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图书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彭华兰

【机构】 四川省广安第三中学校

【摘要】图书馆资源是地方课程开发利用的重要平台,语文教学要充分抓住这一优势,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有效用好图书馆资源,帮助学生拓展见识,增大语文视野。
【关键词】初中语文;图书馆资源;应用
【正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图书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把中小学图书馆纳入课程体系的视野来认识,定位于课程资源,这是对中小学图书馆的作用、地位认识的一次突破。在一般意义上,图书馆被认为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读的机构”,而课程资源的观点则突破了这种认识,赋予了图书馆新的内涵。现目前,图书馆资源不再仅是传统意义的书了,更新增了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电子书”,包括图片资源、音像、动漫、视频等资源,这些资源都是教学可用的良好资源。
  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学习的主动权将逐渐还给学生。语文教学的空间将越来越大。学校图书馆资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担当的责任也越来越大。学校图书馆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要让语文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合适的求知途径和资料。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能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将语文课堂教学引向深入,教学重点难点得到巩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得到提升,语文课前后,怎样预习复习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怎样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怎样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网站资源为语文教学提供实践平台?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谈谈图书馆资源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课前储备
  把功夫花在课前,是“预则立”的具体要求,教学是一项有计划的活动,更需要我们加大课前准备投入力度。而在运用图书馆资源方面,我们可在课前让学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查找学习资料。根据语文课预习复习的要求,进行下载,剪辑,整合有关信息作成学习资料卡,为课堂教学,复习应考作准备。例如,我们在课前布置学生去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和写作心态,走进作品,走进作者的心灵。这样学生走进图书馆,走进网络去大量的搜集相关信息,为上课做准备,也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  
  二、利用图书馆资源,攻克教学难点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课文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讲显得枯燥,有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则有一定的难度。恰当运用图书馆中的音像资源,通过这些音像资源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的场景,可以增强语文课堂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对教学难点的理解,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
  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对不同地区、有不同生活体验的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在教学中单纯的依靠文本解读,可能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甚至理解的结果也是“似是而非”。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结果,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益,我们就不如利用图书馆中的音像资源,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对教学难点的解决。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图书馆的音像资源,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场景,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感性直观的材料,而且加强了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解决教学的重难点。与此同时,教师对图书馆的开发利用,也激发了学生对图书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利用图书加强学习的意识,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主动走进图书馆。
  请看一组镜头:清脆的上课铃声刚落,多媒体展示三组图片:
  认识自然:自然风光旖旎的图画。如:青草如茵,树木成林,海滩似玉,白沙如带,绿洲如茵,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美丽的海岛风光画卷(播放轻音乐)。
  认识人类:人类历史上取得的骄傲成绩。如:四大发明,人类登月,神州六号发射场景……
  认识人类与自然:登山,横渡,航天航空,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动物锐减,非典,禽流感……这些内容出现在大屏幕上,学生全神贯注,沉浸.在思索当中,开始了对《敬畏自然》一文的学习与探究..既而,老师声情并茂的配乐课文朗读,接着,在讨论,讲解,对课文的探索过程中,不断穿插了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凸现了课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及主旨,自由辩论,集体诵读,拓展延伸…….一堂普通的语文教学课,形象,生动,丰富,学生的兴趣,参与的热情,受到的熏陶感染,以及语感的强化都大异于以往。这就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凭借校图书馆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源,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把文本教材与音频教材视频教材共同整合产生的教学效果。
  这只不过仅一例。语文教学如果从听,说,读,写等多项基本能力的提高上,从精读,略读,写作,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如何利用图书馆丰沛新颖的资源,发挥信息技术提供的时空优势,那么,语文教学的课程整合,语文教学的大平台上,将会出现一个更为灿烂辉煌的新气象。
  三、利用图书馆资源,拓展学习宽度
  我们还可以利用图书馆进行课堂阅读的延伸,比如,教学鲁迅的作品《孔乙己》。当师生在课堂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分析以后,又走进了学校图书馆。从阅读鲁迅其他悲剧作品《祝福》等,到观看《孔乙己》影视片段,进而通过电子文本,阅读了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悲剧,学生对鲁迅作品以及其悲剧文学的社会意义审美价值,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还比如,我们学习了星新一的《喂-出来》我们就引导学生读星新一的其他作品,了解星新一的作品特点、语言风格。进一步读科幻小说,认识科幻小说。这样使课内学习得到延伸,扩大了学生视野,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对语文教学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总之,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把拓展学生学习资源,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当前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地、科学地利用校内一切可用的资源,助推学生获得较大的阅读视野,增长见识,发展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孙明华,浅谈图书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3年。
  [2]安丽萍,图书馆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2017年。
  [3]黄立娟,阅读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