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探析

【作者】 邓皓天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喜捷镇玉龙初级中学

【摘要】初中体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得以落实的关键。作为体育教师而言,在教学中如何御用创新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认证的研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接受新观念和新技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本文主要针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对创新理念的运用,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创新理念;创新能力
【正文】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每一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从个体所处的环境的差异来实现潜能的发挥,从而对个体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激发,使创造潜能从根本上转化为创造能力。对于初中体育教师来说,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都具有创新的能力。
  一、什么是真正的体育创新教育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日益普遍化,一些体育教师错误地将创新教育等同于多媒体教学。当进行创新教学时,就让学生们去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里,为学生放映一些体育的教学课件或者是一些篮球、足球等的体育比赛。这种方式的创新教学,是完全错误的,其教学效果还不如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是通过丰富有趣的体育教学形式,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们快乐、而又自觉地去学习体育知识,使传统体育教学中的“要我学”转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我要学”,使得学生们能和教师在体育课堂上一起学习、一起提高。其次,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发散思维,努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体育教学要注重教学内容创新
  体育教学工作具有拓展性、开放性,广大教师既要立足体育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进行呆板教学。教学内容一定要充分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体育教学更贴近学生的成长需求,更能体现素质化目标要求。例如针对当前初中生中小胖墩较多、饮食结构不够合理的普遍现象,笔者在教学中增加了健康膳食的知识灌输,向学生介绍人体一天所需消耗的能量、不同食物所提供的能量、早中晚三餐各自承担的功能、人体如何均衡营养等。这些内容的传授可以让学生对健康饮食具有直观的理解,改变那种每天吃好的就是幸福健康的理念。又如当前社会治安形势较严峻,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了学生自护能力的教育,如怎样判断周边环境是否存在隐患,如何避免陌生人的骚扰,怎样寻求他人的帮助等,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
  三、转变体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趣味化
  体育与健康课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养成从事身体活动的习惯及获得健康方法。因此我们应以启发学生学习运动兴趣及经验的发展为主。这要求我们在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练习和锻练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加强对学生自练能力的培养。
  2、教学情境化
  这是一种能寓教材内容于各种有益的活动情境之中,创设具体而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进一步挖掘大脑的潜能,使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克服单调乏味的练习,还以使学生感受一定情境和展开想象。这样不仅有利于促使学生在智力、心理、体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该方法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创设一定的情境,其中故事化、形象化教学是基本的情境法。
  3、教学游戏化
  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利用游戏的手段来开展教学的活动,诣在寓教于乐。通过游戏的方法来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并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能,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协作精神。该方法一般用于比较枯燥的身体素质练习中,可以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
  4、教学现代化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的体育课教学由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已经对这种教学模式感到乏味,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截然不同,学生面对的是一台多媒体电脑,里边有一个神奇的世界,课件中教学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分解处理,远远超过了教师的讲解示范,授课时学生顿时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5、教学多样化
  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组织多样化是必然趋势。中学生对体育的可选择性意愿逐渐增强,他们个体间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性格类型差异都较大,组织教学方式可采用按体质基础分班,体育能力分班,也可按专项兴趣分班,甚至按友伴、性格分班。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体现宽严有度、张驰适当、统分结合、教与学协调一致。这种形式应突破以往整齐划一的特点,提倡一种更为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气氛,注重师生关系的友爱协作。鼓励学生自我表现,显示个性在集体中的价值。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实验证明,人的右脑功能和创造力有直接的关联,只有左右脑平衡发展,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人的创造力。所以,所谓的智力开发,很大程度上对培育人的大脑右半球机能,使之达到更高的高度,不断完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提高学生的左侧身体的练习,促进右脑机能发育,开发出学生右脑的潜在智力,同时学生的创造力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例如,左手投篮、左手发球等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由于男学生和女学生,同性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是不同的,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按照身体素质、性别或运动能力等因素进行区分,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获得成功的喜悦。能力强、素质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体质稍差的学生之间的差距也能逐步缩小,并且能够与素质好的学生一起完成练习,对学生的个人潜能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使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初中体育也整成的成为创新型的现代体育课程。