感是一股无形的动力。小学生又富有情感,往往情感胜过理智,因此,激发道德 情感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道德情感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三类:即想象性的道德情感、 直觉的道德情感、伦理性的道德情感。思想品德课教材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积极引导学生想象,使之 进入情境,从而获取成功的情感体验。直觉道德情感是由某种情景、某种氛围直接引起的一种情绪体验,在教学中可通过情景教学、情绪感染, 激发学生的直觉情感。判断是非,辨析明理是思品课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道德观点对人们言行的 是非、善恶进行判断、分析的评价活动。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分清是非,深入明理,还能与自己的情绪体验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强烈的伦理性道德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