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美术教学中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佐 妮

【机构】 陕西省神木市第十中学

【摘要】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从国家来说,实现国家富强不能跟在人家后面爬行;对一个人来说,学习不能是接受式的学习,只在具备创新精神才能真正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为学校也是这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正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任。
【关键词】美术教学;初中生;创新能力;培养
【正文】针对当前教育中普通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提出的,是转变“应试教育”倾向重要措施,培养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这一目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如何根据当地实际发挥其特色优势,让学生学好美术课,体现出创新作品,这就需要教师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模式、方法和手段,下面谈谈在创新教学改革实践中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当前美术教育依然存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传统学习方式,导致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断消蚀,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养成。目前美术课堂教学都分为课堂传授和作业练习两大板块,多以传统的教法进行“填鸭式”授课,再进行“一刀切”的作业练习,因而课堂组织单一,作业效果大同小异,学习气氛平静沉闷难以跳出封闭式的教育圈子,显然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与新的教育理念是不符合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曾经在一份报告中说:“人们不断要求教育把人类意识中的一切创新潜能都解放出来”。但是,如果没有强烈地创新意识,要把“创新潜能解放出来”是不可能的。因为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习兴趣,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在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转变学习方式,要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探究、研讨等知识活动突显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树立创新的信心,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开拓的创造的欲望,创造动机和创造精神。
  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乃至整个创新活动的实质与核心,人类社会的任何一项创新发明,都是创新思维的结果。思维是人类所有独有的,但并不是人类所有的思维结果都表现出创造性。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性的想象,活跃的灵感和新颖的表述等特征。因此,培养创新思维至关重要。艺术贵在创新。美术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才能,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性的创造,才能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倡艺术独创精神。如:《寒假里的故事》一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留心生活中美好的回忆,增强记忆,想象能力。发展形象积累绘画语言和学习情景,画的构图知识。在教学时,我首先启发引导学生回忆放寒假过大年的情景。如雪后景象:堆雪人、打雪仗、滑冰等。然后在让学生回想一下下雪时人们的反应:着装、喜悦之情等等。接着请学生欣赏作品中“下雪天真好玩”最后进行小组互相交流,把自己寒假里所看、所想、构思表述给同学们听,看谁说得最生动、最精彩、最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教师在交代人画、衬景、着色的要领后,让学生们带着激情入画,不但童真和亲情跃然纸上,而且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也得以充分展现。二是要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去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时,我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手工课教学中,学生不管拿到什么材料、东西,都要求学生思想是否能把它变废为宝成艺术品,使学生从小养成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制作工艺品的习惯。如:利用可乐瓶、旧挂力、碎布块、沙子等动手加工成美丽的工艺品,这种形式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学校和展示室经常展示同学们制作的工艺品,以此激励学生参与制作工艺品的积极性。此举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并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创作氛围
  创新能力是具有在自由自在的氛围中获得诞生,没有宽松的环境,学生就没有自主性,而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新行为。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美术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创作氛围和心灵自由的空间,在轻松、无拘束、少规矩的氛围中大胆想象,无拘无束画自己所想表述的见解,努力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要注意在活动中提供较多的机会让学生寻找创作灵感的素材,以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丰富学生的表现形式。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本领。教师不能锁定在教材中,而要让学生走出去带领学生去大自然中开展各种有趣的课外活动。来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引发更深入的思考。通过亲身体验观察生活,才能获得丰富的绘画素材,创作出自己熟悉的生活画面来。
  综合上述,深刻体会到美术教学有独特的、不可代替的功能。通过艺术形象的陶冶,使人感情丰富、心灵美好、品格高尚;使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因此每一名美术教师都孜孜以学,在实践中探索更新更科学的教育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